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雷峰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雷峰塔

雷峰塔

又称西关砖塔,因吴越王钱俶为其王妃黄氏而建,故又称黄妃塔。故址在今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塔上。塔身七级,飞檐高翘,窗户洞开。夕阳西照,宝塔金碧与山光辉映,别具风韵,此所谓雷峰夕照,是西湖十景之一。传说《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就是被法海和尚压于这座塔下。1924年9月倒塌。

☚ 金沙港   净慈寺 ☛
雷峰塔

雷峰塔

传奇剧本。清黄图珌作,方成培有同名作品。都有清刻本流传。又有陈嘉言父女作。现存抄本。均取材于白蛇、青蛇和许仙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宋代已经流行,宋元话本有《西湖三塔记》(见《清平山堂话本》)。明话本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见《警世通言》),清康熙间有短篇小说《雷峰怪迹》(见《西湖佳话》),明传奇有陈六龙《雷峰记》等。黄作、方作和陈作较前代同类题材作品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方面都有重要变化。写白娘子原为蛇精,思凡下山,收青蛇(小青)为侍女,同至杭州,与许仙相遇,结为夫妇。金山寺法海和尚从中破坏,后借佛法将白摄入金钵,镇在雷峰塔下。剧本突出描写白娘子同以法海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力量和神权力量的冲突,表达了反封建主题。

☚ 绣襦记   临川梦 ☛
雷峰塔

雷峰塔

❶无名氏作。今存明嘉靖十年(1531)杭州汲古斋刻本,杭州吴敬唐(叩天生)藏。全剧分上、下两卷,共三十出。民国九年(1921)杭州宋经楼书局重刊(石印本),有叩天生跋语。又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传奇》,亦为无名氏作,全本分上、下两卷,共三十出,明嘉靖十一年刻本。两者剧名同,出数亦同,可能是同一剧目。此嘉靖本《雷峰塔》传奇,早于陈六龙万历本《雷峰塔》传奇(见祁彪佳《曲品》)。剧情当与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见《警世通言》)相近。
❷陈六龙作。今无传本。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浙江分会编《白蛇传研究资料索引》,谓此剧作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共三十二出,分上下两卷。不知何所据。祁彪佳《曲品》:“相传雷峰塔之建,镇白娘子妖也。以为小剧,则可;若全本,则呼应全无,何以使观者着意?且其词亦欲效颦华赡,而疏处尚多。”按雷峰塔镇妖之说,见《西湖游览志·南山胜迹》、《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而《清平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却未涉及雷峰塔。

☚ 荔镜记   和戎记 ☛

雷峰塔

雷峰塔

❶黄图珌作。有清乾隆三年(1738)刊《看山阁全集》本,题“峰泖蕉窗居士填词”。二卷,三十二出。据《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演许宣遇妖故事。叙许宣父母双亡,依姐夫李仁居住。偶游西湖,遇妇人偕一丫环借伞。妇人赠银,约为夫妇,使下聘。李仁见银锭乃库中物,恐被连累,即至官府出首。宣配苏州,而妇踵至,和好如初。宣游承天寺,又以所持珊瑚坠扇子乃周将仕失窃物,被拘。改配镇江,在一生药铺中当伙计。妇寻至,宣又惑之。妇出金,使宣自设药铺度日。浴佛节,宣独游金山寺,法海指其为妖所祟。后遇赦返杭州,法海亦在净慈寺,宣往求之,海乃命揭谛神收妖,将一蛇一鱼埋于土中。许宣托钵募缘,建雷峰塔以镇之。此本中的白氏不脱妖气,如怒责许宣:“倘然还是这等狂妄,我叫满城百姓,俱化为血水!”据作者自云:“方脱稿,伶人即坚请以搬演之。遂有好事者续‘白娘生子得第’一节,落戏场之窠臼,悦观听之耳目,盛行吴越,直达燕赵。”然自伶工改本流行,黄本即绝响舞台。
❷方成培作。有清乾隆刊巾箱本,署“岫云词逸改本”。四卷,三十四出。系点窜修改梨园本而成。据作者《雷峰塔自叙》云:乾隆三十六年(1771)皇后“万寿”,两江总督高晋令淮商于祝寿新剧外,开演《雷峰塔》。作者以为梨园本“辞鄙调讹”之处甚多,因重为更定,“务使有裨世道,以归于雅正。较原本,曲改其十之九,宾白改十之七”。删去《盗库》、《捕银》、《发配》、《窃巾》、《告游》、《画真》、《奏朝》等出,增补《夜话》及首尾两出与集唐下场诗。原本仅《水斗》一出,“曲白可观,虽稍为润色,犹是本来面目”。方本在剧场中未见流行。
❸无名氏作。《今乐考证》著录。为梨园演出本。有传抄本。自《开宗》至《佛圆》共三十八出。主要出目有:《收青》、《借伞》、《盗库》、《开店》、《端阳》、《求草》、《水斗》、《断桥》、《合钵》、《祭塔》等,为近代各剧种演出所本。此剧系清乾隆三十年(1765),清帝弘历第四次南巡时,两淮盐商请人据旧本整理而成。白蛇故事,曲艺说唱较早,此本极有可能参据弹词改编。或以时间促迫,伶人习之不熟,故多摘取名剧成句,并用旧曲腔拍,以取演唱之便利。传说当御舟开行时,以二舟前导,戏台即架于二舟之上,向御舟演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昆剧班社“新乐府”常演出全本。其中《盗库银》、《盗仙草》、《水斗》、《断桥》诸出,昆剧多作折子戏演出,最为有名。又据嘉道间昆剧伶工陈金雀《断桥》曲谱跋,谓此剧系扬州老徐班名丑陈嘉言所编,以演唱所得制妆奁嫁女。并说当时老教习尚能道及此事。陈金雀原姓姚,相传为老江班名丑姚瑞芝之侄,其与扬州各名班自有一定之关系,故所说虽未可尽信,但陈嘉言与《雷峰塔》的编演必有极密切之关系,则可无疑。

☚ 忠烈传   栖云石 ☛
雷峰塔

雷峰塔

四幕话剧。卫聚贤著。1943年4月17日完稿。1944年6月25日重庆说文出版社初版。

☚ 新妇   女状元 ☛

雷峰塔

 

方成培

第二十五出 水 斗


 (旦上,贴摇船随上) (旦)
 〔北黄钟醉花阴〕恩爱夫妻难撇掉,因此上慌忙来到。只怕他听见萋斐把奴抛,枉耽着一向勤劳。奴家只为许郎要往金山寺中拈香,不能劝止。虽经嘱咐,莫至讲堂听那法海之言,他虽允从而去,奴家到底不能放心。为此同着青儿,乘风鼓棹而来,接他回去。(贴)娘娘,官人的磨折,不是一次了,为何今番这般着急?(旦)你不知,这金山寺中有个法海禅师,法力无边,不比凡僧。许郎倘被他点悟,我终身就无结局了。(贴)娘娘,倘官人听信法海言语,竟不回来,怎么处?我每想个计策,好歹弄他回来才好。(旦)我早已安排计较,且到彼再处。(贴)待我将船儿掉过去。(旦)咳,许郎!俺和你非关小,当面的嘱咐伊多遭,我只怕猛回头归佛教。
 (贴)娘娘,已到金山了。(旦)把船儿挽住山前,你放喊叫官人出来便了。(贴)是。官人快些出来!娘娘在此迎接你回去,快些出来!(丑上)谁人山门前喊叫?原来是两位娘娘,你呵,是烧香个? (贴) 不是。(丑) 还愿个? (贴) 也不是。(丑)介也差异哉,弗是烧香,又弗是还愿,娘娘家到和尚寺做啥?(贴)啐!我家官人在里面拈香,烦你快唤他出来。(丑)人多得极,晓得哪个是你官人?(贴)叫许仙。(丑)嗄,有个。我禅师弗肯叫渠下山哉。(旦、贴急介)却是为何?(丑)禅师说:渠有甚妖怪,(旦、贴)呵?(丑)勿是,有甚白蛇青蛇缠扰渠。你官人一心要出家,勿肯归来哉,你每归去罢。(旦)唗!胡说!人家夫妇,怎生擅自拆散?你快去报与法海知道,若不放出官人,叫你每一寺的和尚,(丑)敢是有啥布施?(旦)俱是个死! (丑)哎哟,凶得紧! 我去报与禅师知道。禅师有请!(外引生上) (外)
 〔南画眉序〕忽听语声嘈,想是此妖前来到。(丑)禅师,山门前有两个堂客,要寻许官人的,口中好生利害。(生)此妖来了,怎么处?(外)不妨,你且躲在里面,待我去会他。(生)是。(下) (外)慧澄,取我随身的法宝来! (丑应介) (持钵盂禅杖随上)(外)他便有毒龙般伎俩,俺只做蝘蜓相瞧。(贴)秃驴!快唤俺官人出来!(外)唔?(旦)老禅师,快叫我官人出来回去。(外)孽畜呵,孽畜! 你爱河里欲浪滔滔,早回头免生悲悼。(旦)你若不放我官人,决不与你干休!(外)劝伊休得胡厮闹,现形时被人惊笑。(旦)
 〔北喜迁莺〕 您休把虚脾来掉,您休把虚脾来掉。(外)你丈夫已皈依三宝了。(旦)口咄咄装甚么的幺?(转对贴介)怎不心焦! (贴)老师父,还俺官人罢。(外)此处是庄严佛地,休得在此胡缠。(旦)哎呀,急得我满胸中气恼,怎把俺恩爱儿夫来蔽着!秃驴,你快还我丈夫便罢!(外)不放便怎么?(旦)你若不放我丈夫,教你性命霎时休矣!(外)你有甚道术,辄敢大言?(旦)阿呀,心懊恼,你明欺俺道术细小。您如今自把灾招,您如今自把灾招。(外)
 〔南画眉序〕伊慢肆咆哮,一味逞能施强暴。(贴)老师父,还俺官人罢! (外)他被你妖氛缠惹,怎不想开交?叹孽缘数尽难逃,他似梦南柯被咱推觉。(旦)快还俺官人的好。(外)自今休想许郎面,不回头取祸非小。
 (旦)秃驴这等无理,俺来擒你也。(外将拂一指介)唗!(丑暗下)护法神何在?(内应介)来也。(旦、贴作圆望,上船,疾摇下,)(杂扮众神将上)禅师有何法旨?(外)今有妖魔,在此作耗,与我速速擒来!(众)领法旨。(旦、贴杀上,败下)(二神上)启禅师,妖魔遁去也。(内作水声介)(龟、蟹上,舞下)(旦、贴上)秃驴,快快还我官人来! (外)孽畜,凭你有甚妖法,何怯于汝?我已将他皈依三宝,再不回来了。(旦)真个? (外)真个。(旦)果然?(外)果然。(旦)咦,
 〔北出队子〕休得把胡言乱饶,为了俺意中人将你命轻抛。(贴)娘娘,还是好好去求他,或者肯放官人,亦未可知。(旦)也说的是吓。老禅师,你是佛门弟子,岂无菩提之心?望您个发慈悲方便放渠曹。(拜介)俺这里,俺这里礼拜焚香折柳腰。(外)我已将你妖变的根由,一一点明。他害怕,不肯与你为夫妇,你只管苦苦缠他怎的?(旦、贴起介)(旦)呵唷,我这般哀求,只是不肯放还。你拆散人家夫妻,天理何在? (外)你这妖孽,既知天理,为何在人间害人?(旦)我敬夫如天,何曾害他?你明明煽惑人心,使我夫妻离散。你既不仁,罢罢,我和你誓不两立也!(贴)娘娘,与这秃驴见个高下。(旦)只看俺女罗刹,把您万剐凌迟,将皮来剥。
 (外)妖孽,你这等猖狂,好生交架俺青龙禅杖者!(丢杖介,旦接旋下) (外、众合)
 〔南滴溜子〕一任你,一任你妖氛混绕,俺自有佛力至妙,何必向吾作耗?威风只么休,踊跃何堪诮。宝杖降魔,怎肯轻饶了。
 (旦、贴上)秃驴,你将青龙禅杖来降俺,俺岂惧汝! (外)俺佛力无边。(旦)呀,
 〔北刮地风〕您道佛力无边任逍遥,俺也能飞度冲霄。休言大觉无穷妙,只看俺怯身躯也不怕分毫。您是个出家人,为甚么铁心肠生擦擦拆散了俺凤友鸾交?把活泼泼好男儿坚牢闭着。把那佛道儿絮絮叨叨,我不耐吁喳喳这般烦挠。你若放我夫妇团圆,万事全休。(外)我不放便怎么?(旦)咳,秃驴嗄!你若执意如此,管教您一寺尽嚎啕! (外)他如今似梦断方醒,(旦)只怕你要夜迢迢梦断魂消。(外)
 〔南滴滴金〕劝伊行不必心焦躁,似春蚕空吐情丝自缠扰。夫妻恩爱虽非小,你丈夫呵,悟邪魔在山中藏躲着。你便是钟情年少,何须恁殷勤来细讨。掘树寻根,枉想在这遭。
 (旦)你不还我丈夫,我恨不得食汝之肉! (外)只管胡缠,护法神与我将风火蒲团祭起空中者!(众)领法旨。(风火神上,战介,败下)(旦、贴上)秃驴,你的法宝安在?(贴)老禅师,放还
 俺官人罢!(外)胡说!(旦)你这无知的秃驴呵!〔北四门子〕快送出共衾同枕人来到,快送出共衾同枕人来到。(外)你早早回头,免生后悔。(旦)哎唷唷,我恨恨恨,恨,恁个不动摇,怪他个遮遮躲躲装圈套。怎怎怎,怎不容俺共入鲛绡。(外)你何苦执迷,快回峨眉修炼去罢!(旦)您教俺回峨眉别岫飘,把恩爱抛,便作您活弥陀也动不的俺心儿似漆胶。望您个放儿夫相会早。细思量,这牵情心肠怎掉。(外)
 〔南鲍老催〕直恁泪浇,翻波欲海孽浪高,泥犁堪悲苦怎熬?渺茫茫多罪业难消缴,腾腾烈焰如焚燎。我把他迷途救出缘非眇,庶不负大悲心,如来教。
 (旦)秃驴,你执意如此,罢,说不得了。水族每! (内应,蟹、吓、龟、蚌上)湖主有何吩咐?(旦)与我把水势大作,漫过金山,救俺官人便了。(众)得令。(合)
 〔北水仙子〕恨恨恨,恨佛力高,怎怎怎,怎教俺负此良宵好?悔悔悔,悔今朝放了他前来到。只只只,只为怀六甲把愿香还祷。他他他,他点破了欲海潮。俺俺俺,俺恨妖僧谗口调刁。这这这,这痴心好意枉徒劳。是是是,是他负心自把恩情剿。苦苦苦,苦的咱两眼泪珠抛。(下)
 (丑上)呵呀,禅师不好了!江中水势大作,一直漫上山来了。(外)不妨,此乃妖魔法术,把我这袈裟,罩住山头,水势自然退去矣。(丑应下)(外)护法神,速将水族驱除者! (二神将)领法旨。(追杀蟹虾龟蚌下)(外)护法神,与我将此钵盂罩住此妖!(众)领法旨。(旦、贴杀上,贴暗下。杂祭钵,净魁星上,旦遁下,净随下)(众)启禅师,才祭起宝钵,忽被文曲星托住,不能罩住此妖。(外)嗄,原来如此。与我收回宝钵者。速退。(众应下)(丑上)如今是好了,几乎做子汤团。(外)请许仙出来。(丑)许官人有请。(生上)禅师,可曾收那妖孽?(外)这孽畜,腹中怀孕,不能收取。(生)他如今往那里去了?(外)他此去,必往临安,到你姐丈家中安身。待我送你到彼,了此孽缘。(生)阿呀,禅师,他此去必然怀恨于我,想此番见面,必然害我残生。弟子宁死江心,决不与他相聚的呐!(外)不妨。你与他宿缘未满,决无相害之心。倘有甚言语,总推在老僧身上便了。待他到家分娩之后,可于净慈寺寻我,那时我自有处。(生)多谢禅师。(外)
 〔双声子〕缘未了,绷未了,同六甲文星照。休急暴,休急暴,且速往佯陪告。待分娩满月到,付伊钵将他收罩,罩此妖娆。(生)
 〔尾声〕急急离了金山道,赴临安途路非遥,幸遇禅师将缘孽惊觉。
 (外)妖精鬼魅斗神通,许 碏
 云水升沉一会中。李商隐
 (生)他日愿师容一榻,李 洞
 满帆还有济川功。韩 宗
 (同下)

 
 方成培,字仰松,号岫云词逸。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雍正九年(1731),逝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以后。幼年多病,不能致力于举子业,闭门学习医学和道家养生之道。为人平易坦诚。晚年出游,客死在汉皋。他喜爱戏曲,精通音律,遗憾的是平生仅改编了一部 《雷峰塔》。其他著作有 《香研居词尘》、《香研居谈咫》等,惜不多见。
 关于白蛇的故事,早在南宋 《西湖三塔记》 中就有了雏形。此后,讲唱形式的佛曲中有 《白蛇宝卷》;通俗小说《警世通言》中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二者的故事情节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它们以各自的渠道在民间广为流传。明代陈六龙曾编《雷峰塔记》传奇(已佚)。清代乾隆年间,黄图珌据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改编为《雷峰塔》传奇;扬州内班名艺人陈嘉言父女则据《白蛇宝卷》也改编成一部《雷峰塔》传奇。在当时都被艺人们搬上舞台,流行大江南北。1771年,方仰松看了演出以后 “重为更定”,“较原本曲改其十之九,宾白改十之七”(《雷峰塔传奇· 自序》)。从方氏《雷峰塔》的故事情节看,更接近《白蛇宝卷》。由此可以想见他主要是根据陈氏父女本改编的。由于方氏 “遣词命意,颇为经营” (同前),使原来的两个本子相形见绌。后来,它为艺人们广为接受,因而取代了黄、陈两本。
 它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白娘子原是白蛇化身,在峨嵋山连环洞修炼,因羡慕人间的繁华生活,来到杭州西湖,与在西湖修炼的蛇妖小青约为主婢。一日,青年许仙路经西湖,适逢大雨。他们同登一条船上。白娘子与许仙一见钟情。许仙一贫如洗。为了成婚,白娘子偷官银二十两。事发后,许仙吃了一场官司,被迫迁往苏州居住。白娘子在端午节吃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许仙。白娘子怀着身孕去嵩山盗取仙草将他救活。不久,白娘子又偷萧太师的家宝,再次被官方查出。许仙被发配到镇江。镇江金山寺法海禅师法力无边。他为了除掉白蛇,借口化募将许仙留在寺里。白娘子与小青寻到寺前,要求放归。法海执意不从。白娘子大怒,兴风作浪,驱使水族淹没金山寺。法海召来法神打败白娘子。因白娘子怀孕将产,又放她逃走。白娘子回到杭州。法海带许仙也尾随而来。许仙与白娘子西湖桥相遇。白娘子怀念旧情,重归于好。不久,白娘子产一子。满月后,法海用法术将白娘子收入钵中,镇压在雷峰塔下。许仙省悟,尘心断绝,随法海当了和尚。十六年后,儿子中了状元到雷峰塔前祭母。法海也赶到这里,放出白娘子使他们母子相见。最后,白娘子忏悔,飞升到忉利天宫,又重新回到佛的怀抱。
 《雷峰塔》是一部宣传佛教思想的典型著作。第一,宣传了佛教的人生哲学。佛教对人生的看法是: 人的一生就是苦难。最高理想莫过于摆脱苦难。如何摆脱呢? 办法就是去恶从善,心境要清净无欲。这样就能逐步上升,直至上天成佛,享受来世的欢乐。白娘子和许仙本来都是佛教信徒。他们不皈依清净,忽作红尘之想,私下结婚,重又堕入尘俗。于是劫难一个接一个地伴随而来。许仙反抗性差些,苦难就少一些。白娘子自恃苦修千年,有变幻莫测、兴风作浪的本领而奋力反抗,波折和劫难也最多最大。反抗越强,苦难越大,最后竟被压在雷峰塔下。第二,宣扬了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是佛教的重要信条。所以佛家要求众生布施持戒,来生得到好报。佛家有五戒 (不杀生、不欺诳、不偷盗、不奸淫、不私财)。白娘子和许仙私自结婚,犯了奸淫罪; 盗窃钱财和宝物,犯了偷盗罪;开药房赚取钱财,犯了戒私财罪; 白娘子本是白蛇却化成美女与许仙相爱,犯了欺诳罪; 她水漫金山,大打出手,犯了杀生罪。因此,白娘子罪孽深重,不可饶恕,得到恶报。第三,宣扬了佛法无边与仁慈。如果说白娘子、许仙、小青在剧中作为反面教员宣传佛家思想的话,那么法海则是作为正面形象来宣传佛教思想的。他不仅能够一眼看出人妖,还能够召来天兵天将,战胜一切妖魔鬼怪,说明佛法是无边的,至高无上的。在金山寺打败白娘子之后,法海之所以把她放走,是因为怀有身孕,说明佛是慈悲的,决不会杀害生灵。白娘子忏悔,法海又从雷峰塔下放出来,重上忉利天宫,说明佛是宽大为怀不念前恶的。总之,从法海身上可以看出佛是主宰一切的上帝。人类的命运都是由佛事先安排定的。
 文学作品往往存在着主观思想和客观思想互相矛盾的现象。戏曲作品尤为突出。剧本搬上舞台以后,给观众最强烈、最具体的是直观形象。作者所要宣扬的主观思想常常被舞台上的直观形象所掩盖。于是作家的主观思想和客观思想形成极大的反差。如前所说,该剧主要宣传了佛教思想。但是,白娘子与许仙在舞台上的直观形象是相亲相爱的一对夫妻。白娘子为救许仙而不惜自己的性命。她要求法海放回许仙也出于对丈夫的真挚情感。出于一般世俗观念,认为他们追求的不过是正常的夫妻生活因而非常同情他们。对屡次拆散他们夫妻关系的法海,却无比的愤恨。于是不少人又把《雷峰塔》作为一部反对宗教信仰的戏加以肯定。正由于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主观理解来看待它,所以数百年来既受到一般观众的喜爱,也没有遭到信仰佛教的统治阶级的查禁。
 全剧共三十四出。《水斗》是其中的第二十五折。该折戏写许仙到金山寺拈香,被法海点悟,留在寺里不愿回家。白娘子带青儿到金山寺寻找。开始,白娘子与青儿好言相劝,苦苦哀求,而法海执意不从,于是引起一场恶斗。白娘子先胜后负。不得已命令水族水漫金山。“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法海用袈裟和禅杖破了白娘子的法术,水势自然退去。白娘子大败。法海又命护法神用钵盂罩收,因她身怀有孕,“孽缘未了”,被文曲星阻止。法海又放许仙与白娘子团聚,待生了孩子,完了宿缘,再行收罩。这场戏是法海与白娘子佛与妖之间斗争的高峰,也是全剧最精彩的地方。白娘子使尽了全身解数,却不能战胜法海,佛法无边的思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有的读者又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去理解,认为白娘子的要求是正当的,而法海却千方百计阻挠他们的合理要求。法海战胜白娘子是假恶丑战胜了真善美。后来,许多编演者都从这一角度加以改编,使该折戏成为一出不折不扣的佛教思想的神话剧。
 艺术上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戏剧冲突尖锐。为争夺许仙,白娘子与法海经历了三个回合的斗争。头一个回合是以理相劝,彼此都想说服对方。第二个回合是说理不成,以兵戎相见。白娘子先胜后败。第三个回合是白娘子使出杀手锏水漫金山。斗争叠起,尖锐激烈,一浪高过一浪,显得非常有戏。第二,有唱有打,文武兼备。该出戏的唱词为南北合套,共十三支曲子。前十一支曲由白娘子与法海交替对唱或以唱代白,唱工非常繁重。同时,武打也极精彩火炽。剧中多处开打,且打中有唱,唱中有打。打中有单打,有双打,还有群打。全折戏静动相间,张弛结合,场面活泼炽热。第三,唱词通俗易懂。每支曲词大都用白话写成。如“恩受夫妻难撇掉,因此才慌忙来到”、“忽听语声嘈,想是此妖前来到”、“您是个出家人,为什么铁心肠生擦擦拆散俺凤友鸾交”等,都像平常人说话一样。从案头角度看,似乎有些水,缺乏文学性;从舞台角度看却易于歌唱和理解。总之,它是一折极宜演员发挥和舞台演出的场上之曲。二百年来,它在舞台上常演不衰,是昆剧和其他各地方戏的重要保留剧目之一。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迹寳塔部 > 名塔 > 雷峰塔
雷峰塔  léifēngtǎ

座落於杭州南屏山之雷峰,因以爲稱。始建於宋開寳八年(公元975年)。吳越國王錢俶因黄妃得子,特建此塔以示慶賀,初名黄妃塔,以地産黄皮木,遂訛作黄皮塔。始以千尺十三層爲率,以財力不足,建爲八面七級,鐫華嚴諸經於八面,後復用風水家言,改作五級。明嘉靖年間,倭寇入侵,疑塔内有伏兵,縱火焚之,檐級盡毁,止餘塔身。後傳說該塔磚瓦能鎮妖邪,塔磚時被人挖去,終於公元1924年9月坍圮。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臨安府·景物下》:“雷峰塔在西湖南山之黄皮園,吳越王錢氏建塔,五層,甚高。”參閱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卷三。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清代传奇剧本。黄图珌作,有看山阁刊本; 方成培和陈嘉言都有同名作品,为水竹居刊本和抄本。白蛇与雷峰塔的传说,早见于宋元话本 《西湖三塔记》,明末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话本,是白蛇故事在民间发展的集大成,为以后白蛇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剧本写白蛇、青蛇化为美女,在杭州西湖遇见青年商人许宣。白娘子爱许宣的诚实勤劳,与他结为夫妇。后因法海和尚的阻挠,他们的爱情遇到种种挫折。白娘子为挽救许宣,争取自己爱情的幸福,和法海展开了一连串的斗争,最后却失败,白娘子被镇压在雷峰塔下。首先把白蛇故事搬上戏曲舞台的,是明陈六龙的传奇《雷峰记》,惜原剧失传。乾隆中叶产生的抄本和方本,是雍正、乾隆之际,黄本之后,白娘子故事在民间戏曲舞台上急剧变化的结果,标志着 《雷峰塔》 传奇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达到一个新高度。《雷峰塔》 冲突复杂,而白娘子与以法海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力量和神权力量的冲突,构成全剧的主要冲突; 白娘子的所作所为都是违反和破坏整个封建秩序的,而法海则是强大封建统治力量的体现。作者充满同情地注视着白娘子的遭遇,并且以一种对命运誓不屈服的态度来描写白娘子的追求和斗争。它虽以悲剧为结局,但白娘子的斗争精神给人以鼓舞的力量,达到现实主义精神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高度结合。作品也存在着消极的思想,如宿命论观点,妥协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剧作的反封建精神。剧中白娘子具有顽强的斗志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一形象,即体现了古代反封建英雄的战斗气概,也体现了古代反封建英雄的历史性悲剧命运,是一个具有优美品质和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许宣是一个新兴市民的形象,他有所向往,也有所追求,然而小市民的人生哲学,强烈自我保存欲望,使他对白娘子既爱且惧,处于矛盾、动摇之中。许宣的塑造具有典型意义,加强了《雷峰塔》 悲剧冲突的时代特色。《雷峰塔》 问世不久,许多地方剧种相继搬演了这个剧目。经过广大民间艺人的加工和创造,地方戏 《白蛇传》 在思想上更趋健康、深刻,在艺术上也更趋完整、丰富。《雷峰塔》 是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剧目。

☚ 桃花扇   海瑞罢官 ☛
雷峰塔

《雷峰塔》

清代传奇剧本。黄图珌作,有看山阁刊本; 方成培和陈嘉育都有同名作品,为水竹居刊本和抄本。白蛇与雷峰塔的传说,早见于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明末《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话本,是白蛇故事在民间发展的集大成,为以后白蛇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剧本写白蛇、青蛇化为美女,在杭州西湖遇见青年商人许仙。白娘子爱许仙的诚实勤劳,与他结为夫妇。后因法海和尚的阻挠,他们的爱情遇到种种挫折。白娘子为挽救许仙,争取自己爱情的幸福,和法海展开了一连串的斗争,最后却失败,白娘子被镇压在雷峰塔下。首先把白蛇故事搬上戏曲舞台的,是明陈六龙的传奇《雷峰记》,惜原剧失传。乾隆中叶产生的抄本和方本,是雍正、乾隆之际,黄本之后,白娘子故事在民间戏曲舞台上急剧变化的结果,标志着《雷峰塔》传奇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达到一个新高度。《雷峰塔》冲突复杂,而白娘子与以法海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力量和神权力量的冲突,构成全剧的主要冲突; 白娘子的所作所为都是违反和破坏整个封建秩序的,而法海则是强大封建统治力量的体现。作者充满同情地注视着白娘子的遭遇,并且以一种对命运誓不屈服的态度来描写白娘子的追求和斗争。它虽以悲剧为结局,但白娘子的斗争精神给人以鼓舞的力量,达到现实主义精神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高度结合。作品也存在着消极的思想,如宿命论观点,妥协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剧作的反封建精神。剧中白娘子具有顽强的斗志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一形象,既体现了古代反封建英雄的战斗气概,也体现了古代反封建英雄的历史性悲剧命运,是一个具有优美品质和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许仙是一个新兴市民的形象,他有所向往,也有所追求,然而小市民的人生哲学,强烈自我保存欲望,使他对白娘子既爱且惧,处于矛盾、动摇之中。许仙的塑造具有典型意义,加强了《雷峰塔》悲剧冲突的时代特色。《雷峰塔》问世不久,许多地方剧种相继搬演了这个剧目。经过广大民间艺人的加工和创造,地方戏《白蛇传》在思想上更趋健康、深刻,在艺术上也更趋完整、丰富。《雷峰塔》是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剧目。

☚ 桃花扇   海瑞罢官 ☛

雷峰塔lei feng ta

Thunder Peak Pagoda in Hangzhou,Zhejiang Provinc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