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天撼地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崩山陨霜。” 【故事】:三国时魏太祖曹操死了以后,曹丕嗣位做了魏王,称文皇帝。曹丕爱好文学, 且天资聪明,博闻强记, 下笔成章, 著有千余篇作品。嗣位后, 他东征西讨, 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到了黄初七年五月七日, 年仅四十岁的曹丕因病而死。他的弟弟鄄城侯曹植特地为他写了一篇悼念文章, 叙述曹丕死时天震地动, 山陵崩裂, 夏天有霜,百姓号陶, 万国悲伤, 有如死了自己的父母等情景。 【意思】: 震动天地。撼: 摇动。形容某件事的出现使人震惊。也形容某件事、某项运动的声势很大。原作“天震地骇”, 亦作“震天动地” 【古例】: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涛涌波襄, 雷渀电洩, 震天动地。”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二县百姓号哭之声, 震天动地。” 声势大 声势大盖地 山摇地动 地动山摇 山动地踊 拔地摇山 山动岳摇 做事的声势很大:扯旗放炮 大张旗鼓 事情造成的声势很大:震天动地 声势和规模很大:大张旗鼓 大张旗帜 力量强,声势大:排山倒海 排海倒山 排山倒峡 声势盛大:喧赫 喧啾 飙飙 声势壮大:江翻海沸 江翻海倒 江翻海扰 声势很大:大锣大鼓 威震千里,声势很大:惮赫千里 声势或力量很大:搅海翻江 翻江倒海 倒海翻江 翻江搅海 翻海排江 海沸江翻 海沸河翻 海沸波翻 海搅江翻 江翻海沸 江翻海倒 河翻海沸 声势或规模很大:有声有色 有色有声 声势巨大:龙腾虎啸 龙骧虎啸 声响、力量或声势巨大:海沸山崩 海沸山摇 海沸山裂 地动山摧 天摇地动 声势极大:地动山摇 惊天动地 惊天振地 动地惊天 震天撼地 震天骇地 震动天地 山崩地裂 山崩地坼 山崩地塌 山崩地陷 山塌地崩 地裂山崩 地崩山摧 拔树撼山 倒山倾海 摧山搅海 海沸江翻 海沸河翻 海沸波翻 地动天惊 轰天动地 轰天裂地 轰天烈地 轰天震地 声势、气魄、力量等极大:撼天动地 撼天震地 声势和势力震动远近:声威大震 声势壮盛的样子:龙腾虎啸 ☚ 声势 声势浩大 ☛
气概 气概气(气岸;气骨;骨气) 器宇 骨头 骨肋 气概和魄力:风力 风度气概:风宇 才能气概:材气 心胸气概:腰板(挺起~) 志向气概:意气 志节气概:节概 阴灵的节概:灵风 忠贞有节概:忠概 极有气概:气壮山河 气壮河山 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气贯长虹气贯虹霓 气概威武:龙骧(~虎啸;~虎视) 雄纠纠 气慨威武雄壮:龙骧虎步 气概雄伟:震天撼地 拏风跃云 气概高昂:生气 体貌庄重恭敬,气概轩昂:颙颙卬卬 精神振奋,气概轩昂:鼻头出火 鼻端出火 精神振奋,气概昂扬:扬厉 扬励 意气风发 纵横意气 意气纵横 意气横逸 英俊威武,意气风发:英姿勃发 意气风发的样子:昂首伸眉 昂首信眉 气概轩昂的样子:昂昂 (在重大问题上表现出的态度、行动和气魄:气概)
另见:气势 气魄 魄力 志气 气度 气节 精神1 ☚ 气概 各种气概 ☛
声音极大 声音极大雷硠 震动天地 震天骇地 震天撼地 沸天动地 声音震耳:聒乱 聒挠 声音巨大:雷硠 声音很大,响彻天空:喧天 闹声震天:闹九垓 声音响亮高昂,能穿透云层:响彻云霄 响彻云际 响彻云表 声音嘹亮,响彻云霄:直入云霄 声音非常大,把耳朵都快要震聋了:震耳欲聋 声音很大,传得很远:声闻于天 声音大得如打雷一般:雷动 雷鸣 声如炸雷 声似奔雷 落地滚雷 ☚ 声音大 高亢 ☛
震动2 震动2震(震荡;~落) 殷(~天动地)撼动 竦动 物体震动:颤(~动;~震) 震动摇撼:震撼 震动,震撼:摇撼 摇晃,撼动:簸掉 由于地震而产生的向四外传播的震动:震波 响声震动:响震 雷声震动:雷动 如雷电震动:电动 雷霆震动:霆震 霆骇 霆奋 摩擦震荡:摩荡 轰动震荡:轰震 物体频繁地震动:颤抖搜 剧烈的震动:烈栗 极其剧烈的震动变化:山崩地裂 山崩地坼 山崩地塌 山崩地陷 山塌地崩 地裂山崩 地崩山推 地裂山崩 三日耳聋 震动了天地:震动天地 震天骇地 震天撼地 掀天揭地 掀天卷地 掀天动地 掀天扑地 震动极大:殷天动地 殷天震地 隐天动地 山崩海啸 动天殷地 海啸山崩 (受到外力影响而颤动:震动) ☚ 振动 颠簸 ☛ 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震天动地 zhen tian dong di 震天撼地 zhen tian han di 【惊天动地】 形容事业伟大、声势浩大、意义重大或声音响亮。源出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震天动地】 形容声势浩大或声音很大。“震天动地”偏重于声音巨大令人震惊上,而“惊天动地”偏重于意义重大、影响远大、事业远大上。在声音巨大上,这个成语与上面成语是相通的。 【震天撼地】 震动了天和地。形容某事件令人惊骇。也形容声势浩大或气概雄伟。也作“震天骇地”、“天震地骇”。源出《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这个成语在声势浩大、声音巨大上与上两成语是相通的,但偏重于令人震惊上。 ﹝例﹞ 她时时竖起耳朵——街上沸腾的人声,惊天动地的口号声,夹杂着怒吼的狂风,仿佛从世界的另一端发出来,震撼着她的小屋,也震撼着她的心。(杨沫:《青春之歌》) 二县百姓号哭之声,震天动地。(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广场上人山人海,红旗飘扬,口号声,鞭炮声,锣鼓声,震天撼地。 震天撼地zhèn tiān hàn dì见“震天动地”。 震天撼地zhèntiān-hàndì见“震天动地”。《甲午风云》:“据桥本海关的《清日战争实记》记载:‘大小炮弹连发如雨,炮声隆隆~,硝烟如云涌起,遮于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