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集古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集古录》

 金石考古学著作,一千卷,北宋欧阳修撰。作者用毕生精力收录上千件金石器物,是我国第一部金石考古学巨著。所收器物,上自周穆王,下至隋唐五代,内容极为广泛。作者对每件器物,都写有跋语,记其得地、释文、考证等。全集所收《集古录》最后的跋语,写于熙宁四年(1071)二月十五日,知此书在逝世前夕仍在续写,后由其子棐整理成《集古录跋尾十卷传世。宋代的金石考古著作,以《集古录》和赵明诚《金石录》最著,后清人王昶把他从前所录金石收集在一起,成《金石萃编》,首录欧赵之书,称欧赵金石之学,足见二人开创功绩之大。

《集古录》

金石类文字书。宋欧阳修撰。10卷。收金石拓本1000件, 其中400余件写了跋尾, 故又称《集古录跋尾》、 《集古录跋语》。 系我国最早的著录金石的专著。搜罗极广, 自序称: “上自周穆王以来,下更秦汉隋唐五代, 外至四海五州, 名山大泽, 穷崖绝谷, 荒林破冢, 神山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所有金石乃随得随录,故此有篇什次第,无时代先后。后世刻本则以时代为次, 而于每卷之尾附列原次。 所收彝器, 摹录原文, 并有考释, 碑刻则不摹录, 仅有介绍。 全书材料丰浩, 考释精审, 于经史文献、 古文字研究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传世有清顺治十年 (1653年)谢启光校刻本、 道光十五年 (1835年) 三长物斋丛书本等。

集古录

307 集古录

金石考证汇编。又称《集古录跋尾》。宋欧阳修撰。10卷。集录金石文字多至千卷,计有考证为主的跋语400余篇,为中国现存最早研究石刻文字的专著。其子棐,别有《集古录目》20卷,现仅存辑佚本10卷。

☚ 汉隶字源   草字汇 ☛
集古录

集古录

金石学著作。又名《集古录跋尾》。十卷。北宋欧阳修著。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任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滁州令,累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神宗熙宁初,因与改革派王安石不合,以太子少师离职。平生博览群书,苦心治学,以文章冠天下。继承和完成了唐朝韩、柳发起的古文运动。晚年号六一居士,即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鹤一双,以及《集古录》一千卷。
《集古录》收集历代石刻跋尾四百余篇,都是欧阳修利用做官的有利条件,广为收集而成。其内容兼收金文、石刻。“自周穆王以来,下更秦、汉、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泽,穷厓绝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集古录自序》)。具体包括汤盘、孔鼎等三代古器,歧阳石鼓,以及泰山、邹峄、会稽的秦代刻石,汉魏以来圣君贤士的桓碑,志铭,诗序、小记,以及三教经文,庙碑浮图,释氏造像,孝子表碣,名山,学馆题记,乃至古文、籀、篆、分、隶诸家的字书。凡此等至宝奇伟、工妙可喜之物,均“收而聚之”,以免遭受“风霜兵火,湮沦磨灭,散弃山崖墟莽之间”的悲惨命运。
此书凡所收钟鼎彝器铭刻,必摹勒铭辞原文,再附释文于后,并尽可能简述该器的出土、收藏情况,所属年代及其遗闻逸事等。凡石刻文字,也必考其立石原委,时代更迭,及所记史实的始末。作者的目的在于“与史传正其阙缪者”,以补充文献记载之不足,或考其真伪,而求得客观的真实史料。在编次排列上,并不按照时代先后为序,而是“随其所得而录之”,显得更自由宕荡,但难免有凌乱芜杂之感。无论怎样,《集古录》使我国从隋唐开始的对古物私刻辞的研究,进一步向独立学科发展,成为我国学术史上正式出现的金石学的端绪。
有清三长物斋刻本及光绪间吴县朱记荣《金石丛书》本。

☚ 金石考古学   考古图 ☛

集古录

又名《集古录跋尾》。宋欧阳修撰。收集周秦至五代铜器铭文、碑版拓本跋尾共400余篇。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研究金石铭刻的著作。

集古录

十卷,宋欧阳修撰。欧阳修,详见《新唐书》条。欧阳修早年即喜搜集碑刻,凡有所闻,便多方求取。朋友馈赠拓片和实物,更增加了他集古的完备性。自仁宗庆历五年 (1045)开始整理,至嘉祐七年(1062),历时十八个年头,与修撰《新唐书》差不多同始终。其集得彝铭碑刻和法帖一千卷,上起周初,下迄五代末,编录成册。其中,以唐人碑帖居多,占总卷数的十之七八。对所集金石铭刻,欧阳修“撮其大要”,详加审定考释,于卷尾写下题跋。因是随得随录,边写边改,写法不尽一致,也未依时代先后排列。自仁宗嘉祐八年 (1063),至神宗熙宁二年 (1069),总共写下题跋四百余篇,编为十卷,于《欧阳文忠公集》中称《集古录跋尾》,通常称为“集本”。其自为书,则自宋方崧卿裒聚真迹,刻于庐陵 (今江西吉安),名以《集古录》,是为合编本。该书刊行,为第一部金石考证专著。对于金石铭刻,欧阳修遇“与史传不同者”、“有褒有讳,疑其不实”,至于世系、子孙、官封、名字、因 “无情增损,故每据碑以正之”。该书在订正史籍错误、补充史传疏漏、考索典制渊源、品评历史人物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贡献。自该书问世,别创一种积聚文化财富的风尚,并将摩挲玩赏古董引向考据史事,导致金石考据学的诞生。该书流传,分为两个系统,一为“集本”,随各种版本《欧阳文忠公集》传布;一为合编本,单独通行。宋庐陵刻本,今已不传。其单独通行之本,今已是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了,每卷之末附列原本卷帙编次,此本收入《四库全书》中。附带辩证一事,即欧阳修子棐所编《集古录目》,是从先前搜集的一千卷铭刻、法帖中选其重要篇目编成,分注其撰人姓名、官位事迹以及立碑时间等,亦为十卷。《欧阳文忠公集》中有《集古录目序》 一篇,有人不知《集古录》与《集古录目》是内容不同的两部书,竟自将 《集古录目序》置于了《集古录》 一书卷首,读者应加辨识。

集古录

书名。十卷。北宋欧阳修撰。内收石刻跋尾四百余篇,故又名《集古录跋尾》。其中大部亦见欧阳修的文集中。这是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研究碑刻的专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