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陶公庙戏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陶公庙戏台 陶公庙戏台位于长沙县㮾梨镇临湘路。 陶公庙又名陶真人庙。据《长沙县志》载,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六年(507)。传说东晋太尉、长沙郡公陶侃之孙陶淡、侄孙陶烜结庐临湘山修炼,羽化成仙,后人念其诚建庙祀之。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末民初重建。1986年维修。1994年始大规模维修。1996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庙依临湘山而建。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次为山门、戏台、前殿、后殿,东侧有一配殿,建筑面积1317.6平方米。戏台是该建筑群之精华,因构筑奇巧,历有“长沙第一楼”之誉。民国二十一年 (1932) 重修。1986年修复。平面为方形,紧接山门,高14.6米,木质结构。左右为天井,其外为东西两间明屋,系单檐硬山拉弓门墙。大门自台下可入内庭。屋顶采用歇山与硬山结合手法,与两侧的 “拉弓墙” 及外墙的 “山字墙” 相互呼应,融为一体,显示出建筑工艺的独具匠心。正脊中为五色葫芦宝顶,两端正吻为丹书铁剑,正脊堆塑北向为 “蟠龙”,南向为“狮子戏球”。屋面北向覆黄琉璃瓦,南向覆小青瓦。檐下设如意斗拱,并插有龙凤头假昂,出檐深远,翼角高翘。楼正中悬“古楼”二字金匾,清翁同龢手书。前后门柱均挂黑底金字对联。舞台宽敞,楼中有楼;两侧有精制回廊。舞台正上方有八卦形斗拱,以达隔音、回音效果。藻井天花有描金双龙戏珠图案。额枋、吊檐、槅扇、戏台矮栏等处雕刻有108种古戏曲图和 “临湘山八景”,形象生动精美,成为民间木雕艺术集锦。戏台北过殿坪,依山势砌有48级花岗条石石阶以达大殿。每当传统春秋庙会,庙中好戏连台,石阶成了绝佳的观众坐席。 ☚ 岳麓书院赫曦台 湘阴舜帝庙戏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