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陶行知和乡村师范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陶行知和乡村师范教育

陶行知和乡村师范教育taoxingzhi he xingcun shifanjiaoyu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早在20年代就十分重视乡村教育,尤其是乡村师范教育。在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时,在他的倡议下,1926年春,中华教育改进社设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在此期间,陶行知先后发表了 《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师范教育下乡运动》等重要文章,并于1927年春亲手办起了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 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生路!”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生路是什么?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 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要叫农民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以后看学校的标准,不是校舍如何,设备如何,乃是学生生活力丰富不丰富。村中荒地都开垦了吗?荒山都造林了吗?村道已四通八达了吗?村中人人都能自食其力吗?村政已经成了村民自有、自治、自享的活动吗?” (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革》) 他认为,“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乡村教师,活的乡村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革》)“他足迹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著效,四年能使人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当时中国教育改进社初步估算,中国约有100万个乡村,因此,陶行知设想,要根本改造中国的乡村教育,一个乡村至少要有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又至少要有一个教员,而且,必须是好教员。他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宣布:“我们已经下了决心,要筹集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他认为: “中国的师范学校多半设在城里,对于农村儿童的需要苦于不能适应。城里的师范生平日娇养惯了,自然是不愿到乡间去的。就是乡下招来的师范生,经过几年的城市化,也不愿回乡服务了。所以师范学校虽多,乡村学校的教员依然缺乏。” (《师范教育下乡运动》)“我以为乡村师范学校,负有训练乡村师范教师,改造乡村生活的使命。”(《师范教育下乡运动》)“我们要想每一个乡村师范毕业生将来能负改造一个乡村之责任,就须当他未毕业以前教他运用各种学识去作改造乡村之实习。这个实习的场所,就是眼前的乡村,师范所在地的乡村。”(《师范教育下乡运动》)“不能训练学生改造眼前的乡村生活,决不是真正的乡村师范学校。”(《师范教育下乡运动》)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陶行知先生亲自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一晓庄学校,成为他“生活教育”理论和一整套乡村师范教育理论的实践基地。陶行知先生有关乡村教育和乡村师范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对当前农村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改革,仍有一定的启迪

☚ 晏阳初和平民教育运动   农民运动讲习所 ☛
000048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