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为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病因尚不明确,多发生于青壮年,常为单眼,亦偶有双眼发病者。起病急,多数可有类似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但前房不浅,房角开放,球结膜有轻微睫状充血,角膜后壁有灰白色沉着物分散,数量常不多,房水闪光弱阳性,瞳孔轻度放大,眼压中等度升高。发作常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可自行缓解。视乳头和视功能只有在长期反复发作后方可产生损害。在间歇期,眼压、眼压描记及激发试验均在正常范围内。对于反复发作而且不易缓解的患者,应详查对侧眼,必要时于间歇期内做双眼系统检查,以除外同时存在原发性青光眼的可能性。近年来实验证明,本病在发作时房水中前列腺素明显增多,导致葡萄膜血管扩张和血-房水屏障通透性增加,而使房水产量增加; 前列腺素还可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而后者是调节和促进房水排出的重要介质; 前列腺素还可直接作用于受体,拮抗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效应而导致房水流畅系数下降。据此,可以推测本病的眼压升高,是由于房水产量增多和房水排出减少的双重结果。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于发作期内用可的松、肾上腺素滴眼,并可内服消炎痛、氟灭酸(flufenamic acid) 以及皮质类固醇或碳酸酐酶抑制剂等。于间歇期内不需任何治疗,若与开角型青光眼同时存在,则应按混合性青光眼处理,必要时也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