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隐形眼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隐形眼镜yǐnxíngyǎnjìng用无毒有机化合物制成的超薄圆形镜片,直接贴附在眼睛角膜上。因戴用时外观不易看出,故称。 隐形眼镜yǐnxíng yǎnjìng指直接放在角膜上的圆形小薄片。多用有机化合物制成。因外观不易看见,故称。例如:“隐形眼镜分为硬性和软性两种,二者的形状和作用基本一样,而软性隐形眼镜片亲水性强,柔软有韧性,配戴时较舒适,适应时间短,不易脱落。”(《北京日报》1983.6.30)“隐形眼镜非同于一般实用商品,配戴它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例如糖尿病患者、青光眼、泪囊炎等患者就不能配戴。”(《文汇报》1987.9.17)“美国‘博士伦’隐形眼镜质量超卓,世界第一。”(《北京青年报》1990.4.24) 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yǐnxíng yǎnjìng用小而薄的透明材料制成镜片,置于眼内的角膜前,不需要镜架,以达到矫正视力的作用。这种眼镜因看不出戴着眼镜,故称。也叫“角膜结触镜”。 ☚ 隐形技术 隐性就业 ☛ 隐形眼镜以泪液为媒介,附着于眼球角膜表面,以矫正眼的屈光异常的小而薄的镜片。1508年,达·芬奇认为把眼睛浸入水中可以改善视力。1827年,英国人J.F.W.赫谢尔确认了这一理论。1884年,瑞士物理学家A.E.菲克提出接触眼镜的概念。1887年F.A.米勒吹制出第1副实用的隐形眼镜。1930年以后,随着塑料的发明和制作眼模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隐形眼镜的制造工艺。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PMMA,俗称有机玻璃)为原料,根据眼模型制成镜片。1947年,英国人K.N.图伊发明了大小仅与角膜相近的角膜隐形眼镜。此后发展成直径9.5 mm左右的微型镜片和多弧度的轮廓型镜片。1964年,捷克人威切特莱发明了用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成亲水软性角膜隐形眼镜。1957年中国试制成硬性角膜隐形眼镜。1974年,试制成亲水软性角膜隐形眼镜。1984年试制成厚度0.1 mm以下的薄型软性角膜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即接触镜。 隐形眼镜contact lens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