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雨村诗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雨村诗话

雨村诗话

诗话著作。清李调元撰。李调元(1734—1802),字鹤洲,一字羹堂,号雨村,晚号童山老人,罗江(今属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官吏部主事、考功司员外郎、直隶通永道。后因事罢官,戍伊犁,不久赎归,以著述终。李调元早年即以诗与袁枚、赵翼等唱和,论诗亦与袁枚同调,申言“性灵”。《雨村诗话》有“话古”、“话今”两种。“话古”编二卷,约成于乾隆中期,评述自三代以迄前明历代诗作的得失,是谓“话古”。晚年所撰之“话今”编,专述清代诗坛春秋(参见该条)。李调元评述历代诗,大抵从音调、法度入手,尤详于析法,诸如题、章、句、字,起、承、转、合,直至方回之“诗眼”,金圣叹、徐增之“分解”,皆津津乐道。他又好为诗人溯源流,排座次。如谓李白本自陶渊明,杜甫本自庾子山;晋人以陶潜为第一,六朝则鲍照为宋人第一,谢脁为齐人第一,江淹为梁人第一,阴铿为陈人第一,北朝以庾信为第一,唐以李、杜为第一,宋以苏轼为第一,等等。评诗以规讽劝戒、发言和易为正格,将人品高洁视为诗人修养的最高标准。他不喜宋诗,尤其不喜西崑体和江西诗风,而欲以拔扬明诗矫替之。在明代诗家中则推李梦阳、何景明为正宗。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 七言诗三昧举隅   雨村诗话(话今) ☛
雨村诗话

雨村诗话

清·李调元撰。二卷。调元 (1734—1802),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童山蠢翁。绵州 (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直隶通永道。此书论诗,特别强调诗歌与音乐的密切关系,认为“三代以前,诗即是乐,乐即是诗”。“诗者,天地自然之乐也”。“诗有比兴不能尽,故被之声歌,使抑扬以毕其意”。即是唐五、七言律诗,“天然之乐自存于中”。而七言之所以难于五言许多,亦因音乐上的关系。由此对李白诗歌提出了独自的见解,给予了独特的评价:“唐诗首推李、杜,前人论之详矣。顾多以杜律为师,而于李则云仙才不能学,何其自画之甚也?大约太白工于乐府,读之奇才绝艳、飘飘如列子御风,使人目眩心惊; 而细按之,无不有段落脉理可寻,所以能被之管弦也。若以天马行空,不可控勒,岂五音六律亦可杂以不中度之乐章乎?故余以为学诗者,必从太白入手,方能长人才识,发人心思。”书中对历代诗人,各体诗歌的评论,尤其是在艺术欣赏上,很有见地。提倡诗歌创作要能独创,有新意:“人所到,我必争到; 人不到,我却独到。”另外,对一些诗人诗集的有关注本,也给予了允实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函海》本,《丛书集成》本,《清诗话续编》本。

☚ 随园诗话   雨村曲话 ☛

雨村诗话

诗论。清李调元撰。二卷。调元有《童山文集》已著录。此编分上、下卷,上卷论魏晋以前之诗,下卷论唐、宋、元、明人诗。论述多决断语,如“《古诗十九首》解者无虑百家,其实友朋思念之词,无庸穿凿也。”“《饮马长城窟行》,此叹好友得志不复相顾也。”又谓“李(白)诗本陶渊明,杜诗本庾子山,余尝持此论,而人多疑之。……不知观读古人书,在观其神与气之间,不在区区形迹也。”立论不傍古人。于唐诗推崇杜甫,于宋诗不全否定。以为“明诗一洗宋、元纤腐之习,逼近唐人”。有《清诗话续编》本。

雨村诗话

二卷。清李调元(1734—1802)撰。李调元,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童山蠢翁。绵州 (今四川绵阳) 人。乾隆二十八年 (1763)进士,官至学政。著有 《童山全集》等。《雨村诗话》为其论诗著作,全书分为上、下二卷。上卷主要评论《诗经》和汉魏六朝诗,下卷主要评论唐宋元明诗人诗作,特别是唐代杜甫为多。李调元论诗以比兴蕴藉为标准,崇尚自然质朴风格,提倡意在言外,主张诗文应当句平而意奇,不可句奇而意平。《雨林诗话》也论析了诗歌中起承转合、虚实衬托之法。《雨村诗话》有乾隆四十九年 (1784)《函海丛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今收入郭绍虞 《清诗话续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