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隋炀帝西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隋炀帝西巡 隋炀帝西巡隋朝经营西域的一次重大行动。隋初,吐谷浑、突厥分领羌胡之众,从南北两面壅遏丝绸之路。隋文帝时,离间东西突厥,击灭东突厥。炀帝即位后,遣吏部侍郎裴矩掌张掖互市,察访西域情况。大业五年(609),隋炀帝西巡,自关中起程,溯渭河,经天水、陇西、渭源、临洮,西北出临津关,渡黄河,大猎于拔延山(今化隆县马场山)。五月,隋军合围吐谷浑于覆袁川 (今俄博河),吐谷浑可汗伏允遁出,降者十万余众。六月,炀帝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口)至张掖燕支山(今山丹大黄山),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及西域二十七国来朝谒,献西域数千里之地。遂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谪罪犯为戍卒以守之。次年,又立伊吾郡于伊吾。中西交通大开,丝绸之路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 吕光西征 唐平阿史那贺鲁之役 ☛ 隋炀帝西巡 隋炀帝西巡隋朝初期,游牧于青海地区的吐谷浑贵族,经常派兵袭掠敦煌、张掖、武威、金城今兰州、枹罕 (今临夏)、临洮 (今临潭)、西平(今西宁)等郡,给边疆地区人民造成很大损失。隋文帝杨坚数次派兵征讨,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炀帝杨广即位后,决心征服吐谷浑,根除边患。大业五年(609年) 四月, 炀帝亲率大军入陇, 从临津关 (在今积石山县大河家)渡过黄河,追击吐谷浑。五月,隋军在浩门川 (今大通河谷)、袁覆川 (今祁连山南麓之八宝川)等地,击败吐谷浑军主力,斩杀数百人,吐谷浑王伏允仅率数十骑脱逃,部众10余万人口降隋,隋执伏允太子慕容顺为质。六月,炀帝率军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口)进入河西,在吏部侍郎、经略西域大使裴炬安排下,在张掖大会西域27国使者,使“西域数千里之地”附隋。炀帝还朝后,决定在西域东部及吐谷浑地区设立鄯善、且末、西海、河源4郡,派刘权等将领率军镇慑。自此, 吐谷浑不敢复叛。 ☚ 北魏秦陇人民起义 郭元振抚边 ☛ 隋炀帝西巡隋朝与西域间的一次友好往来。隋建立后,中原地区结束了长达近400年的纷乱混战局面。为复兴丝路贸易,隋炀帝任命吏部侍郎裴矩到当时的贸易交易中心——张掖接待西域和外国使者,掌管商人来往及对外贸易。裴矩在张掖通过西域和西方的商人、使臣,了解到不少西方的历史、地理、交通、民俗及经济发展情况,写成《西域图记》一书,记述了远至“西海”(地中海)44国的情况,并附有各国地图、服饰,还把丝绸之路分为北、中、南三道,并有许多详细记载。隋炀帝读到此书,决定亲自西巡,会见诸国国王和商人。经裴矩一番筹措后,炀帝于大业五年(609年)初从长安出发,三四月间进入甘肃,在陇西地区(今甘肃定西南部及天水市北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狩猎,然后经临洮、临夏、积石山,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临津关渡过黄河,到达西平(今西宁)。吐谷浑王伏允慑于炀帝亲征,率众逃遁,其部落十余万人归降。炀帝又继续西北上,渡过浩亹河(今大通河)进入祁连山,越大斗拔谷山口,直奔张掖。隋炀帝在这里会见了30余国的国王及使臣,其中高昌王、伊吾王等“献西域数千里之地” ,炀帝遂在今青海和新疆东部、南部设西海、河源、鄯善、且末4郡。隋炀帝又在这里临时修建起规模宏大的 “观风行殿” 奉行盛大的 “鱼龙曼延宴” ,招待各国贵宾,席间奏 “九部乐” 。在隋炀帝巡视和各国贵宾访问期间,裴矩安排了规模宏大的欢迎场面,举办各种游艺活动,开设了许多交易市场,又命当地百姓带上各种珍宝首饰到行宫附近进行交易、参观和游玩,当时这里 “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 ,是一次有史以来最大的国际盛会,对加强隋朝与西域及西方之间的友好关系,发展丝路贸易,都起了很大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