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霍夫曼定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霍夫曼定理Hoffman's Law

用制造业中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部门之间的比重关系衡量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标准的一种理论方法。由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于1931年在所著的《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提出。它可以用霍夫曼系数H来表示:H=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式中,资本品指生产中作为资本投入的那部分产品。当4

霍夫曼定理

在工业化过程中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不断下降的规律。这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Hoffman, Walther G.,1903—1971)对工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总结。实际上,霍夫曼对工业结构的研究就是对工业结构“重工业化”的分析。他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系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也就是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它被称为“霍夫曼系数”。根据霍夫曼系数的变化趋势,工业化的过程被分为四个阶段:在工业化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资本品工业的生产不发达;在工业化第二阶段,与消费品工业相比,资本品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消费品工业的规模仍然比资本品工业的规模大得多;在工业化第三阶段,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的规模达到大致相当的状况;在工业化的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的规模大于消费品工业的规模。此外,霍夫曼还详细地测算了若干国家的霍夫曼比例数值的变化。

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定理Hoffman’s Law

一种关于工业内部结构变化的理论,即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不断下降的规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工业并非第二次产业,它只包括制造业。
1931年,霍夫曼 (Walter G. Hoffman)在其最初的著作《工业化的阶段与类型》 (德文版,Stadien und Typen Industrialisierung,1931) 中,根据在1880年美国产业革命以来到1929年的50年间完成了近代工业化的二十几个国家的资料,研究了产业结构的历史局限形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又在新著 《工业经济的发展》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Economies,1958) 中补充了新的资料来进一步确证前著的观点。
如前所述,霍夫曼的研究不是涉及整个经济的,而只是将工业中的资本财货 (生产资料) 部门与消费财货 (生活资料) 部门提取出来,从中寻找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定规律性。
他认为,决定产业结构的要素主要包括:(1) 生产要素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 的相对量; (2) 国内市场及其国外市场的关系中的自然资源的配置; (3) 技术进步的水平;(4) 经营管理者的熟练程度、消费者的偏好及政治、社会结构等非经济要素。这些要素既是决定整个经济及各产业部门经济成长的原因,同时又是经济成长的结果。但无论生产要素的相对量、地理要素技术状态如何,工业部门的构造通常都符合一定的规律。
这个规律就是,在工业化过程中,生活资料产业通常会首先发展,不久生产资料产业则更为急速地发展,最终在绝对值上超过前者。因而,与生产资料产业的纯产值 (附加价值额)相比的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纯产值的比率则持续下降。这个生活资料纯产值(附加价值额) 与生产资料纯产值 (附加价值额) 的比值,作为考察工业结构的指标,就是霍夫曼比例。当然,这个比率不会是一直有规律地、持续地下降,在危机期就有可能是上升的。但是,通常在危机走向复苏后又会出现上述下降倾向。
在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产业部门的分类问题上,霍夫曼是按照该产业的产品的最终用途来分类的。如果一个产业产品的75%为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该部门即为生活资料生产部门 (或生产资料部门)。因而,从某种角度上讲,这种分法并不严密。具体而言,其分类如下:
A. 生活资料生产部门:
a. 食品、饮料、香烟; b. 衣物 (含鞋类); c. 皮革; d. 家具;
B. 生产资料生产部门:
a. 钢铁、非铁金属; b. 机械; c. 运输用机器; d. 化学;
这样,橡胶、建筑业、其他制品、制纸、印刷、给水、煤气、电力等产业被选出的8个产业占全工业纯产值的2/3,而且被排除的产业也与8个产业具有相同的纯产值比率倾向,因而可以说其间的差异并不会给整个分析结果带来巨大影响。
而且,他进一步将经济发展作了阶段性的划分,来说明这一比率的下降趋势。
在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据统治地位; 在第二阶段,与消费资料工业相比,生产资料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消费资料工业仍在制造业中占据统治地位;在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规模并驾齐驱; 在第四阶段,生产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消费资料工业而在制造业中占据统治地位。
在20世纪20年代,处于第一阶段的国家有: 巴西、智利、印度、新西兰等国; 处于第二阶段的有: 日本、荷兰、丹麦、加拿大、匈牙利、南非联邦、澳大利亚等国; 处于第三阶段的有英国、瑞士、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典等国; 处于第四阶段的国家还未出现。
霍夫曼提出,即使在类似的工业结构的发展过程中,两个部门的内部各个产业的发展仍然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特定的发展阶段,都可以找到其主导性产业 (Leading industy)。这个主导产业在各国各阶段的不同,是由于工业设地及人口、政治及社会结构等非经济要素的作用结果。通常,主导产业在最初的两个发展阶段里,是食品产业和纺织产业,在第三阶段为钢铁和机械工业。但在一些国家,在第三阶段,纺织工业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霍夫曼比例

发展阶段生活资料:生产资料
第一阶段5(±1) :1
第二阶段2.5(±) :1
第三阶段1(±0.5) :1
第四阶段更低

对霍夫曼的理论,已有不少学者提出异议。
库兹涅茨 (Simon Kuznets) 发现在美国经济中资本形成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长期稳定的,根本不存在霍夫曼比例下降的倾向。因而,他认为,霍夫曼的观点过于简单化(1966年)。
日本经济学家盐野谷佑一 (Yuyichi Sionotani) 指出霍夫曼分类法是不科学的,轻重工业的划分与生活、生产资料工业的划分并不一致(1965年)。盐野谷利用 “商品流动法(Commodity Flow Method)” 原则,采用消费资料与资本资料的产品分类,不分具体产业,使用总产值进行统计。结果证明: (1) 从美国、瑞典等国的长期时间系列分析来看,资本资料生产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大体稳定; (2)重工业比重的增大是一切国家都存在的现象;(3) 凡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00~300美元 (以1950年价格计算)、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是稳定的; 而处于这一水平之下的国家的霍夫曼比例将下降。即,在工业化初期,霍夫曼定理是适用的。至于重工业化率何以在资本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之间的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仍旧上升,有人认为是重工业内部的消费资料生产与资本资料生产的比例方式变化造成的。
☚ 结构主义理论   两缺口模型 ☛
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定理

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发明的描述工业结构“重工业化”过程的定理。他根据近二十个国家的数据,分析了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表现为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之比,被称为“霍夫曼比例”。霍夫曼根据工业化不断变化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占有统治地位,资本品工业是不发达的; 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消费品工业仍比资本品工业的规模大得多; 第三阶段,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达到大体相等状况; 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规模将大于消费品工业的规模。

☚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霍夫曼分类法 ☛
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定理Hoffman’s Law

1931年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W.G.Hoffman)在其《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指出,衡量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标准不是产值的绝对水平,也不是人均的产值,也不是资本存量的增长,而是经济中制造业部门的若干产业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霍夫曼系数”H来表示:


式中资本品指生产中作为资本投入的那部分产品。当4
☚ 引力模式   胡佛-费雪的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
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定理

“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一结论的称谓。1931年,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 (W.G.Hoffmann) 出版了题为《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的著作。该书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人称为“霍夫曼比例”的关系式,也就是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 (附加价值value added) 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值,即:


霍夫曼根据一些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某些带有规律性的变化,将工业化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并提出了每一阶段霍夫曼比例的数值及变化范围如下:

工业化进程的所处阶段霍夫曼比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5 (±1)
2.5(±1)
1 (±0.5)
1 以下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表示以前面数字为基础允许变化的幅度。霍夫曼认为,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够发达,而消费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拥有绝大的比重; 在工业化的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相比,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其规模仍比消费资料工业小得多; 在工业化第三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和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趋于相等或大体接近的水平; 在工业化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将得到迅速而且超前的发展,其规模将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霍夫曼关于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及其工业化阶段的若干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们从中归纳出以上述内容为核心的“霍夫曼定理”。但是,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经济生活实际情况的变化,霍夫曼理论受到了为数不少的经济学家的诘难。例如,梅泽尔斯 (A.Maizels) 认为,霍夫曼比例在运用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霍夫曼比例对各国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产业之间的生产率的差异未作充分的正视和研究; 二是霍夫曼比例仅从工业内部比例关系来分析工业化过程,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对工业化过程的影响,因而使这一过程的分析存在片面性。日本经济学家盐野谷祐一曾对霍夫曼定理作过更为精密和深入的剖析,指出了霍夫曼部门分类方法的不科学性,对霍夫曼比例的计算方法加以改造,将霍夫曼比例中运用的部门分类改为两大类产品的分类,将净产值核算指标改为总产值核算指标。他还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霍夫曼的结论进行了修正、改造、完善和补充。
☚ 配第-克拉克定理   霍夫曼工业产业分类法 ☛
0000538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