青海越弦
简称越弦,民间还有越(月)调、越背调等称谓。因主要伴奏乐器三弦的定弦为1 (dao)5 (sol)1 (do),民间称此种定弦法为越弦而得名,流行于青海西宁及海东诸县。越弦源于清代中叶的陕西曲子,演唱形式与青海平弦同为坐唱,只是演唱者一般为敲击碰铃而不用瓷碟,伴奏乐器有三弦、板胡、二胡、扬琴等。越弦的传统曲目约有100多个,也有不少新编曲目。它的音乐丰富,曲牌约有六七十支,大多有严格的格律,许多与平弦同名的曲牌,其旋律不同而词格相同。越弦的音乐结构为联曲体,以〔前岔〕开头,〔后岔〕结束,中间插入若干曲牌,曲牌可多可少,但前岔、后岔、背宫在一首曲目中只能出现一次,可以没有前、后背宫,不能没有前岔、后岔,这种联曲规律也很严格,其他曲牌则可以自由安排演唱多段唱词。

青海平弦演唱中帮腔,俗称拉梢子(马登花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