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霍邑之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霍邑之战

李渊进军关中的重要战役。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在取得西河之捷后,决计入据关中。遂誓师于军门,率步骑三万沿汾水南下。军至距霍邑(今山西霍县)五十余里的贾胡堡(霍县西北)时,受到隋屯守霍邑的虎牙郎将宋老生两万精兵的阻击。时久雨粮尽,又恐刘武周联合突厥乘虚袭击晋阳,渊召诸将会议,欲回兵太原。裴寂等人也认为宋老生与屯守河东的隋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连兵据险,不易猝下。李密虽云连和,并不可靠。突厥可汗唯利是图,太原地位重要,将士家属都在那里,“不如还救根本,更图后举”,支持李渊北还主张。世民、建成等分析各方情况后指出:今禾菽被野,何忧乏粮;老生轻躁,一战可擒;李密留恋仓粟,顾不得西行略地;武周与突厥外虽相附,内实相猜,当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李渊不从,仍令退军。世民号泣于帐外说:“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终使李渊接受进军主张。八月初,军至霍邑。他们察看地形,了解敌情,以已之骑兵优势,正面迎击。世民又率轻骑插入敌军阵后,使勇而无谋的宋老生腹背受敌,进退无路。李渊军直追至城下,宋老生兵败被杀。霍邑之役遂以隋军失败的结果而告终。此战扩大了政治影响,壮大了军事力量,为进兵关中,攻克长安奠定了基础。

霍邑之战

隋末李渊集团入据关中的关键性战役。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李渊起兵太原反隋。隋代王杨侑派宋老生率兵3万进驻霍邑(今山西霍县)、屈突通率军守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以防李渊西向关中。七月,李渊率兵3万沿汾河南下至贾胡堡(今山西霍县西北),距霍邑50里。因遇连日阴雨,行进困难,又闻突厥与刘武周将乘虚袭太原,李渊一度想退兵,其子李世民力争泣谏,遂继续进军咸阳(即长安)。八月,雨止,李军沿小路趋霍邑,李渊亲率百骑到霍邑城东挑战。隋将宋老生怒而出战,率军3万自东、南门分路而出。城东李渊、李建成初战不利,后退。城南李世民见隋军右侧翼暴露,即引军由南往北直插隋军阵后,李渊复振,回军再战。李军杀宋老生,占霍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