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随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随笔

随笔

双月刊。1979年6月创刊于广州。由花城出版社主办。该刊以发表散文、随笔、杂感小品为主,注重抒情叙事的真情实感与文章风格的清新多样。设有“开篇短语”“观念更新录”“云外青鸟”“情思肖像”“心灵回音壁”“文苑手记”“管窥小集”“美神的足迹”“南方的风”“多识篇”等栏目。

☚ 红岩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随笔

随笔

笔记之一种。形式灵活,不拘一格,随手笔录。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多用此名。如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乃杂采经史典故、诸子百家之言以及诗文语词,元蒋子正《山房随笔》,则多叙宋末元初传闻故事。

☚ 笔记   札记 ☛
随笔

随笔

随笔的涵义与散文、小品文大体相当,在现代散文中有抒情性随笔,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因而散文、随笔二词往往联结成散文随笔或随笔散文。如果强加区分,似乎随笔涵义狭些,指的是即兴执笔、随意挥洒、自由不拘、从容舒展、娓娓而谈、亲切自然的一类散文,与英文的prose有别,但与essay近似。随笔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常见文体,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 “予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笔其先后,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可见一斑。但我国现代散文中的随笔更多地是接受西方近代随笔的影响而滋荣繁盛的。周作人在《美文》中第一句话说的是“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这里的“论文”是essay的一种译名,后来人们通常译为“随笔”。他介绍了英美诸国的一些随笔名家,如艾狄生、兰姆、欧文、霍桑等,说“我们可以看了外国的模范做去,但是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不可去模仿他们”,最早提出了师法外国随笔而努力独创自己的文体的重要性。鲁迅翻译的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一书中专论欧美和日本的“essay”文体一节,对我国现代随笔理论和随笔创作影响重大而深远。胡梦华所介绍的絮语散文,实际上是familair essay的译名,即随笔体散文。西方近代随笔以其个性表现精神和家常絮语笔调适应了我国现代散文的文体解放和文体革新的需要,因而为现代中国作家所接受。我国现代随笔创作在二、三十年代甚为风行,无论是记叙抒情的散文,还是说理议论的杂文,大多带有随笔特质。鲁迅的许多杂文和抒情记叙散文就带有随笔意味。随笔创作名家还有丰子恺、梁遇春、章衣萍、钱歌川、梁实秋等等。随笔的风行,造就了一种娓语漫谈、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文体,对于我国现代语体散文的成熟起过重大的推进作用。

☚ 美文   小品散文 ☛

随笔suíbǐ

❶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可以抒情、叙事或议论,多以借题发挥、夹叙夹议为特点。
❷听课、阅读等作的记录。

随笔suíbǐ

❶ 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可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名家写的随笔。
❷ 听课、阅读等做的笔记:容斋随笔。

随笔suí bǐ

一种散文。1890年《日本国志》卷三十二:“前野、杉田皆习兰医。前野氏著有《和兰译文略》、《兰译筌》、《兰语随笔》。”1913年李叔同《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Charles Lamb(1775—1834)和De Quincey(1785—1859),共以独特之散文、随笔负盛名。”

随笔

随笔

用灵活随意的方式记录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所感的一种篇幅短小的散文样式。属笔记文学。在内容、风格、形式上与小品、杂感、杂谈、杂记等无严格界限。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予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记录; 因其后先,无复诠次,故目之曰: 随笔。”这个定义虽着重就“读书随笔”而言,也符合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类随笔的实际。
在我国,“随笔之体肇始魏晋,而宋人最擅胜场”。其特点是短小活泼,因小即大,冥想卓识,并举杂陈,如话家常,闲淡自如,随便严正,庄谐兼备,富有文艺情趣,能给读者以思想启迪和艺术美感。这些特点为随笔的写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即“第 一得题难,第二做得恰到好处难”。(《茅盾散文集·自序》)

☚ 札记   回忆录 ☛
随笔

随笔

参见“笔记”条。

☚ 笔记   杂俎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

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各种文章

各种文章

所写的诗文:题辞
匆忙急促写作完成的诗文:急就成章
帝王的文章:云章 宸章 宸翰
皇帝或后妃所作的诗文:睿藻
出家人的诗文:琼书
书面的文辞:笔文
接连前篇的文辞:续篇
以通行口语写成的文章:白话文 语体文
按一定程式写的文章:试程
随手写来,没有一定格式的文章:随笔 漫笔
练习的作业(指文章、绘画等):习作
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作文 缀文缀言
优秀作文:高文
相思爱恋的文辞:鸳鸯字
用华丽辞藻写景状物的诗文:风花
绮丽浮靡、吟风弄月的诗文:风云月露 月露风云 月露之体 烟云月露 云烟月露
古代饯别时写作的诗文:离章
有韵的诗文:韵章
散逸的诗文:遗文 逸字
散失的文章或文字:逸文
残存的零星诗文字画等:断纸余墨 断缣尺楮 断缣寸纸
过去写的文章:旧文
陈旧的文章:陈文
前人遗下的诗文:遗篇 遗翰

☚ 文章各处   各种用途的文章 ☛

随笔

散文的一种。内容广泛,形式不拘一格。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在西方这种文体也十分流行。

随笔

随笔

文体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之文字。洪迈《容斋随笔序》:“予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因其后先,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宋代以后,写杂记、见闻亦用此名。

☚ 札记   杂著 ☛

随笔隨筆suí bǐ

文体的一种。文人有感而发随手记录的一种文体。《杏轩医案辑录·序》:“先生行踪所至,与凡所施治,随笔劄记及榜等录存者。”

随笔

随笔

散文的一种形式。属于笔记文学中的一类。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记载。可以正式讨论某个社会问题,也可以非正式地展开辩论;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也可以表现、论述不同问题。这种文体具有选材的断片性,选材可以东鳞西爪;章法的灵活性,结构上不讲求整饬;行文的随意性,写时非常随便,段落之间跳跃性较大;语言的自在性,轻松自如、朴素、自然、如同故人聊。它是所有文学样式里最富有弹性、最能灵活多变、挥洒自如的文体。在我国,宋代之后,凡杂记见闻均叫随笔。在欧洲,法国十六世纪散文大师蒙田最早创造了“随笔”一词,并于1580年第一次把自己的文章以“随笔”为名结集出版。从十九世纪末起,散文随笔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扩大了表现力,许多重要的主题被包容进去,文学家、评论家、新闻记者、专栏作家等越来越多的人写随笔,它作为一种独立的传播媒介,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 剧场   通感 ☛

随笔

essay;sketch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