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陕西宗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陕西宗教

宗教在陕西有悠久的历史和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全省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教徒60多万人,宗教职业人员1600多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900多处。设有省级爱国宗教团体7个,即:陕西省佛教协会、陕西省道教协会、陕西伊斯兰教协会、陕西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陕西省基督教协会、陕西省天主教爱国会、陕西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一、佛教于西晋年间传入陕西。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礼迎龟兹高僧鸠摩罗什到长安讲经、译经,促进了佛教在陕西的传播。唐代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长安作为唐朝京城,寺庙林立,高僧辈出,各派争鸣,许多著名寺庙成为中国佛教宗派的发祥地。如大慈恩寺是“唯识宗”的发祥地;香积寺是“净土宗”的发祥地;大兴善寺是“密宗”的发祥地; 净业寺是“律宗”的发祥地。唐贞观三年(629),玄奘法师离长安赴西域求法,历经17年返回。先后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译经。为存放这些经籍,玄奘法师主持修建了著名的大雁塔。唐代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佛教许多宗派从长安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宋代以后,陕西佛教渐趋衰落。近代陕西佛教曾一度复兴,先后出现了印光、朗照、妙阔等名僧,但都未能恢复过去的盛况。1949年10月以后,国家制定并贯彻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些年久失修或为战火焚毁的著名寺庙,由国家拨专款进行维修。1962年,全省性的佛教徒爱国团体“西安佛教协会”成立,佛教活动得以正常开展。1987年4月,在重修扶风县法门寺真身宝塔时,发掘了宝塔地宫,出土佛指骨舍利4枚及大量供奉佛舍利的文物,获得了震动国内外的重大发现。1991年陕西共有僧尼400余人,开放寺庙65处。其中西安市大慈恩寺、大兴善寺、卧龙寺、广仁寺,长安县兴教寺、香积寺、净业寺,户县草堂寺,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二、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形成于东汉中叶,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陕西是道教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名士隐居深山,潜修密行。周至县楼观台,相传为老子讲授《道德经》之地。汉灵帝(168—188)时期,五斗米道(道教早期一派别)首领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达30年之久。道教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至唐代进入全盛时期。唐武德三年(620),高祖李渊率文武官员到楼观台祭祀老子,降诏改楼观为“宗圣观”。从此,楼观台一直是著名的道教丛林。北宋著名的道教学者、陕西华山道士陈抟的学术思想,对宋儒理学和宋代道教,都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辽、金之际,道教开始分衍宗派。金世宗大定七年 (1167),陕西咸阳道士王重阳创立 “全真道”,成为中国道教两大派别之一。元代陕西道教仍处于兴盛时期。元至大三年(1310),元武宗海山敕封王重阳为“全真开化辅极帝君”。户县重阳宫道教盛况空前,新建殿阁楼台5000余间,常住道士近万人,成为北方道教的中心。明代中叶以后,直到清代、中华民国时期,陕西道教基本停滞发展。1949年10月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道观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实行修持与劳作并重,道教徒不仅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而且在政治上也有了地位。1986年11月,陕西省道教协会成立。全省现有道士、道姑400多人,开放宫观60多座。西安市八仙宫,周至县楼观台和华山的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宫院。三、伊斯兰教传入陕西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永徽二年(651),大食国曾派使者到长安城朝贡,被认为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唐代长安经济繁荣,吸引了大批穆斯林商人前来经商。长安城西市一带,形成了穆斯林集中的“波斯邸”和“胡店”。这些穆斯林以清真寺为中心聚居在一起,保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元代是伊斯兰教在陕西发展的重要时期。成吉思汗西征,调集当时被称为“色目”人的军队,进入中国,扩大了伊斯兰教的传播,陕南和西安周围一带的伊斯兰教,主要是在这时期传入的。明代陕西伊斯兰教著名经师胡登洲(1522—1597),率先改革口头传授经文、教义的方法,在清真寺内招徒讲学,开创了具有中国伊斯兰教特点的经堂教育制度。清初陕西成为回族的主要聚居地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署理陕西巡抚毕沅的奏折中,陈述陕西回族情况时说:“查陕西各属地方,回回居住较他省为多。……西安省城内回民不下数千家,城中礼拜寺共有七座。”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遭到残酷镇压,各地清真寺大都被毁坏。1949年10月以后,人民政府对穆斯林群众饮食习惯、丧葬制度和宗教节日等,都给予照顾。1983年,陕西省伊斯兰教协会成立。全省现有穆斯林13万多人,宗教职业人员170多人,开放清真寺118座。四、基督教最早传入陕西,是在唐贞观年间。唐贞观九年(635),基督教的一个派别——聂斯多里派(唐称景教)传入长安。太宗李世民下诏准许景教传播,并由政府资助在长安城义宁坊建景教寺1座。唐永徽元年(650),高宗李治敕封景教传教士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在各州设立景教寺。唐会昌五年(845),武宗李炎崇道灭佛,景教亦遭禁止。基督教在近代大规模地传入陕西,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清光绪二年(1876),英国内地会传教士鲍康宁与金辅仁来陕传教。此后,欧洲、北美各国基督教传教组织相继而来。他们通过开办学校、医院和慈善事业,传播基督教。截止1949年底,在陕外国传教组织已达20多个,全省共有基督教堂351座,信教群众约4万人,分布在70多个县(市)。1950年,吴耀宗等中国基督教上层人士联合发起“三自(自传、自治、自养)革新”运动,陕西基督教界积极响应,1万多名教徒签名拥护。这一时期,外国传教组织和传教士先后撤离。1958年,成立了全省性基督教爱国组织“西安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从此基督教各个教派在相互尊重各自信仰和礼仪特点的基础上,实行了联合礼拜。1983年5月,陕西省基督教协会成立。全省现有基督教教牧人员170多人,信教群众14万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400多处,并开办了陕西圣经学校。五、天主教正式传入陕西,是在明朝末年。明天启二年(1622),陕西泾阳人王徵赴京考中进士期间在京受洗加入天主教。明天启五年(1625)王徵邀请天主教耶酥会士金尼阁(法国人)来陕传教,使天主教得以在陕西传播。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陕西天主教主教区成立,总堂先设在泾阳县鲁桥镇,后移至西安土地庙什字。清光绪十三年(1887)陕南天主教由陕西主教区划出,成立汉中教区。1911年成立延安教区,1928年成立安康教区。30年代先后成立了西安、三原、周至、凤翔、大荔5个教区。1949年底,陕西共有天主教区8个,信教群众11.6万多人,神职人员500余人,教堂372座。1949年10月后,陕西天主教界爱国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开展了反帝爱国运动,摆脱了罗马教廷和帝国主义的控制,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1962年,陕西省天主教爱国会成立。1979年以来,先后自选自圣了5名主教,祝圣了一批神甫,成立了陕西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开办了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全省现有天主教徒20万人,神职人员300多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250多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