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陶瓷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陶瓷业 陶瓷业烧制陶瓷制品的行业。我国陶瓷业历史悠久,商代就已烧制出釉陶和白陶。釉陶是用高岭土作的,质地硬,器身涂上一层釉子,不易吸收水分。白陶也是用高岭土烧成的,色泽洁白,制作细腻,器身刻有精美的花纹。这一时期的陶瓷业是由官府控制的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是奴隶主自己享用或作为赏赐品。战国时期有将陶器用于工程建筑者,除砖瓦外,还出现了陶井等。是时,私营陶瓷业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些小陶瓷业主。隋代开始出现白瓷,说明瓷土选炼和施釉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是陶瓷业发展上的一大进步。唐代的陶瓷业继承魏晋南北朝的制作技术向前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著名的唐三彩,是用铅黄、绿、青(或蓝)三色釉涂于陶器上烧制而成。这些器物色彩艳丽,形态生动,是精美的艺术品。唐代有很多著名的瓷窑,如南方越州的越窑 (今浙江绍兴和余姚县上林湖),北方邢州的邢窑 (今河北内邱)都很著名。越窑出青瓷,陆羽 《茶经》说它 “类玉,类冰”。邢窑出白瓷,《茶经》说它“类银,类雪”。江西昌南镇 (宋时改为景德镇) 的瓷器当时称为“假玉器”。隋唐时期,私营陶瓷业很发达。上述陶瓷产地的商人非常活跃,使陶瓷产品通行全国,所谓 “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李肇 《国史补》卷下) 而且还远销日本、印度、西亚、非洲等地。北宋的陶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突出的发展和成就。景德镇于宋真宗景德元年 (1004年) 设官窑,成品较唐代更为精美。定窑(今河北曲阳),汝窑(汝州,今河南临汝),官窑 (今河南开封),钧窑 (今河南禹州)是当时的四大名窑。宋代由于政府放宽了对私营手工业的限制,使陶瓷业发展很快。元代陶瓷器业的发展,表现为青花瓷的出现。它造型优美,色彩清新,艺术价值很高。明代陶瓷工艺也有革新,用陶车旋刀代替以前的竹刀旋坯,以吹釉法代替以前的蘸釉法,青花瓷更趋精美,还出现了著名的五彩、斗彩等。是时,私营陶瓷业发展起来,生产瓷器的数量也大为增加,有的窑户每窑能烧制小瓷器上千件。清代,除官窑外,由私营陶瓷业主经营的民窑有二、三百处,窑户几千家,“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唐英《陶事图说》卷二○)除景德镇外,全国各地还有不少地域性的陶瓷业中心,如广东的佛山、山东的博山、江苏的宜兴等,都久负盛名。陶瓷业是我国封建手工业的一支奇葩,陶瓷业的发展和壮大,对繁荣封建经济和文化有一定影响。 ☚ 造船业 玉器匠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