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雌性系gynoecious inbred line雌雄同株异花作物中,受特异基因控制,只产生雌花而无雄花的稳定系统。它可简化一代杂种制种,省去母本系人工去雄操作。在美国、荷兰、苏联等国家推广的黄瓜新品种中,以雌性系为母本的雌型单交种已占一定比例。这类品种有较高的结果率和增产潜力,座果集中,成熟期较一致,利于机械收获。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和选育黄瓜雌性系,已有一批雌性型一代杂种用于生产。 黄瓜的纯雌性是由显性基因F控制的,F基因的表现受修饰基因的影响。因此,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雌性系在雌性表现、对赤霉素及环境条件的反应上有一定差异。中国的华北系统黄瓜是F基因的来源之一。除F基因外,隐性突变基因gy也能控制全雌性。这一基因与F基因连锁,对其有加强作用。由于F基因与m、a基因间的交互作用,使黄瓜植株出现六种基本性型: ❶雌雄株最常见的类型的基因型为ffM-; ❷雌株包括纯雌株和强雌株,基因型为F-M-; ❸完全花株主蔓上最初几节为雄花或两性花,其后为连续的两性花,侧枝上只有两性花,基因型为F-mm; ❹雌全株主蔓上开始着生一段完全花,其后雌花和完全花相间而生,其基因型尚待进一步研究; ❺雄全株最初几节为雄花,继以完全花和雄花间隔出现,最后是完全花,基因型为ffmm; ❻纯雄株植株上全是雄花,由隐性单基因a控制,a对F有上位效应。黄瓜除上述六种性型外,还有由Tr基因控制的雌雄全株,即在主蔓上先有一段雄花着生,其后是雄花、完全花相间出现,再后主要是雌花。 黄瓜等瓜类作物花芽分化期体内赤霉素与乙烯的比例影响花芽发育的方向。当内源乙烯含量高时,植株的花芽分化偏向雌性方向,而内源赤霉素活性提高时则花芽分化偏向雄性方向。植株体内的激素水平受基因型控制。具有纯雌性遗传型的瓜类植株,体内乙烯含量较高而扩散性赤霉素含量较低。 获得优良雌性系的主要途径是引入纯雌性材料,并与具有优良经济性状和配合力的雌雄株杂交,F1内大部分为纯雌株和强雌株,少部分为雌雄株。用F1的纯雌株与上述雌雄株系回交。如是重复回交数次,直到经济性状和配合力达到要求为止。然后用赤霉素处理,使纯雌株产生雄花,进行2~3代的自交纯化。原始纯雌株还可从雌雄株与完全花株(雌全株)的杂交后代中分离出来,或通过对雌花节率高的品种的选择获得。 有了优良的纯雌性系后,就可以与雌雄系进行配合力测验,选配优良组合。制种时每年设两个隔离区,即一个杂交制种区和一个雌性系繁殖区。在制种隔离区内,母本雌性系与父本雌雄株系按2~3:1相间种植(边行最好为父本),利用昆虫授粉,从母本植株上获得一代杂种种子。在雌性系繁殖区内,通常用赤霉素或硝酸银处理1~2叶期的幼苗,以达到诱发雄花进行自交留种的目的。处理浓度,赤霉素GA3为400~1000 ppm,GA4、GA7或GA4+GA7为50ppm时可达目的; 硝酸银为100~200ppm。用硝酸银处理,一般不易引起徒长,雄花发育较好,在低温条件下也可有较明显的效果。除用二系制种外,也可用三系制种,即用纯合的优良完全花株系作为雌性系的保持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