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需求层次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需求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拉伯罕·马斯洛创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他认为,人的价值判断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求:第一个层次亦即最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的需求,这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如对食物、空气和水的需求,睡眠和休息的需求,性的需求以及其他人类生存必须得到满足的需求。第二个层次是安全的需求,包括对安全、稳定、保护和秩序以及不受恐惧和担心的威胁的需求,人们希望能够等到避免人身伤害、经济风险、事业失败等不幸事件的保证。第三个层次是社交的需求,也称归属和爱的需求,诸如能得到家庭、父母、朋友、同事、上级等各个方面的关怀和爱护,以及获得爱情、信任、友谊和温暖等,人们还希望自己能有所归属,被接纳为自己希望成为的社会群体的成员之一。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求,包括自尊、自重,同时也希望自己的人格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赏,并在自己所属的群体中树立威信,从而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社会上获得名誉、地位和权力。第五个层次亦即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事,在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意志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感到最大的满足。马斯洛还提出: 这五种需求是按照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得到满足的。因为越是低级的需求,越接近人的动物本能,越蕴藏着强烈的冲动; 越是高级的需求,越是一种潜在的动能,越为人的理性所控制。所以,只有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有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人的个性有时会使个别的人出现例外,马斯洛的理论是针对一般而言的。

需求层次论

需求层次论Hierachy of Needs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54年发表的代表作《动机与个性》里提出了“需求层次论”。他认为:第一,动机取决于需求,已满足的需要不会形成动机,只有未满足的需求才引起行为动机。第二,人类的需求是由低到高分成层次的,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相对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成为支配人的行为的动机。在这两个前提下,马斯洛按照要求强度的顺序,把人类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衣、食、住)、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护)、社会需求(社交活动、归属感、友谊、爱情)、自尊需求(得到社会尊重和承认,自尊心满足)和自我实现需求(自我潜能极度发挥,追求理想的实现)。但这种结构不是刚性的,有的人情况特殊,需要层次的顺序也不同或无高层次的需求。

☚ 心理因素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
需求层次论

需求层次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该理论是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划分成五个相互递进层次,用来说明人类动机的理论。它是美国著名哲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造人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 在40年代提出的理论。
马斯洛假设人类的基本需要按照其强度不同排列成一个等级层次,分成5种: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虽然所有的需要都反映人的本性,但一些比另一些更加强有力,层次越低的需要其强度越强,层次越高的需要强度越弱,并更加清楚地表现出人的特性。(1) 生理需要: 这类需要是人类与动物共同具有的,并同生存直接相关的需要。包括饮食、性、排泄和睡眠。生理需要如果不能有起码的满足,它就会完全地支配这个人的活动。对于多数人来说,这类需要是很容易获得满足的。(2)安全需要: 它包括对住宅、工作场所、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等的要求,处在这一层次的人,首要目标是减少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这类需要可清楚地体现在儿童身上,他们需要有依靠和确定的生活常规。安全的满足能使一个人感到他生活在远离各种危险的环境中。(3) 归属与爱的需要: 随着前两种需要的满足,个人便将开始以归属需要为其内驱力。人需要爱与被爱,如果这种需要没有满足,人就感到孤独和空虚。马斯洛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团体或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相互关心和照顾。(4) 尊重需要: 这类需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要求别人对自己重视,相应地产生了威信、认可、地位等情感; 另一方面要求自尊,与此相应的是能力、胜任、信心等情感。这两类情感一般都来自个人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它的缺乏导致失落感和自卑感。(5) 自我实现: 位于需要层次的最高峰,能达到它的人叫做追求自我实现的人,但这类人为数不多。自我实现是指人的潜力、才能和天赋的持续实现,人的终身使命的达到与完成,人对自身的内在本性的更充分的认识与承认,不断地向人的综合与统一迈进的过程。
另外还有一些与基本需要有关系的情感和愿望,它们也是一些社会动机: (1)认知和理解的欲望: 它们与基本需要的满足有关。换言之,认知与理解是解决问题和克服障碍的工具,从而保证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可以部分地解释人们对一般问题表现出的惊讶,对知识、真理和智慧的探求,以及对解决自然界之谜的锲而不舍的精神。(2) 审美需要: 这是对诸如秩序、对称、趋合、结构和活动完成那样一类东西或事情的需要。它们可以在成年人与几乎最普通的儿童身上都可以发现这种需要。在每一种文化,即使是原始人文化,都可以见到人类审美需要的证据。
马斯洛把高层次与低层次的需要之间差别总结为: (1) 需要的层次越高在进化过程中出现得越迟。(2) 在个体发展中,高级层次需要一般到中年才会产生。(3) 高级层次需要与生存的关系不如低级层次需要来得那么密切,满足他们的冲动并不十分迫切。(4) 虽然高级层次需要与生存没有联系,但它们的满足更值得追求,因为这类需要能引出更深刻的幸福体验,达到精神安宁和内在生活的充实。(5) 高级层次需要的出现和满足,比低级层次需要的出现和满足要求更多的先行条件,要求更好的环境。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促使人们比较普遍地注意到人的需要这个重大问题。十九世纪末边际主义出现后,经济学家开始重视对人的需要的研究,提出效用理论。需求 (Demand) 和需要 (Need) 是有区别的。需要是从人类的本性出发提出,它是引起需求的心理动机; 而需求则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形成现实的购买力。可以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经济学研究的效用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
当时马斯洛提出理论主要依据观察,并没有严密的试验材料作依据。后来霍尔(D.T.Hall)、诺盖姆 (K.E.Nougaim)、劳勒(Edward E. Lawler) 和萨特尔 (J.Loyd Suttle) 等人做了大量试验,发现这个理论有些缺陷。主要是: (1) 虽然一般来讲已满足的需要的确不再起促进作用,但怎样才算满足,意义不够明确。尽管在一定时间内有某一层次的需要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能证明已满足的较低级层次的需要就不能起作用。(2) 当生理需要合理地满足以后,无法预测哪种高级层次需要将成为下一种必须满足的需要,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需要先后顺序。(3) 相邻两种层次需要的时间间隔无法确定。有证据表明,各种需要在一个人身上出现的可能更多地是同年龄和事业水平有关,而不是同低级层次需要满足有关。

☚ 拉弗曲线   蛛网原理 ☛
需求层次论

需求层次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人的需求过程中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生理需求,指人们对吃、穿、用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这是人类最低一级的需求,也是最起码的需求,否则生命则难以维持。第二层次为安全需求,即为保障人身安全,免遭危险和威胁而产生的需求。第三层次为社交需求,即与社会交往而产生的各种需求。人类在社会中生活,往往很重视人与人相互间的交往,希望成为某个团体或组织中有形或无形的成员,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友谊。第四层次是自尊需求,即为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好评而产生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表现的机会。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即为实现个人抱负和理想所产生的需求,这是最高一级的需求。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总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人们首先产生的是低级需求,当低级需求基本得以满足后,便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人们行为的推动力,是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它就失去对行为的刺激作用。对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我们应用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合理吸收其中先进的、积极的东西,批判地为我所用; 对于其中不恰当的内容,则应予摒弃。

☚ 需求收入弹性   市场机会 ☛
000062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