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陶渊明评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陶渊明评论

《陶渊明评论》

李辰冬著,19 56年初版,1975年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再版。著者是台湾著名的文学研究专家。河南济原人,1915年生。燕京大学毕业,后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文学新论》、《文学与生活》、《杜甫作品系年》、《诗经通释》、《诗经研究》等十余种。
《陶渊明评论》一书是著者研究陶诗二十余年心血的结晶,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全书分为六章: 1.陶渊明作品系年,2.陶渊明的个性,3.陶渊明的境界,4.陶渊明的时代,5. 陶渊明的艺术造诣,6.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书后有附录,主要内容有:新编陶靖节集、陶渊明作品系年补正等。
该书最突出的特点是,首先用客观的态度,历史的、科学的方法,将陶渊明的作品一一系年。其方法是把陶诗中标明甲子的,就按甲子排列;没有标明甲子的,则按照作品中所提到的年岁或事实,排在甲子之下,务必使其生平与作品打成一片。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地研究陶渊明的个性、境界及陶诗的艺术造诣等方面的问题。经过一番细致的“系年”工作以后,著者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如发现了《于王抚军座送客》一诗旧注的错误;论定《和刘柴桑》作于子俨未出生以前;《咏三良》、《咏荆轲》是二十岁以前所作,这就证明了前人所谓陶诗中有故国旧君之思只是一种误解。再如他还进一步发现了陶渊明心灵的伟大之处,正在于由“动”止“静”后的造诣。并将陶渊明的境界划为四个阶段,由最初的“猛志逸四海”,进而“冰炭满怀抱”,“复得返自然”,最后达到“不觉知有我”的物我皆忘的浑融境界。由此我们仿佛看到陶渊明少年时代的壮志豪情,青春的梦想;踏入社会后理想的幻灭,内心的矛盾与焦灼;然后挣脱一切桎梏,返回自然的怀抱,安抚其破碎的身心,医治其灵魂的创伤;最后得到一种心境空明的境界。由此,陶诗的意境得到完整的统一,绝对的和谐。陶诗不再象隐在云雾中的幻影,而归还了它的真实面貌。这些发现和看法,都可以说是目光如炬,洞析毫芒,极有价值。
其次,著者还十分重视对诗人个性的研究。任何作家的作品,决非凭空生长的无根之花,一定有其根源。换句话说,作品的产生乃是作家个性的发挥与时代精神相撞击的自然结果,它绝不是孤立的产物。陶渊明的作品也是如此。因此,著者在“陶渊明的个性”一章中,指出作家的个性是作品的源渊,是很有见地的。他认为血统、思想、环境是个性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陶渊明从父系母系的双重影响里,禀赋了恬淡冲虚、温雅旷达的性格;从儒、释、道三家的影响中,形成了纵心肆志、达观固穷的思想;而两晋贵族社会门阀森严的环境,限制重重,难展抱负,宛如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培养了他心灵的孤独。由此三者组合成功陶渊明独特的个性,确实不宜出仕,然而因生计所迫,又不得不出来做官,他内心的矛盾冲突便由此而产生。他的心灵便是一个战场:贫富交战,真伪交战,天人交战,而最后是“真”的胜利,是“道”的胜利。自由率真的个性才能产生刚正不阿的光辉人格,有这种高尚的人格才能创造出千古不朽的作品。可以说,从个性来研究作品,是一把很有用的钥匙、著者真正掌握了这把钥匙。
第三,著者也很重视对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的研究,以及他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著者在“陶渊明的时代”一章中特别强调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并指明所谓“时代”是指文学的时代,而并非帝王的朝代。他的意思很明显,是指一个文学思潮上的时代。一种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是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转变所促成的。魏晋时代的文学家有其共同的理想,故能蔚成一种新的文学思潮。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求心灵的自然”。它的流风馀韵,直迄盛唐。著者把阮籍、嵇康、张华、左思、陆机、陆云、张载、谢灵运、鲍照、孟浩然、王维诸家的诗,与陶诗相比较,更显现出陶诗的价值。他的结论是: 同时代的作家,当追求共同的理想时,因“思想、性格、环境、意志等关系,而显出了高低”。
总之,该书既纠正了前人对陶诗的一些误解,也提出了许多创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陶诗的真实面目,故此是一部很有价值的陶诗研究的参考书。

☚ 陶渊明传   陶潜自传式诗歌 ☛
000021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