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陈鹤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陈鹤琴

我的童年
我的半生
陈鹤琴
陈鹤琴
江西省教育用品厂1940年版38页
上海世界书局1941年版190页,江西省教
育用品厂1941年版208页,桂林华华书
店1943年版204页
人民教育家陈鹤琴
怀念老教育家陈鹤琴
叶显祺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
究所
上海生活导报社1949年7月版68页
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年7月版338页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幼
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同志追悼会在宁举行
 新华日报1983年1月9日
陈鹤琴先生对我国幼儿教育的贡献
陈鹤琴老师和鼓楼幼儿园
怀念陈鹤琴先生
陈鹤琴先生与“市校福利会”
一生尽瘁为儿童——记陈鹤琴先生
钟昭华
周淑钟
张文郁
向顷
戴自俺
光明日报1983年3月25日
新华日报1984年1月5日
中国教育报1984年1月7日
文汇报1984年1月17日
人民政协报1984年1月25日

陈鹤琴与南京鼓楼幼稚园
陈鹤琴教育思想与江西实验幼师——中国学前
教育史研究之二
钟昭华
钟昭华
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4期
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2期
在普及教育中勇于实验文字改革的老教育家
——陈鹤琴先生
倪海曙文字改革1982年3期
陈鹤琴先生与我国儿童心理研究
怀念先叔陈鹤琴
张文郁
陈尧圣
大众心理学1983年1期
*传记文学1983年42卷3期,文教资料简
报(江苏)1983年9期
泪洒南天哭先生——痛悼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
教授
戴自俺幼儿教育1983年3期
纪念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
百年来的两位大教育家——纪念陈鹤琴先生和
陶行知先生的战斗友谊
喻品娟
夏德清
人民教育1983年5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3年9期
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先生二三事
回忆父亲陈鹤琴
陈鹤琴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回忆陈鹤琴先生
在陈鹤琴先生支持掩护下开展党的群众工作
张文郁
谷斯范
秀霞等
黄琼
钟昭华
朱泽甫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3年9期
人物1984年6期
报告文学1984年12期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3期
师范教育1985年12期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统战工作史料专辑)第
3辑第37页
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
逝世人物:陈鹤琴(1892—1982)
戚再玉主编
钟昭华
上海时人志第138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29页
中国百科年鉴(1984)第24页
陈鹤琴
热心扫盲教育和文字改革的老教育家陈鹤琴先
牟维旭
倪海曙
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3卷第59页
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第1页

陈鹤琴

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介绍《陈鹤琴全
集》
张承宗人民政协报1987年4月14日
中国教育报1988年5月17日
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
现代中国幼教事业的奠基者陈鹤琴
民国人物小传:陈鹤琴
陈鹤琴的幼儿师范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
陈鹤琴的师范教育思想和实践
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教育观——介绍《陈鹤琴全集》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
略论陈鹤琴教育思想渊源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雕像、墓碑在沪揭幕
20世纪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1892—1982)
陈鹤琴传略(附:主要著作目录)
陈鹤琴
儿童教育首倡者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
寇崇玲
胡国枢
刘绍唐主编
张仁镜
丁慧韵
张仁镜
王淑君
朱 陈
李清悚
夏健华
李方诗等主编
李维民主编
陈秀云 陈一飞
牟维旭
王兴哲
京 声 溪 泉
幼教通讯1983年12期
幼儿教育(浙江)1987年3期
*传记文学1987年50卷3期
师范教育1987年12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1期
汉中师院学报1988年2期
上海教育(小学版)1988年12期
文教资料1989年4期
南京史志1989年6期
安徽师大学报1990年2期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224页
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23页
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传略(十一)第99页
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三卷第59页
旧上海风云人物(二集)第337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24页
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

现代著名教育家,浙江上虞人。1911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4年毕业后留学美国。1917年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19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同年8月回国。从1920年起,历任南京幼稚师范学校校长、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教务长等职。1923年,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是我国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最早的学者之一。1927年,与陶行知共同发起组织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幼稚教育》刊物。1928年起,历任上海儿童保育院董事长、上海新文字研究会顾问等职。1940年创办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并任校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学院院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冶协商会议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南京分社主任委员、曾当选为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等。1982年在南京逝世。他在儿童教育、家庭教育、小学教育、师范教育、智力测验、文字改革实验诸方面都做过不少创造性的实验和研究。著有《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之研究》、《陈鹤琴文集》等。

☚ 晏阳初   2.7 中国现代教育 ☛
陈鹤琴

068 陈鹤琴1892—1982

教育家。浙江上虞人。1914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毕业于霍布金斯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长,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第二院院长,南京市教育局教育科长,上海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等职,并创办鼓楼幼稚园兼任院长。1940年起先后在江西、上海创办实验幼稚师范、国立幼稚师范专修科、上海女子师范等校,任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江苏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南京分社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热衷于儿童教育。认真研究儿童心理与教育,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提出了适合国情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主张,对幼稚园的课程、故事,读法、设备等进行实验研究提供了具体建议。他编写了各种幼稚园和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设计和推广了玩具教育和设备。为搞好幼儿教育,创立了幼儿师范和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建立了师范训练体系。创立幼稚教育研究会,中华儿童教育社,中国幼稚教育社,主编了《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育》、《活教育》等刊物。还热心从事推广智力测验、普及教育和文字改革工作。在教育理论方面,提倡活教育。提出活教育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三大目标;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教学思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思想;以及17条教学原则。其主要教育论著收入 《陈鹤琴教育文集》。

☚ 陶行知   梁漱溟 ☛
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3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尤其是师范教育,不仅在高等师范院校任教,还亲自创办幼稚园,组织儿童教育研究学术团体;1949年以后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等职。他对儿童音乐教育非常重视,认为是整个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爱国精神紧密相连。他主张将音乐的生气渗透到儿童音乐生活中去,用音乐丰富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感情,使儿童能够真实地表现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他认为学校音乐教学不应仅仅着重歌唱技术的训练,重要的是内心的精神活动才是第一要义,主张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相结合。他还认为音乐真正的价值,在于和音乐接触中,“可由节奏的美,使身体各器官和精神起共鸣共感,而表现出美好的行动;由和声的美,使人感到和谐,从而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从而养成统一性”。他亲自主持编写教学计划、教材,举办音乐晚会,教唱校歌。陈鹤琴先生在儿童音乐教育事业中,有着重要的贡献和功绩。

☚ 王光祈   周淑安 ☛
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Chenheqin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尤其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在开拓现代幼儿教育事业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浙江上虞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14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是年秋,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受教于名教授克伯屈、孟禄、桑代克。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20年,喜得长子陈一鸣,便以其为研究对象,进行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观察和文字、摄影记录,持续了808天。以此为基础,发表论文《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的方法》,1925年发表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1923年任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进行了课程、故事、读法、设备等项实验。1927年,将实验结果写成《我们的主张》,提出改革中国幼儿教育的15条意见。1927年任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长,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学校教育科科长,建立南京教育实验区。同年2月,创办《幼稚教育》(1928年改为《儿童教育》)杂志,1928年与张宗麟合编《幼稚教育丛刊》,1929年7月,中华儿童教育社在杭州成立,任主席。1928—1939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创办了许多幼稚园、小学和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开展孤儿保育工作,发起组织儿童保育会,任理事长,创办儿童保育院,任院长,收容流浪儿童。办报童学校,在难民和儿童中扫除文盲,推广新文字运动。1940年在江西泰和山区创办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1943年改为国立,并增设幼稚师范专科,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幼稚师范教育体系,包括专科部、师范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等五部分。此外还设立了国民教育实验区。其间,形成了其活教育理论体系,主编《活教育》月刊,总结活教育的教学原则、活教育要怎样实施等。1945年回沪任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接管外国人所办中小学,创立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后改为上海市立女子师范学校),并兼任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继续研究和推行活教育。1942年创立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解决难童教养问题,任理事长。3月,筹创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任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等职。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二、三、四、五届委员,江苏省一、二、三届副主席。1979年以后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在教育理论上,创立了活教育理论,提倡“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重视科学实验,终生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改革我国学前教育的道路,在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幼儿教育中国化、幼儿保教内容、原则、方法、幼儿园师资培训等方面都做了科学的论述,一生中还编写幼稚园用书、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还设计与推广儿童玩具、教具和幼稚园设备。著作很多,1983年北京出版社《陈鹤琴教育文集》出版。1989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陈鹤琴全集》。

☚ 张雪门   孙铭勋 ☛

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Chenheqin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1914年北京清华学堂毕业,1917~1919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获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 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1923年曾创办南京市鼓楼幼儿园,作为研究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实验园地。1927年又在南京建立教育实验区,作为推广小学教育的实验点。1927~1928年任中华教育社理事长。抗战时期, 曾任教于上海沪江大学、江西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解放后,在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任心理学教授(其中1949~1959年任该院院长)。
陈鹤琴毕生从事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是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他曾提出兴办“活教育”的口号,主张“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实践活动中,他从托儿所、幼儿园入手,直到小学、中学和高等幼师专科教育部门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同时,还创办了儿童玩具工厂和儿童教具工厂,按照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制作出多种形式的玩具与教具。此外,还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辅助教学,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等。在提高幼儿教学和小学教学方面,曾主编《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等教学辅导刊物。为了推广与普及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 曾创办并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等群众性学术团体。
陈鹤琴的论著甚多,主要有《智力测验法》(与廖世承合著, 1921)、《儿童心理之研究》 (商务印书馆,1925),该书第一章“照相中看一个儿童的发展”,发表了他的儿子陈一鸣从一个半月到两岁七个月的生活照片86幅,展示了婴儿的发展进程,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另外还有 《家庭教育》 (1925)、《陈鹤琴文选》等。

☚ 黄翼   朱智贤 ☛
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Chenheqin

中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教育家。浙江上虞人,1914年清华大学毕业,1917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毕业,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硕士学位。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务长、上海工部局华人教育处长。解放后,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院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南京市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和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及江苏省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陈鹤琴尤重视儿童教育,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兼任园长,从研究儿童心理着手,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归纳了101条儿童教育总结。1925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两书。1928年出版的《语体文应用字汇》一书,成为儿童国语教科书的依据。40年代创办特殊儿童辅导院,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他从20年代开始,先后创立幼稚教育研究会、中华儿童教育社、中国幼稚教育社。主编了《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等刊物。并与谬世承合编《智力测验法》、《测验概要》,推进了中小学各科的测验。他编写了各种幼稚园和小学课文及儿童课外读物,设计和推广了玩具和设备。创立了幼儿师范和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建立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师范训练体系。在教育方面,他赞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主张。1927年担任南京晓庄学校师范第二院院长。但提倡前进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活的教育。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还主持了上海难民教育,并积极参加新文字运动。他还热心从事普及教育和文字改革工作。

☚ 陶行知   梁漱溟 ☛

陈鹤琴1892—1982

中国现代教育家、儿童教育家。浙江上虞人。1923年创办幼稚园。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等职。一生潜心研究儿童教育,编写了各种幼稚园和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设计并推广许多玩具教具和设备。1940年提出了“活教育”的3大目标和17条教学原则等。从1920年到1959年,先后创立“幼稚教育研究会”、“中华儿童教育社”。主编《幼稚教育》、《活教育》等刊物以及中国历史故事等丛书。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一定贡献。

陈鹤琴

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中国现代著名爱国教育家。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1917年获霍布金斯大学学士学位,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幼稚师范)院长等职。1923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即南京鼓楼幼稚园。1929年发起成立中华儿童教育社,当选为主席。五四时期,曾积极推动新文字运动和新教育运动。抗日战争开始后,积极参加爱国救亡运动,继续参加大规模的民众教育工作。1940年10月,创办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945年在上海创办国立幼儿师范专科学校。1947年创立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出任理事长,创办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943年在上海创办国立幼儿师范专科学校。1947年创立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并担任理事长。创办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后改名上海市聋哑技术学校)。1949年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时,改办南京师范学院,任院长。1979年被推选为全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陈鹤琴一生长期从事多层次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儿童教育及师范教育方面的贡献突出。早在20年代,就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实验和研究对象,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写下了 《儿童心理之研究》 和《家庭教育》 等论著,其中后者曾被陶行知称作“近代中国出版教育专著中最有价值之著作”。1939年,他在自己主办的《小学教师》 月刊上,针对当时教育界“教死书”、“谈死书”的状况,提出了“活教育”的主张,并在不久创办了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积极实践的主张。他为“活教育”确定了三大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以后,他又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其中有: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凡儿童自己能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鼓励儿童去发现自己的世界; 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用比赛的方法增进学习效率; 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教学游戏化、故事化等等。无疑,这些主张对搞活教学、特别是儿童教学是大有教益的,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无不启迪。陈鹤琴的著作有:《陈鹤琴全集》 及 《活教育理论与实施》 等。

☚ 陶行知   梁漱溟 ☛
陈鹤琴

陈鹤琴

陈鹤琴 (1892—1982),中国现代著名爱国教育家,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1917年获霍布金斯大学学士学位,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南京晓庄师范学院 (幼稚师范) 院长等职。1923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即南京鼓楼幼稚园。1929年发起成立中华儿童教育社,当选为主席。五四时期,曾积极推动新文字运动和新教育运动。抗日战争开始后,积极参加爱国救亡运动,继续参加大规模的民众教育工作。1940年10月,创办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945年在上海创办国立幼儿师范专科学校。1947年创立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出任理事长,创办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943年在上海创办国立幼儿师范专科学校。1947年创立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并担任理事长。创办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 (后改名上海市聋哑技术学校)。1949年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时,改办南京师范学院,任院长。1979年被推选为全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陈鹤琴一生长期从事多层次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儿童教育及师范教育方面的贡献突出。早在20年代,就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实验和研究对象,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写下了 《儿童心理之研究》和 《家庭教育》等论著,其中后者曾被陶行知称作 “近代中国出版教育专著中最有价值之著作”。1939年,他在自己主办的 《小学教师》月刊上,针对当时教育界 “教死书”、“谈死书” 的状况,提出了 “活教育” 的主张,并在不久创办了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积极实践他的主张。他为 “活教育”确定了三大目标: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以后,他又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其中有: 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凡儿童自己能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鼓励儿童去发现自己的世界; 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用比赛的方法增进学习效率; 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教学游戏化、故事化等等。无疑,这些主张对搞活教学、特别是儿童教学是大有教益的,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无不启迪。陈鹤琴的著作有: 《陈鹤琴全集》及 《活教育理论与实施》等。

☚ 陶行知   梁漱溟 ☛
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

中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浙江上虞人。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学美国,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指导员及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上海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等;并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和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南京师范学院院长。长于儿童心理学,以观察日记辅以摄影手段,记录了一个儿童出生808天的全面发展情况,创造追踪研究的典范。其突出贡献是儿童心理研究和教育。提倡“活教育”。提出101条教育原则。主要著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家庭教育》(1925年)、《陈鹤琴论幼儿教育》(1984年)。论文编为《陈鹤琴教育文集》(2卷,1983年)、《陈鹤琴全集》(6卷,1987年)。

☚ 廖世承   张耀翔 ☛
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

中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浙江上虞人。清华学校毕业,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指导员及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上海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等职;并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和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建国后,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等。以观察日记辅以摄影手段,记录了一个儿童出生808天的全面发展情况,创造追踪研究的典范。其突出贡献是儿童心理研究和教育。提倡“活教育”。提出101条教育原则。主要著作有《儿童心理研究》和《家庭教育》。论文编为《陈鹤琴全集》和《陈鹤琴教育文集》。

☚ 唐钺   张耀翔 ☛
000002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