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陶希圣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陶希圣1899—1988湖北黄冈人 陶希圣
陶希圣
陶希圣1899—1988湖北黄冈人。原名汇曾,笔名方峻峰。1918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22年毕业。1924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译。五卅运动发生后,任上海学生联合会法律顾问,后在上海大学任教。1927年1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党军日报》社社长。1928年到上海,加入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1931年任中央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创办《食货》半月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蒋介石庐山谈话。次年1月参加军事委员会参事会,并发行《政论》杂志。12月,汪精卫从重庆逃往河内,发表投敌叛国“艳电”,陶尾随其后,公开投入汪的怀抱。1939年1月与周佛海等人去香港,后赴上海,参加汪精卫主持的国民党六大,任中央党部宣传部长。曾代表汪精卫参加“日华国交调整原则协议会”谈判。1940年去香港,曾披露汪伪政权与日本签订的卖国的“日华新关系调整要项”等文件,后居九龙。1941年返重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五组组长。为蒋介石撰写《中国之命运》。1943年任《中央日报》主笔。1945年8月,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兼《中央日报》总主笔。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1947年去庐山为蒋介石校订《剿匪手册》。1949年2月赴台北筹备《中央日报》台北版的发行,并到广州、杭州等地主特各地国民党报的联络。同年12月随同蒋介石逃往台北。曾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党七至九届中央常务委员、十至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1988年在台北病逝。 陶希圣 陶希圣原名汇曾,笔名方峻峰,湖北黄冈人,1899年生。1918年入读北京大学法律系。1924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五卅运动中任上海学生联合会法律顾问,并主编 《独立评论》周刊。1927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中央独立师军法处长兼特务组长、《党军日报》主编等职。1928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训练科长等职,年底参加国民党改组同志会。1929年至1936年期间,先后在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并创办《食货》杂志,进行反共理论研究及宣传。卢沟桥事变后,出席庐山谈话会,后参加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国防参议会。1938年任艺文研究会研究组总干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2月随汪精卫逃离重庆。1939年8月参加汪伪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任中央党部宣传部长。1940年1月与高崇武逃至香港,披露了“日汪密约”的签订经过及其内容。1942年辗转回到重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五组组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日报》总主笔、《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至台湾后,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第五组组长、《中央时报》总主笔、《中央日报》董事长。1952年10月、1957年10月、1963年11月国民党第七、八、九届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常务委员,1969年3月、1976年11月、1981年3月分别被聘为国民党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1988年6月27日在台北病故。 ☚ 陶声洋 陶钧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