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陕西回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陕西回族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俗称“回回”。明代以后陕西回族人口迅速增加,几乎遍布全省各地。由于文化教育的提高,陕西回民也出现了礼部尚书马自强和民族教育的创始人胡登洲等著名人物。明末农民大起义中,陕北回民马守应统率农民军,纵横陕、甘、晋、豫、皖和鄂、湘等省沉重地打击了明朝的统治。清代前期,陕西回民主要分布在西安长安、渭南、临潼、高陵、咸阳及大荔、华州、汉中南郑等州县,回民多聚堡而居,人口更为稠密。西安城内回民不下数千家,城中礼拜寺共有七座。西安回民大半耕种畜牧及贸易经营,咸丰末年全省回族人口已超过百万,仅关中就有800多座清真寺,号称“八百坊”,是陕西回族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清政府对伊期兰教采取压制政策,满汉官员和地主阶级对陕西回族的压迫、歧视和打击,导致了清同治年间的陕西回民反清起义。清政府派重兵镇压,关中、陕北近百万回族群众随起义军退守转战于甘、宁、青等地,90%死于战乱。全省仅剩西安城内和安康、汉中等地回民约数万人。1935年到1938年是现代陕西回族人口的第一个增长时期,当时东部省份特别是河南省逃荒和逃难的回民大量涌向关中,逐渐在西安、宝鸡、渭南、咸阳和铜川等地形成新的分布点,同时陇东一带部分不堪国民党压迫剥削的回民逃往陕北,由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安置在定边县新华街一带聚居,促使陕西回民有了新的发展。第二次人口增长在1949年10月以后,主要是增加了一批全国各地支援陕西社会主义建设的回族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全省现有回族人口13.08万人,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南地区。1949年以前,陕西回族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极小,文化教育落后,文盲和半文盲约占80%,全省在校的回族中学生仅有百余名,大学生20多名。1949年10月以后,回族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回族群众分到了土地,城镇的回民群众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各种饮食、运输和手工业合作社。各地还成立了回民文化馆、站,扫除文盲,积极发展回族传统体育,培养出不少国家级和省级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全省现有回族学生占33%以上的小学33所,中学4所,另外还有高中班4个,民族幼儿园13所,本省回族在校大学生约20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回族专家、教授、工程师和医生等约200人。回族干部3134人。1984年政府还在回族人口较多的镇安县的茅坪、程家和宁陕县的江口建立回族乡。回族的宗教信仰权利受到尊重,全省现开放清真寺118座,分格迪目、伊赫瓦尼、赛来菲耶三个伊斯兰教教派,西乡县有朵德林耶门宦的“拱北”一座。各教派互相尊重、互相团结、关系融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