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纪元古宙晚期的一个纪。代表符号为Z,1922年,葛利普命名,是在中国命名,并向世界推荐的一个地质年代单位。由于古印度人称中国为Cinisthana,在佛经中译为“震旦”(意为日出之地),故名。开始于距今6.8亿年,结束于距今5.43亿年,持续时间为1.37亿年。以距今6.3亿年为界线,划分为上(早)、下(晚)2个世。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震旦系。在中国,主要是一套浅变质或未变质的浅海相碎屑—碳酸盐岩构造。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后生动物群的大量出现和门类多样化,距今6.8亿~6亿年,是早震旦世动物群最基本的特征。发现的化石主要为蠕形动物和腔肠动物等。近年来,又陆续发现了瓮安动物群和梅树村动物群,一些具有硬壳的小型动物开始出现(6.7亿~5.43亿年),生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震旦纪 ☚ 元古界 吕梁运动 ☛
震旦纪 震旦纪zhendanji为中国地质年代的名称。暂定为元古代的晚期。“震旦”原是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因为这时期的地层是首先在中国原河北省燕山地区的元古代地层调查研究的,故称为震旦纪。震旦纪开始于19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从化石得知,藻类和 一些低等海生无脊椎动物在震旦纪开始出现。 ☚ 元古代 古生代 ☛ 00003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