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除草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除草醚nitrofen选择性芽前或芽后触杀型二苯醚类除草剂。又名NIP 、TOK。化学结构式: 性能 纯品为淡黄色针状结晶,熔点70~71℃,40℃时蒸气压为1.07×10-3帕,22℃时在水中溶解度为0.7~1.2毫克/升,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和苯等有机溶剂。除草醚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常温下贮存两年有效成分基本稳定。纯品大鼠急性经口服LD50为1894毫克/千克,对家兔皮肤无刺激作用。大鼠亚慢性经口无作用剂量为100毫克/千克。对鱼类毒性低,鲤鱼48小时LC50为300毫克/升。 作用机制 主要作用部位是杂草幼芽。幼芽出土时接触并迅速吸收药剂,但不易传导,药剂干扰呼吸作用,抑制ATP的生成,幼芽因能量缺乏致死。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除草作用,在黑暗中则无活性,活性随光照度增加而增强,晴天施药效果好,阴天不利药效充分发挥。破坏药层影响药效,只能作土表处理,不作混土处理。一般在20℃以上,气温越高除草效果越好,反之则差;足够的土壤湿度有利药效发挥,过分干旱除草效果差。杂草根不吸收除草醚。其选择性是由位差选择和不同植物耐药力的差异所决定,除草醚水溶性低,易被土壤吸附在土表0~ 1厘米处形成药层,不易移动,对浅层发芽的杂草药效好,对播于较深层的作物安全。在植物体内醚键断裂与植物组成成分进行轭合作用而降解。在土壤中微生物作用下生成无除草活性的氨衍生物及醚键断裂进行消解,残效20~ 30天。 应用 适用于水稻、棉花、大豆、花生、豇豆、芹菜、胡萝卜、洋葱、茴香、甘蓝、菜花、油菜,果、茶、桑、松树苗圃等多种水旱田作物防除稗草、鸭舌草、异型莎草、藜、节节菜、蓼、狗尾草、早熟禾等一年生杂草有良好效果。耐药性较强的杂草包括石竹科、十字花科、菊科、大戟科及野胡萝卜、豚草属等。敏感作物如莴苣、菠菜、番茄、茄子、辣椒、谷子等。水稻秧田在播种覆土后出苗前土表封闭处理,土表无积水,湿润管理,每公顷用有效成分1.88千克加水300升均匀喷雾或混成药土150千克均匀撒施。水直播稻田于播种前施药每公顷有效成分1.5~ 2.6千克,待田水自然落干,播催芽稻谷。结合苗期除草剂,两次施药控制整个生育期杂草危害。旱直播稻田于播后苗前,每公顷用有效成分1.88~2.8千克作土表封闭结合苗期除草剂两次施药控制杂草。插秧本田于插秧后4~6天,每公顷用有效成分1.88~2.8千克,田间水层3~ 5厘米,药土法撒施,药后保水5~7天。旱田作物一般在播后苗前封闭处理,每公顷用有效成分1.88~2.25千克。 除草醚mitrofen二苯醚类触杀性除草剂。化学名称:2,4-二氯苯基-4′-硝基苯基醚。化学结构式如下。原药为淡黄色针状结晶固体,熔点70~71℃,40℃时蒸气压1066.6×10-6Pa。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甲醇、醋酸、丙酮和苯类。在空气中稳定。主要利用位差选择除草。药剂于土壤表层形成药层,杂草出芽时胚芽通过药层接触药剂而中毒。除草醚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发挥作用,在黑暗中无活性。在植物体内干扰植物的呼吸作用,抑制ATP的生成。除草活性与温度有关,在20℃以下时较差。适用于水稻、棉花、花生、小麦、大麦、蔬菜,果、桑、茶园,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水稻播前、播后芽前或移栽后3~5天,旱地在播种覆土后使用。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3 050±500 mg/kg,对家兔皮肤用药无刺激与中毒作用。可能引起慢性致畸、致突变,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取消了农药登记,停止销售使用。 除草醚二苯醚类除草剂。1964年由美国研制。纯品为黄色结晶,工业品为黑褐色固体。施用后持效2~3周。触杀型药剂,有选择性。主要剂型有:25%、40%乳剂,35%乳油,25%可湿性粉剂,20%微粒剂。主要防除稗、鸭舌草、狗尾草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