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雅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雅正yǎ zhèng(称)见世儒。 雅正 雅正始见于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中正则雅。”详论于张炎《词源·杂论》:“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耆卿、伯可不必论,虽美成亦有所不免。”又谓“辛稼轩、刘改之作豪气词,非雅词也,于文章馀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即知“雅正”之倡,既不忘“志之所之”,不欲“为情所役”,欲纠“言情或失之俚”、“邻乎郑、卫与缠令何异”的倾向,使之向“言志”靠拢,同时又要纠言志抒怀过度,“使事或失伉”,“叫嚣使气”之偏,使词不忘本位,固守“缘情”之苑,不至入于诗文一路,又“能摒去浮艳,乐而不淫”,以姜夔的“骚雅”为化境。“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诗大序》)。“骚”虽是屈原忧愁幽思而作,但其“比兴之义”和“忠怨之辞”却是“同于风雅者也”(《文心雕龙·辨骚》)。故骚雅合称,揆之作品,其规讽之旨和忠怨之辞,在艺术表达上要出以“比兴之义”。而辛弃疾及其同道的词,固是言天下大事,王政废兴,不无规讽之旨、忠怨之辞和比兴之义,但当不得“雅词”、“骚雅”之评的关键,在于张炎的“雅正”、“骚雅”实乃立足于词别是一家的本色.同时又受着诗教“温柔敦厚”“合度中节”制约的本质。“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柔和。《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孔颖达《经解篇》)。而“《风》《雅》之规,典则居要,《离骚》之致,深永为宗”。(胡应麟《诗薮》)姜夔典则与深永结合的“骚雅”之风,其基本特征是合度中节,如其《诗说》所云:“喜词锐,怒词戾,乐词荒,爱词结,恶词绝,欲词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惟《关雎》乎?”这也正是张炎弃柳永和辛弃疾为两端不取,而唯姜夔独尊的关键所在。 ☚ 理趣 骚雅 ☛ 雅正 雅正语出张炎《词源·杂论》:“辛稼轩、刘改之作豪气词,非雅词也,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张炎论词宗祖婉约派,尤其推崇以姜白石为代表的具有“清空”特征的词风。而豪放词多悲慨时事,语言激越,词气纵横,与古朴自然、意趣高远的要求不符。张炎论词重视音律,主张“词之作必须合律”,而豪放词往往因表现特定思想感情的需要而冲破律吕的束缚,甚而不协音律,因而被视为“长短句之诗”。张炎要求词要雅正,“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雅词必须做到内容无邪,语言典雅,而又“意趣高远”。周邦彦词晦涩蹇滞;吴文英词浓丽绵密;柳词以写情爱为主,词风“软媚”、“靡曼”,不能“屏去浮艳,乐而不淫”,所谓“淳厚日变成浇风”,均有失雅正之旨。可见雅正说已涉及到思想内容、语言、音律和艺术风格等各种因素。内容无邪,语言典雅,意趣高远,风格又不纵放,是雅正的基本要求。张炎认为词的创作“皆出于雅正”,姜白石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主张以“白石骚雅句法”来补正周邦彦词的“意趣不高远”,对婉约派词论是一个发展。“雅正”说对清代浙西词派有直接影响。其积极意义在于重视写作技巧和艺术欣赏,其局限在于排斥豪放词,对词的社会意义有所忽视。 ☚ 铺叙 词以意趣为主 ☛ 雅正 用于赠送给他人书籍或作品请予指正的婉辞。或作“雅教”。 字数:29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雅望 斧正 ☛ 雅正 雅正同“雅政”。孙家谷《致方浚师》:“拟明春请假数月,整理成帙,再行寄呈~。” ☚ 雅政 酌 ☛ 指教 指教指诲 ☚ 各种教导 诱导 ☛ 正直 正直謇(謇謇) 鲠 谠(谠正;谠直)颋 端(端直;端理) 直(直鲠;肆直;雅直;挺直) 中正 挺正雅正 方贞 贞矢 率亮 简亮 正正直直 另见:公正 公平 清正 正派 ☚ 正直 品质正直 ☛ 纯正 纯正中正 纯真 纯然 纯一 醇一 醇壹 醇正 ☚ 洁净2 高洁 ☛ 指正 指正折正 另见:指明 指教 ☚ 指出 传 ☛ 雅正 雅正雅训 ☚ 严正2 正直 ☛ 正 正正(方~;雅~;圆圆~~;端端~~) 端(~方;~楷;~坐) 危(正襟~坐) 另见:︱歪斜 ☚ 凹下 歪斜 ☛ 雅正 雅正用于赠送给他人书籍或作品请予指正的婉辞。或作“雅教”。 ☚ 惠正 斧正 ☛ 雅正yǎ zhèng❶方正;正直。《世说新语·方正》:“性~~。” 雅正ya zhengstandard; uprigh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