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病
隆病是人体固有的具有六种性能的隆物质,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增、衰、紊乱,失去平衡,导致病理变化,形成的危害人体的一种疾病。
病因 有以下三方面:
饮食方面 过分进食苦、辛、涩三味和性轻、糙、硬、细、动、寒的药物和饮食。
生活方面 房事过度,多次饥饿、睡眠不足,劳身劳心,大量失血,泄泻太甚,寒风侵袭,营养不足,强忍二便或无便意努责;
情志方面 失望恸哭,悲伤抑郁,思虑过度等均能引起隆病发生。
分类 一般按疾病性质、发病部位、内部性质来区分。
按疾病性质 分为“阿哇达”症、后仰症、前俯症、腮僵症、结舌症、侧弓症、脉痉挛症、半身干枯症、全身干枯症、木僵症、臂瘫症、“布夏则”、跛行症、腿僵症、狼头膝风、踝刺痛、拘挛、“卡力”症、足麻症、足烧症等20种。归纳为僵直、拘挛、干枯、肿胀、跛行、疼痛、精神障碍、昏厥等8种。
按发病部位 分为皮肤隆、肌肉隆、脂肪隆、脉隆、筋隆、血隆、骨隆、关节隆、骨髓隆、精府隆、肺隆、心隆、肝隆、肾隆、胃隆、食道隆、子宫隆、头隆、目隆、耳隆、鼻隆、齿隆等全身28种,归纳为头隆、心隆、肺隆、肝隆、胃隆、大肠隆、肾隆等7种疾病。
内部性质 分为维命隆病、上行隆病、遍布隆病、伴火隆病、下泄隆病等5种单纯隆病及上述5种单纯隆病与赤巴病结合的5种赤巴型二合病、5种培根型二合病共15种,合计63种。再加上归纳的15种,总计78种。
症状 分总症状和具体症状。
总的症状 表现为脉空而浮,尿液色如草滩积水,青而清沏,一般不发生转变(冷却后收缩),如果转变则质地稀疏。舌苔干而糙,舌体色红,口有涩味。好嬉游,多嘘叹,心神不安,头昏耳鸣,痛无定处,身寒发抖,活动则全身刺痛或酸痛,身懒倦怠,四肢拘挛僵直,皮肉有分离感,骨骼疼痛欲折,动辄痛甚,酸麻,夜不能寐,呵欠频发,全身战栗,常伸懒腰,暴躁易怒,髋腰及关节痛如杖击,后囟、前胸、两腮等剧痛,大椎等隆(风)穴开放,按之疼痛,空呕欲吐,黎明时咯吐泡沫状痰液,腹胀肠鸣,晨夕或食物消化后等隆病好发时间容易发病。另外,享用对隆病有益的饮食和起居则感舒服,食用与隆病有害的饮食和起居则感疼痛者可认定为隆病。
具体症状 有以下几方面:
(1) “阿哇达”症:下体之隆(风)被阻,逆向上行,侵入头部和上体,引起类似后仰症、前弓症的一种疾病。或者,心血管中侵入隆(风)引起的一种丧失知觉的疾病。症状为身体俯曲如弓,无知觉,双目直视,呼吸困难,喉咙作鸽鸣声。《宇妥亲阅》中说,此病如在失血过多后发生,则难治。
(2) 后仰症、前俯症:隆侵扰上体内外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其症状,后仰症为胸骨突出,头颈后仰;前俯症为颈椎隆突、头颈向内弯曲。共同症状为逐渐疼痛加重,牙关紧闭,嘴唇青黑,呵欠频多,口吐粘液,大汗淋漓,身体肌肉松弛。外力撞击上体要害部位所引起的外伤仰俯症属于此类疾病。《宇妥亲阅》说:“外伤仰俯症应弃之。”是难治之疾病。
(3)腮僵症:两腮上下部位神经上面的隆被扰乱而发病。症状为开合下颌功能丧失,牙关紧闭,下唇垂吊,不能开合。
(4)结舌症:隆侵入司理语言的神经而发病。症状为语言蹇涩,吞咽困难,说话不清,哑然失音。
(5)侧弓症:隆侵入上体,致使上体一侧弯曲,一侧面部和口角歪斜。症状为头部震颤,不闻声音,目睁不合,半身或下体沉重。尤其是此症是由遍行隆引起的,故而心区刺痛,入睡或初醒时惊悸不安。
(6)脉痉挛症:隆(风)随血液窜行,侵入头顶的脉道而发病。症见百会处刺痛,血瘀,知觉消失。病情严重而难治者,头顶肤色变黑,疼痛剧烈。
(7)半身干枯症:隆邪被扰乱而侵入半边身体,致使半边身体的脉络和筋腱干枯的一种疾病。症见半身麻木,关节活动能力丧失,逐渐半身肌肉干枯萎缩,此病治疗困难。
(8)全身干枯症:同上,全身的脉络和筋腱干枯,麻木不仁,偏废不用。
(9)木僵症:培根性不消化症(未消化的食物精微)阻塞隆通行的脉道而发病。症见身体不能俯仰,强直如木,特别是下肢强直。
(10)臂瘫症:隆被扰乱侵入肩胛而发病。症状为两肩疼痛,两臂筋腱拘挛,不能伸举。迁延日久则造成手臂刺痛,失却活动能力。
(11) “布夏则”:隆邪侵入手掌中的脉络而发病。症状为手指筋腱拘挛,持握功能失却,手指疼痛。
(12)跛行症:居于腰部的隆邪侵入大腿内侧的筋腱而发病。症状是行走时下肢发颤,发病一侧的关节松弛,乃至拖腿跛行。
(13)腿僵症:进食性重、腻、凉、钝易引发培根病的饮食后嗜睡,或过多进食上述性质的饮食引起消化不良,未消化的浊物窜入大腿、小腿导致痰湿和脂肪过分增大,附着于大腿内的脉络和筋腱而发病。症状为腿部温度减弱,麻木不仁,逐步僵硬,沉重,举步艰难。
(14) 狼头膝风:隆邪和血证引发膝盖肿大,状如豺狼头。小腿胫面的筋腱到黑蛙肌之间部位红肿。爬坡下肢酸麻,下坡则难以行走,下肢屈伸艰难。
(15)踝刺痛:隆邪侵入踝骨而发病。症状是起初两足疼痛,中期踝骨疼痛,后期两腿长短不齐而跛足拖行。
(16)拘挛:隆邪侵入足跟筋腱而发病,与足趾相连的各筋腱和向大腿走向的筋腱均疼痛,小腿强直,全身也随之拘挛,屈伸艰难。
(17)“卡力”症:为身体拘挛症和“布夏则”的合并症,具有上述两症的共同症状。
(18)足麻症:痰湿与隆邪相混杂而发病。其症状《宇妥亲阅》中说:“两足酸麻而灼痛。”麻木不仁,有时钝痛,有时闪痛。
(19) 足烧症:由血证和赤巴病引发,其症状两足灼热,行走时热更甚。
发病部位分类的疾病症状
(1)皮肤隆病:隆邪散布于皮肤,引起皮肤灼痛,粗糙如鸡皮状,有酸麻感。
(2)肌肉隆病:隆邪扩散于肌肉,引起肌肉肿胀,肤色异变,丘疹漫发。
(3)脂肪隆病:隆邪侵入脂肪。症见不思饮食,身体肿痛,肉核肿大。
(4) 脉隆病:隆邪侵入脉道。症见病变脉管空虚而肿胀变粗,空虚或变硬、无知觉。
(5)筋隆病:隆邪侵入大筋。症见四肢拘挛强直。
(6)血隆病:隆邪侵入血液。症见嗜睡倦怠,血管红紫,肤色无华。
(7)骨隆病:隆邪侵入骨骼。症见骨骼痛如针刺,四肢刺痛,肌肉萎缩,体力衰弱。
(8) 关节隆病:隆邪侵入关节。症见局部关节肿胀、变形、凹凸错位,骨质增生。尤其侵入四肢关节,关节肿大变粗。肿大的关节色白者为隆邪侵入所引起,色红者为血病侵入所引起,色青者为培根病邪侵入所引起。如果隆邪被血病所激发则出现关节拘挛僵直、颤抖等症状。
(9) 骨髓隆病:隆侵入骨髓。症见失眠不寐,呵欠频作,骨等有被绳缚之感,用手挤按则觉舒服。
(10)精府隆病:隆邪侵入精液或精府。症见滑精遗精或精液不出,虽有精液但不能受孕,全体肌肉干枯,肤色异变。
(11)心隆病:隆邪侵入心脏。症状为身体战栗、胸闷气满,嘘气频发,胡言乱语,头晕目眩,失眠不寐,心神不定。
(12)肺隆病:隆邪侵入肺部。症见面部肿胀,夜不能寐,咳嗽不止,咯吐泡沫状痰液。
(13) 肝隆病:隆邪侵入肝脏,症见嗳气频发,上体刺痛,脊椎两边肌肉疼痛,不思饮食,视物模糊,尤其晨夕时分肝如倒悬,剧烈疼痛。
(14)脾隆病:隆邪侵入脾脏。症见全身肿胀,胃部胀满,脾区疼痛。
(15) 肾隆病:隆邪侵入肾脏。症见肾腰拧痛,耳内疼痛,耳鸣不止。
(16) 食道隆病:隆邪侵入胃上部食物运行的部位。症见进食则痛,消化后感觉舒服。
(17) 胃隆病:隆邪侵入容纳食物还未及消化的胃部。症见胃部胀鸣,打嗝呕吐,食欲不振、大渴欲饮,呼吸急促,胃下部小肠部位也出现胀鸣不适。
(18) 大肠隆病:隆邪侵入大肠,大肠部位疼痛胀鸣,大便阻塞不通。
(19) 胆隆病:隆邪侵入胆囊。症见消化不良,巩膜发黄,胆囊肿大,刺痛。
(20) 肛门隆病:隆邪侵入大肠下端直肠和肛门部位。症见矢气不通,腹胀、大便干燥难下或带声下泻。
(21)膀胱隆病:隆邪侵入膀胱。症见膀胱发冷肿胀,小便不利或淋漓频数。
(22)子宫隆病:隆邪侵入子宫。症见宫体肿大,血滞结痞,月经闭止或过多。
(23)头隆病:隆邪侵入头部。症见脑痛、头晕,神志不清,行路摇晃,不能自持。
(24)目隆病:隆邪侵入眼睛。症见目睛脉络发红,眼球外突欲出,特别眼着冷风后刺痛加剧,羞明惧风。
(25)耳隆病:隆邪侵入耳道。症见耳鸣,耳内空虚或刺痛。
(26)鼻隆病:隆邪侵入鼻腔。症见鼻塞不通,清涕不止,嗅觉不灵。
(27) 齿隆病:症状为牙齿和两腮发麻疼痛,牙龈炎肿。隆邪侵入全身,则出现上述的总症状。
功能性隆病 有以下几种:
(1)维命隆病:常食无营养粗食,剧烈劳作,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致使人体固有的维命隆功能紊乱而发此病。症状为隆邪伤及头脑和五官,引起头昏目眩,心神不安,感冒咽肿,吞咽困难,吸气艰难等。
(2)上行隆病:抑制喷嚏、打嗝和呕吐,或勉力负重,大哭大笑等致使上行隆功能紊乱而发此病。症状为说话不清,口角歪斜,意识紊乱,体力衰损等。
(3)遍行隆病:长久静坐或突然行走过度,摔跤腾跳,竞技比赛,常食无营养粗食,遭受严重惊吓等。症状为精液和体力衰损,全身肿胀,易染感冒及瘟疫,四肢疼痛、触觉迟钝,皮肤搔痒等。
(4)伴火隆病:过食难消化的食物,睡眠无规律,致使伴火隆功能衰减而发病。症状为胃寒不消化,无食欲,常呕吐,腹内出现有血和赤巴混合疾病的症状,或者易发痞瘤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5)下泄隆病:常食粗糙和性重的食物,造成二便不通,经常骑马坐车,致使下泄隆功能紊乱而发病。症状为尿闭或尿频,大便干结,滑精遗精,易发肛门疾病,髋腰以下骨头酸痛,四肢关节松弛,跛行。以上五种隆的功能性疾病中任何一种与赤巴病并发,症状为发烧,尿色发黄,巩膜黄染;与培根病并发,症见身体沉重,发冷,神志浑噩。
治疗 有通治和分证治疗。
通治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饮食治疗:宜用四油脂(熔酥油、脂肪油、骨髓油、芝麻油)四精(肉、酥油、红糖、酒),水生动物肉、陈羊肉、红糖、浓酒、热糌粑、牛奶等重而性热,有营养的饮食。
(2)生活起居治疗:居住环境宜幽静,光线不强、温暖。衣着暖和,安心休息,睡眠充足。有心投意合的朋友陪伴,讲话温柔动听。
(3)药物治疗:首先服用汤剂、酊剂、祛除剂,以消除并发症,并将分散的疾病收拢在一起。其次服用散剂,以扑杀疾病。最后服用药油丸以驱逐余病和滋养正精。汤剂有三骨汤(牛羊跗骨、胛骨、尾骨)或其他各种杂骨熬汤加干姜、阿魏、紫硇砂、大蒜等佐料,服之对隆病有益。酊剂,将西藏棱子芹、黄精浸泡于小麦酒制成的药酒,主治一切隆病;上述药物浸泡于青稞酒制成的药酒,主治培根隆和肾腰以下的隆病;红糖酒主治一切隆病;羊奶或牦牛奶制成的酥油酒,主治寒隆(风)病;蒺藜酒,主治骨隆病和肾隆病;2岁羔羊骨配制的酒,治骨隆病等。祛隆剂有白祛隆剂(熔炼的酥油汁加炒面、干姜、光明盐搅拌成的糊剂)、红祛隆剂(羊肉汤加炒面、干姜、硇砂制成的糊剂)、酸祛隆剂(酒醅加羊奶制的陈酥油、红糖、干姜熬制的糊剂)、蒜祛隆剂(大蒜汁加羊奶制的酥油、骨汤、光明盐熬制的糊剂),主治一切隆病,增强体力,聪明五官和意识。接着用具有祛除功能的散剂治疗。散剂有十四味肉豆蔻散、二十五味肉豆蔻散、二十五味沉香散,主治一切隆病;二十五味阿魏散,用三骨汤或四精汤冲服,主治内外隆病及功能性隆病;七味红花散,主治热隆病。最后服用药油丸,用以祛除渗着于体内的隆病并滋补正精。药油丸有石榴、芫荽、干姜、小米辣、荜茇加牦牛酥油制成的药油丸、大蒜酥油丸、肉豆蔻酥油丸、细叶草乌酥油丸、五根药(黄精、天冬、西藏棱子芹、紫茉莉根、蒺藜)酥油丸等。
外治疗法,有缓治和峻治法。
❶缓治法,用温陈酥油汁灌肠下泻;内服四精汤和酥油汁并涂擦全身;用油渣(榨油后剩下的渣子)热熨痛处;用熬骨蒸气熏蒸;用骨油涂搽按摩等,可以治疗肢体酸麻、僵直和拘挛,增强体力,提高胃火和体温,增长肌肉。
❷峻治法,火灸百会、大椎、第六椎、第七椎、膻中等穴。
分证治疗 “阿哇达”症,食用四油脂并涂搽全身。喝牛奶,经常食用羊肉汤和水生动物肉汤。用柔导泻剂(羊肉汤、牦牛奶、熔酥油、木香、河边柏枝、荜茇、光明盐、诃子研末)下泻。之后,将杂骨熬汁洗浴,用油渣喷酒后热熨或用油毡热敷,再用峻滴鼻剂滴鼻,并多次服用圆柏子、羊奶、酪、羊肉汤、螃蟹甲熬制的汤剂。将圆柏枝、五根药研末拌熔酥油外涂,或者点燃熏鼻,用滴鼻剂滴鼻,缓泻剂下泻等。隆、培根二合病所致的隆病,蜂蜜为引内服七味花椒汤。隆、赤巴二合病所致的隆病,用滴鼻法和泻下法治疗。另外内服食肉动物的熟油脂和诃子、硫黄配制的糊剂最重要;后仰症、前俯症、腮僵症、侧弓症、臂瘫症等宜服十七味沉香散,《秘诀部》隆病章中的十八味脉花党参、诃子、硫黄配制的糊剂等。用圆柏、油松木热熨。用四味鼻药膏滴鼻,火灸百会。眼睛、耳朵等疼痛者,用芝麻油滴,并涂搽按摩。眼发红灼烧者,于眼脉处放血。特别是前俯症一发病后立即进行治疗,不得延误,否则难以治疗。腮僵症宜以酒为引内服四味肉豆蔻散。结舌症宜用热熨法和滴鼻法治疗最重要。侧弓症宜用五味肉豆蔻罨浴方治疗。臂瘫症用麝粪喷洒奶子,加热后热敷;腿僵症,禁用油脂疗法而用峻治法进行治疗,食用白青稞、大麦、紫青稞等炒熟磨成的糌粑,生长于干旱地带的野生动物肉、蜂蜜,未加盐的苦苣菜做的菜。进行较剧烈的运动则有益于本病。药物宜服三果、铁线莲、荜茇、兔耳草制成的糊剂,十味头花蓼散。另外用五味甘露浴、放血、油脂疗法、热熨等进行治疗也有效。或将“嘎然杂”、白芥子叶研末,用黄牛溲拌合成糊状涂抹。经上述方法治疗身体脂肪消瘦后,可以放开食物禁忌,用油脂疗法进行治疗也有益于病;拘挛症、跛行症、“布夏则”等,宜饮羊奶酥油中熬制的五味油松根汤。其中拘挛症宜饮大蒜汤,用温泉浴、油脂疗法和热熨法治疗。跛行症可用热熨法、骨汤浴、火灸治疗。“布夏则”,用针挑起发病一侧的无名指(趾)与小指(趾)两指(趾)缝背面的白色筋后,切断此筋下面交叉的一条黄色筋腱;狼头膝风、踝刺痛、“卡力”症、足麻症、足烧症等,宜用上述的油脂疗法、热熨法、涂搽法等对症治疗,并服用九味草木樨药油丸。脉痉挛症、木僵症也宜服用九味草木樨药油丸。其中狼头膝风宜服四味藏木香汤,十五味贝琼散加阿魏、肉豆蔻、牛黄、藏红花,“嘎布秋土”,以及十八味水银散等。再于两外踝脉放血,用温泉水热敷和洗浴,或用五味甘露汤洗浴,内服诃子、硫黄配制的糊剂等有益。踝刺痛治法同上。“卡力”症治法与拘挛症治法相同。足麻症可用尿或油渣热敷。足烧症首先割刺放血,之后用下泻法、利尿法以及油脂疗法治疗。
皮肤隆病、肌肉隆病,可用麻花秦艽根、黄帚橐吾、黄连研末加奶酪制成糊状涂抹,如果出现红色小丘疹,可将甘青乌头研末用酪浆拌和涂抹,出现如沙子般黄色小丘疹,将点地梅、唐松草、西藏猫乳、乳香、麻花秦艽研末用水拌和涂抹,也可将上述药混合于祛隆药油中涂搽按摩,或用油渣热熨,内服十八味贝琼丸,在就近发病部位放血;脂肪隆病,治法同腿僵症,用峻治法治疗;骨隆病、髓隆病,用油脂疗法和热熨法治疗,内服四油脂并外用涂搽,用缓泻法下泻等;精府隆病,男性患者服雪蛙滋补方,或用缓导泻法下泻,饮马奶。女性患者饮用酒和酥油中熬制的动物油脂,总之要用具有滋补功能的药油治疗;筋隆病、关节隆病、脉隆病,均连续内服能利宝丸和黄药宝丸,并用油脂法、药浴、热熨法等进行治疗;大筋隆病用门隅豆、光明盐、芝麻油熬汁涂搽,洗五味甘露浴;血隆病,首先用油脂法治疗、豌豆热熨,之后,如治痛风病那样,于隆邪侵入的脉道上放血。四肢疼痛无知觉者,用鸡粪、光明盐拌芝麻油涂搽;心隆病,饮三味葛缕子汤和三味阿魏汤,以山羊奶为引服二十味沉香散和十味沉香散。心隆病降于肾者,服用五味石榴散加红干姜。培根隆所致的心包痞瘤,服用祛隆八味石榴散、广酸枣药油丸、甘青乌头药油丸,并艾灸第六椎、第七椎、膻中、渡鸦眼等穴;肺隆病,服五味沙棘散或以葡萄酒或黄酒为引内服四味白豆蔻散,用牛奶为引服七味狐肺散。尤其是对肺培根病,以黄油为引内服十一味石榴散,服用毛诃子核药油丸,并灸第四椎、第五椎、渡鸦眼穴、天突穴;肝隆病,服岩精、红花、诃子配制的糊剂,内服肝药八味石榴散及各种动物肝粉配制的药油加紫硇砂、红花、岩精药油丸和毛诃子核药油丸。用杂骨蒸气腾浴,并于第九椎、肝区肋骨顶上施灸;脾隆病,内服六味草果散、祛寒隆的八味石榴散、三辛研末拌以熔酥油的药油剂、诃子糊剂等,并灸第十一椎;肾隆病,饮加红糖的各种骨汤,内服延胡索日轮丸,以马奶为引服祛肾风的八味石榴散,以酒为引服十味白豆蔻散加肉豆蔻、水獭肉的散剂,服十六味宽叶羌活散。另外,饮红糖酊剂、蒺藜酊剂、糌粑酊剂以及五根药油丸等,并灸第十四椎(第二腰椎)穴;胃隆病(食道及胃部隆病),饮加佐料的肥羊肉汤,滚热的酒。为使胃火增强则进加盐、干姜的食物,饮独味光明盐汤,内服精华安置散和加红姜的五味石榴散、十四味石榴散或十味石榴散等。胃胀满者,服八味阿魏散有益。严重胃胀者,服上药加酸藤子、鹫粪煅灰最好。特别是风引起的胃胀,宜服八味石榴散等热性药物,并用缓泻法治疗,如上饮红糖酊剂最重要,灸胃中穴(痞瘤穴)、第十三椎穴;小肠隆病,灸第十七椎穴及六个小肠穴;大肠隆病,服七味石榴配红糖散或以广酸枣肉配制的十三味石榴散、五味阿魏散等。服大蒜药油丸,九味宽筋藤缓导泻剂,并灸十六椎和大肠端两穴;胆隆病,服三味“果马卡”散,即波棱瓜子、獐牙菜、光明盐三药以增强胃火,服五味金色诃子散或十味黑冰片散(黑冰片即野猪粪煅灰存性),在通用下泻方中加獐牙菜、波棱瓜子、止泻木子等进行泻下,并灸胆囊本穴即第二椎;子宫隆病,治法具体见妇科疾病条;肛门隆病,大便干结者用蓖麻油进行缓导泻或峻导泻,带声泄泻者服八味石榴散,灸下泄风穴;膀胱隆病,服四味黄药散、五味蒺藜散、饮蒺藜酊剂,用油毡热熨或用野兽皮毛包裹小腹,灸十八椎穴和前身膀胱穴;头隆病,饮加有阿魏、干姜、光明盐的羊头汤,以骨汤为引服五味阿魏散,以白酒为引服六味干姜散。病情严重者服十四味肉豆蔻散或服“仓贝吾觉钦莫”散(大梵天散)。特别对赤巴性头隆病宜服十七味獐牙菜散,培隆引起的头晕病宜服羊脑丸等。对上述各病宜服三果药油丸,但不宜用油脂涂搽,而宜涂搽芝麻油、穿暖衣服,并于百会、囟门进行热熨。之后灸后囟及其左右两口、囟门、百会等五穴;目隆病,对于多泪者宜食蔬菜和山羊肉等凉性食物,之后饮酒便可好转,药物内服木藤蓼热汤。隆病引起的视物模糊,内服三果药油丸,用水煮多脉茵芋的蒸气进行熏腾;鼻隆病,用缓滴鼻剂滴鼻。隆血紊乱引起的鼻塞不通,可用十二味芳香散吸鼻则有益;全身隆病,宜用上述隆病通治方法效果好,尤其服用营养药油丸、大蒜药油丸、甘青乌头药油丸、三果药油丸、五根药油丸,并用上述油丸涂搽全身,以及进行缓泻法等。用油腻、营养、性热药物进行治疗,便可消除一切隆病。在外治方面,可灸百会、后囟、大椎、第六椎穴,尤其对头重脚轻、神志不清者可灸第六椎、第十三椎穴。对神思不定,意识不清者灸膻中,失却知觉者灸太阳穴,耳鸣者灸耳前动脉穴,口眼歪斜者灸口角旁开1寸处的动脉及太阳穴,半身不遂者灸第十六椎、第十八椎穴。
功能性隆病的治疗 维命隆病,食用酒肉、牦牛酥油、红糖等营养物,禁食无营养、性轻、刺激性的食物。起初宜服浓酒中煎熬的干姜、肉豆蔻、紫硇砂、葛缕子、丁香、热药(荜茇、胡椒)、三营养骨汤剂。维命隆病的通治,为内服十一味维命散、十一味沉香散、九味维命散、四味沉香散等各方。病势较严重者,可服十五味丁香散、二十五味肉豆蔻散等。病势严重者,可对症服用二十味大力士散、“布玛拉”方剂、摧毁命隆金刚杵丸、心宁丸、十三味槟榔加味散等;心风上壅病,急救药服回魂丸,以及大吉药油丸,并用红糖拌芝麻油进行涂搽按摩。用甘草、乳香、诃子、甘松等份点燃熏鼻。灸隆穴为主的穴位,如大椎、百会、天突等三穴;上行隆病,饮三骨汤,后服二十味诃子散或十七味诃子散。特别是上体和头部不适者,服五味广木香散,上体刺痛者服上述的“硕德日钦莫”丸(大救命丸)有效。上行隆侵入司理语言脉中不能说话者,服哑人开口丸,或服克次日本的秘方二十味丁香丸。上行隆引起呼吸急促者,以四味藏木香汤为引,服十一味丁香丸。另外上行隆病还要服三果药油丸,并于前胸和头部四结门(百会穴前后左右旁开1寸)处用熔酥油、骨髓拌和软膏涂搽按摩或热敷,灸天突、膻中、头部三结门穴;遍行隆病,吃调有陈年肉和佐料的面条,药物服四味野姜散,上述二十味阿魏丸或二十味沉香丸、二十五味沉香丸、三十五味沉香丸等。病情严重者服十四味阿魏丸或早饭后服八味石榴散加肉豆蔻、丁香、蔗糖方剂效果最佳,服广酸枣药油丸并涂搽全身,之后饮陈红糖水兑制的酒有益;伴火隆病,食性热而具有营养的食物,服石榴散剂、北派十三味石榴散、安置精华丸、四味石榴散、八味石榴散、九味石榴散、八味沉香加石榴、干姜散等。需要长期治疗者,宜服能消日轮丸,并在囟门涂搽油脂,身体前后,尤其于胃部用盐巴热熨,灸第十三椎、胃火衰穴等;下泄隆病,食性热和营养食物,服八味阿魏丸,腹胀不通者上述方剂中加酸藤果、鹫粪灰或者服八味阿魏散和六味能消散,下泄风逆上引起呕吐,无大便者内服七味蛇床子散,特别是一切隆病,服延胡索日轮为佳。最后用缓泻剂中的柔导泻剂泻下,用脂肪酥油涂搽按摩,用杂骨热熨,并灸第十六椎顶。另外,5种隆的功能性疾病各并发赤巴病者,宜用泻下法,食用性凉有营养的饮食;各并发培根病者,宜用吐法,食用性轻、热的饮食和生活起居,具体给药参照上述各病方剂进行加减。对于这些隆病服二十五味沉香丸均有益。对于维命隆病等与其他疾病并发者用各自对症药油丸、油脂疗法及缓泻法进行治疗最重要。总之,油腻,具营养及性热药物可治一切隆病。隆具有两重性,可以作用于寒热两种疾病,例如火样炎热的赤巴病,因隆鼓动热更烈;水样寒冷的培根病,因隆吹拂寒更甚。同样,对水肿、灰色浮肿、下落浮肿等疾病,隆能鼓动水湿泛滥;对于痞瘤等疾病,隆能凝结气血,促进痞瘤形成和发展;隆可将积蓄于本位的一切疾病引发出来,并引导疾病窜行于肌肤脉骨等处;热病向愈之时,往往被零星隆鼓动起残留热邪,使热病重新复发。因此,在其他一切疾病的发生和转归全过程中都要注意隆邪;同样在各种隆病的发生和转归全过程中也要注意隆邪的这一助纣为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