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披肩”。古時源自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肩飾。隋唐時在上層社会較爲流行,敦煌壁畫可見形象資料。元代成爲官服定式,貴族男女均可服,爲質孫服的組成部分。作爲婦女服飾,明清時曾一度流行柳葉式小雲肩,清代後期則流行飾以排鬚的樣式。其花樣繁多,大小不一,質地也因時地而異。或爲民間禮服之飾,如女子結婚時往往服用。或日常服之,如光緒末年,江南婦女由于低髻垂肩,則用之以防髮髻油膩沾污衣領。但作爲朝服則有定制。《元史·輿服志一》:“雲肩,制如四垂雲,青緣,黄羅五色,嵌金爲之。”《清稗類鈔·服飾》:“披肩爲文武大小品官衣大禮服時所用,加於項,覆於肩,形如菱,上繡蟒,八旗命婦亦有之。”

雲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