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隋代的学校制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隋代的学校制度

 隋初为革新政治,实行崇儒兴学的文化教育政策,重视学校的振兴和发展。隋文帝时,自京都至州县都设学校,还曾亲至国子寺参加释奠礼,即祭奠先圣先师,并对国子生进行考试,选优者为官。国子寺设五学。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各设博士5人,助教5人,是为儒学;另二学为书学、算学,各设博士2人,助教2人,为教授学科知识的专门学校。由于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任重事繁,于593年,改国子寺为国子学,从太常寺的管辖下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教育行政领导机构。607年,又改国子学为国子监,设国子祭酒,作为教育行政长官。此外,另有律学,不属于国子监,而直属于大理寺,设律博士8人,教授学生。还有仍在太常寺属下的太医署,设医学、按摩等科博士,并设有药园师等;在秘书省属下还设有太史曹,设天文、历法、漏刻博士等,均教授学生若干人。这表明在隋朝已设有多种形式的专门学校,并在学校中进行分科教学,而且还有了科技性质的专门学校。隋文帝晚年发现有些学校名实不符,不足以造就人才,而校外有不少聪明才智之人反被埋没,于601年下诏,只保留国子学一所,留学生70人,四门学及州县各学均废止,而采用设置进士科,以考试取士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即位后,又恢复崇儒兴学的政策,国子学恢复旧制,州县学复办并加以发展,用策试取士的进士科继续实行。但由于战乱频仍,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如《隋书·儒林传序》中所说“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当是确实可信的。虽然如此,但短暂的隋朝创立的文化教育制度,为后世所承继和效法之功也是不可磨灭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