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青城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青城山

青城山

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南。一名“赤城山”。山形如城,故名。北接岷山,连峰不绝,以青城为第一峰。此山风景秀丽,道教称为“第五洞天”。

☚ 中州   玄机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仙境宫觀 > 青城山
青城山  qīngchéngshān

在四川灌縣西南六十里。三十六座山峰蒼翠四合如城郭,因稱。據傳東漢張道陵曾於此創立五斗米道。山上歷代宫觀林立,至今尚存三十八處。主要有丈人觀、天師洞、上清宫等。係我國道教發祥地之一。參閲嘉慶《四川通志·山川一·成都府》。

青城山【同义】总目录


青城山五岳丈人

青城山

道教名山,著名旅游景点。古称天谷山。在都江堰市西南。因青山四合,状若城廓,故名。属邛崃山系,处邛崃山东坡与成都平原交接处,背靠岷山雪岭,面向成都平原,山体主要由砾岩组成,有36峰,最高峰海拔1600余米。为道教第五洞天,全称洞天第五宝仙九室之天。相传东汉张陵在此后山 (即大邑鹤鸣山) 结茅,传五斗米道,其子张衡、孙张鲁也嗣法于此。晋范长生、隋赵昱及赵冕、唐杜光庭等相继来此修道。有张天师降魔的掷笔槽、试剑石、天师手植银杏树、天师池、唐玄宗手诏碑、唐雕三皇石像、唐铸飞龙铁鼎、杜光庭读书台、唐薛昌丹井、五代天师像、明代木雕门屏等文物遗迹。历代宫观林立,至今尚存遗迹38处。现存主要宫观有建福宫、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其中天师洞和祖师殿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明代,青城山道教属正一道,明末趋于衰落。清康熙时武当山全真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此山传道,从此属全真龙门派碧洞宗,至今已传13代。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处胜景之说,以 “青城天下幽” 著称。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曾以青城后山为根据地,并存明末张献忠起义部队驻扎的遗迹。

青城山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风景游览胜地。古人称丈人山,因山四季常青,有36峰环拱如城故名。位于都江堰城区西南8km处,东南距成都70km。最高峰老霄顶,海拔1260.0m。以前山风景名胜为主体,面积约15km2。经建福宫向西北上,主要景点有:天然图画、天师洞、祖师殿、朝阳洞、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约100km2,从建福宫西北行过泰安河谷,经泰安寺登上。青城山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景。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青城山设坛布道,晋唐盛时,有宫观100余座。上清宫海拔1200m,可观日出、云海、圣灯3大自然景观。李善济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撰长联394字,置于建福宫后殿楹柱上。1940年前后张大千曾居住青城山上清宫,20世纪60年代画《青城山全图》巨幅,20世纪70年代作《青城山第1峰》图。青城山与都江堰,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青城山

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青城古名“清城”,724年(唐开元十二年),唐玄宗在处理道佛之争的诏书中将“清城”写作“青城”,青城之名沿用至今。玄宗敕书碑至今犹存。青城山背靠岷山雪岭,俯临成都平原,以36峰、8大洞、72个小洞、108景而闻名于世。
青城山是中国历史名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区。早在公元前3世纪末,秦王朝就将青城山册封为国家祭花的十八处山川圣地之一。汉代末,张道陵在青城山创立中国道教,青城山以中国道教发源地和天师道祖山祖庭名标史册。
青城山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建福宫建于730年(唐开元十八年),现存建筑为1888年(清光绪年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1875-1909年(清光绪年间)。
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采用按中轴线对称展开的传统手法,并依据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各种建筑。建筑装饰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和升仙的思想。这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道教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青城山因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道教建筑而成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和隐居修炼之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的珍贵墨宝,为这座名山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景观。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楹联,不但赞美了青城山的美丽,还颂扬了道教思想、道教经典,表达出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对国家兴衰、民生荣辱的关注。
地址:成都都江堰市青城山镇 邮编:611844
电话:86-28-7288159 传真:86-28-7220226

☚ 九寨沟   峨眉山 ☛
青城山

222 青城山

道教胜地,风景区。因山形而名。位在四川灌县西南,山林青翠,景色清幽,有“青城天下幽”之称。东汉天师张道陵曾于此设坛讲道传教,此后历代道观林立,现存30余处,有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宫等。最高处老霄顶建有呼应亭,在此呼喊,群山回应,并可观日出、望云海。

☚ 贡嘎山   长江三峡 ☛

青城山

位于四川灌县西南15公里。因山形如城,故名。有“青城天下幽”之誉。峰峦迭嶂,古木参天。有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宫等古迹。现辟为避暑休养地。

青城山

青城山

又名丈人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包括天苍山,方圆100余里。因山呈青色,山形似城而得名。海拔1600米。山上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有8大洞、72小洞,风景秀丽。山体由白垩系砾岩组成,内含可溶性碳酸盐物质,经构造挤压,节理发育,有利于水流下渗与侵蚀,造成山峰拥簇,36峰层叠,由东向西渐次升高。为四川省多雨区之一,年降水量达1300毫米以上,终年云雾缭绕。产雀舌、鸟嘴、片甲、雪芽等名茶。相传东汉张道陵曾修道于此。为游览避暑胜地。

☚ 羊膊岭   邛崃山 ☛

青城山

青城山

又名赤城山。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南15公里。距成都70公里。有36座山峰,密林青翠,岁寒不凋,峰峦环绕,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山中有8大洞、72小洞。风景秀丽。相传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设坛传教,是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道教称为“第五洞天”。主要寺观有天师洞、上清宫、建福宫、祖师殿等。青山城方圆100余公里,主峰大顶峰雄奇险峻,直冲霄汉。山间峰险崖陡,洞壑幽深,古木参天,宫观亭阁70余座,掩映于浓荫翠盖之间,道幽小径穿引于丛林深谷之中,素有“青城天下幽”之誉。日出、云海、圣灯为青城山三大自然奇景。名胜古迹、历代文赋墨迹碑刻甚多,著名的有唐玄宗诏书碑等。

☚ 望江楼   桂湖及升庵祠 ☛

青城山

道教名山之一,称“第五洞天”。亦有“青城天下幽”之美名。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35里。因四季林木青翠,峰峦四合,状如城廓,故名。相传东汉张陵在此设坛布道,创五斗米道;其子衡,孙鲁亦在此嗣法。宫观最盛时达七十多座。晋范长生、隋赵昱及唐杜光庭等先后来此修道。著名遗迹有天师降魔石、掷笔槽、手植银杏树。唐玄宗(712至756在位)裁决佛道两家争夺常道观事之手诏碑、杜光庭读书台等。道观有建福宫(古名丈人祠)、天师洞(古常道观)、上清宫等。

青城山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