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陶希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陶希圣1899—1988

湖北黄冈人
曾任汪伪国民党中央常委兼中宣部长。后回归重庆,任蒋介石侍从秘书,《中央日报》总主笔。抗日胜利后兼中宣部副部长。去台湾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常委等职。著有《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
原名:陶碐曾
字:希圣
笔名:方岳、方峻峰、佩我
化名:庄之真

陶希圣

我写社论七年
好汉陶希圣
辛亥革命及其第一周年纪念——少年的回忆
出九龙新记
北大法律系的学生——(从1920到1922)
江风塔影(自述)
陶希圣
东廓迪吉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中央日报1950年9月1日
野草1947年6期
*自由谈1952年3卷10期
*自由谈1953年4卷8期
*传记文学1962年1卷1期
*传记文学1962年1卷2期

小编辑新希望(自述)
大风暴之后三年
中大一学期
北平二三事(上、中、下)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传记文学1962年1卷3期
*传记文学1962年1卷4期
*传记文学1962年1卷5期
*传记文学1962年1卷6期—1963年2
卷1、2期
九龙四十八日补记
从五四到六三
三代友谊
五卅事件之后
战时重庆生活
东战场与武汉(回忆录)
乱流(回忆录)
重抵国门(回忆录)
聪明不可恃——少年时代回忆
辛亥还乡(回忆录)
故乡(回忆录)
北京大学预科(回忆录)
两眼看陆沉(上、下)
洛阳国难会议(回忆录)
北平与太原往来(回忆录)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奠基者——陶希圣先生
八十自序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
鲍家麟
陶希圣
*自由谈1962年13卷2期
*自由谈1962年13卷5期
*自由谈1962年13卷7期
*自由谈1962年13卷8期
*传记文学1963年2卷2期
*传记文学1963年2卷3期
*传记文学1963年2卷4、5期
*传记文学1963年2卷6期
*传记文学1963年3卷1期
*传记文学1963年3卷2期
*传记文学1963年3卷3期
*传记文学1963年3卷4期
*自由谈1963年14卷5、7期
*传记文学1965年6卷5期
*传记文学1965年6卷6期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974年7卷11期
*传记文学1978年33卷6期——1979年
34卷1期,*湖北文献1979年50期
陶希圣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名人传记
辞典第10分册第75页
陶希圣
陶希圣(1899— )
吴相湘
编纂组
*民国百人传第4册第277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5册第308页

陶希圣

陶希圣脱离汪精卫汉奸集团始末
1941年陶希圣滞港期间致陈布雷函一组
“高陶事件”纪实
命运难违——陶希圣晚年生活之谜
蔡德金
本刊史料组
陶恒生
何虎生 潘明忠
民国春秋1989年4期
民国档案1999年4期
*传记文学1998年72卷4期
金陵秋梦——国民党四十三位首要战犯归
宿之谜(下)第649页
陶希圣(1899—1988)陈予欢编著黄埔军校将帅录第1327页

陶希圣1899—1988

湖北黄冈人。原名汇曾,笔名方峻峰。1918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22年毕业。1924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译。五卅运动发生后,任上海学生联合会法律顾问,后在上海大学任教。1927年1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党军日报》社社长。1928年到上海,加入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1931年任中央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创办《食货》半月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蒋介石庐山谈话。次年1月参加军事委员会参事会,并发行《政论》杂志。12月,汪精卫从重庆逃往河内,发表投敌叛国“艳电”,陶尾随其后,公开投入汪的怀抱。1939年1月与周佛海等人去香港,后赴上海,参加汪精卫主持的国民党六大,任中央党部宣传部长。曾代表汪精卫参加“日华国交调整原则协议会”谈判。1940年去香港,曾披露汪伪政权与日本签订的卖国的“日华新关系调整要项”等文件,后居九龙。1941年返重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五组组长。为蒋介石撰写《中国之命运》。1943年任《中央日报》主笔。1945年8月,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兼《中央日报》总主笔。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1947年去庐山为蒋介石校订《剿匪手册》。1949年2月赴台北筹备《中央日报》台北版的发行,并到广州、杭州等地主特各地国民党报的联络。同年12月随同蒋介石逃往台北。曾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党七至九届中央常务委员、十至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1988年在台北病逝。

陶希圣

陶希圣

原名汇曾,笔名方峻峰,湖北黄冈人,1899年生。1918年入读北京大学法律系。1924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五卅运动中任上海学生联合会法律顾问,并主编 《独立评论》周刊。1927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中央独立师军法处长兼特务组长、《党军日报》主编等职。1928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训练科长等职,年底参加国民党改组同志会。1929年至1936年期间,先后在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并创办《食货》杂志,进行反共理论研究及宣传。卢沟桥事变后,出席庐山谈话会,后参加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国防参议会。1938年任艺文研究会研究组总干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2月随汪精卫逃离重庆。1939年8月参加汪伪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任中央党部宣传部长。1940年1月与高崇武逃至香港,披露了“日汪密约”的签订经过及其内容。1942年辗转回到重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五组组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日报》总主笔、《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至台湾后,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第五组组长、《中央时报》总主笔、《中央日报》董事长。1952年10月、1957年10月、1963年11月国民党第七、八、九届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常务委员,1969年3月、1976年11月、1981年3月分别被聘为国民党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1988年6月27日在台北病故。

☚ 陶声洋   陶钧 ☛
000051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