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簋 陶簋食器,用以盛储食物。广西东汉盛行。广口,高沿,鼓圆腹,圈足,带盖。早期簋沿外周壁刻划方格纹,盖顶刻划草叶纹。晚期簋口沿镂孔,腹饰刻划纹。造型与装饰皆独具特色。 ☚ 陶樽 陶卮 ☛ 陶簋仿铜陶礼器。楚地的东周墓葬中少量出现,其形态变化较大。春秋早、中期的形态,可以江陵陕家湾2号墓出土的为代表。形状似盖豆,子母型口,腹微鼓,喇叭形小圈足,上腹部有凹弦纹;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形态,可以长沙浏城桥1号墓出土的为代表。簋身呈孟形,两环耳,底部有座;战国中期的形态,可以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的为代表。簋身呈深腹豆形,两方耳,底部有方形座,整个器形瘦高。陶簋与铜簋一样,是与鼎相配,表示墓主身份高低的器物。它主要流行于中原的商至西周时期,在楚地的出现是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