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隐秀轩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隐秀轩集

隐秀轩集

诗别集。明钟惺作。惺字伯敬,故一题《钟伯敬先生全集》。共三十三集,按天地玄黄等字号编次。不分卷。惺为“竟陵派”领袖,于诗反对摹拟,倡导抒写性灵;又欲矫“公安派”俚俗之弊,追求“幽深孤峭”风格。喜用怪字、押险韵,流于晦涩古怪。文稍平易。有明天启间刻本和崇祯间翻刻本。

☚ 袁中郎全集   谭友夏合集 ☛
隐秀轩集

隐秀轩集

诗文别集。四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明钟惺撰。钟惺早年诗作曾编为《玄对斋集》,由李维桢作序。此集录诗百馀首,后编全集时多删去。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与谭元春编有《西陵草》,集虽不传,但集中之诗多留存于今。万历四十四年,钟惺从北京到南京,所作诗文编为《舟岳集》。此集诗文亦多传于今,而此编已佚。上述皆其某一生活阶段之小集,而《隐秀轩集》为其平生诗文之总编,最初刻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1614),由林古度刊于南京,但此本已佚。传至现在的最早的《隐秀轩集》为沈春泽于熹宗天启三年癸亥(1623)刻于南京之三十三卷本。沈春泽在所撰序中云:“钟先生之所撰著不止于集之中,亦不尽出于集之外也。钟先生既以自定其集而手以授余,曰:‘是亦可以传矣。夫不可传而求为可传者,世方不佞是藉焉,不佞何藉此也?’”此编为三十三集,一集一卷,分体编排,先诗后文,十集诗,二十三集文。此版片后归近圣居,思宗崇祯(1628—1644)间曾经再度印行。此编所收诗、文止于天启二年壬戌(1622)。钟惺卒于三年后的天启五年;此三年诗文收入《钟伯敬先生遗稿》四卷中。此集由钟惺五弟钟快手录、徐波刊刻。另有《翠娱阁评选钟伯敬先生合集》十六卷,其中诗五卷。是集辑刻于崇祯九年(1636),合沈春泽刻本及许豸所藏遗集编纂而成,故称“合集”。此本编于作者身后,但所据二本皆非全帙,故当全而不全。今人李先耕、崔重庆以沈春泽所刊《隐秀轩集》及明刻《钟伯敬先生遗稿》为底本,校以《翠娱阁评选钟伯敬先生合集》,编为四十二卷,仍旧分体编排,先列原《隐秀轩集》中作品,依次为《遗稿》、《合集》之诗、文。又从明、清所编诗文集中录得钟惺轶文轶诗十篇,各附于该体诗文之后,并加以标点、校勘,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排印出版。

☚ 珂雪斋集   王季重十种 ☛

隐秀轩集

又名。《钟伯敬合集》。诗文集。明钟惺(1574—1625)撰。三十三集。五十一卷。惺有《名媛诗归》已著录。是集天启间成书。约二十二万七千字。正文按《千字文》天、地、玄、黄等编次。收诗五百余首,文近二百篇。其诗文反对拟古,主张抒写“性灵”,倡导幽深孤峭之风格。企图以“幽深孤峭”匡救公安派的“俚俗”,浅率,以幽冷洗“七子”的绚烂,却走入形式主义极端,作品因而流于冷涩,给当时文坛以不良影响。其散文如《浣花溪记》、《夏梅说》等则笔触细腻、立意新奇,勘称隽永之作,对传统散文有所突破,对晚明小品文大量产生有一定促进作用。有明天启间刻本,崇祯间翻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国文学珍本丛书》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