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陈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陈述1911—1992

河北乐亭人
民盟成员。历史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著有《契丹史论证稿》、《契丹社会经济史稿》等。
字:玉书

陈述

我和体育
陈 述
擅演“反派”角色的陈述
使人恨 逗人乐 惹人爱——记电影反派演员
程之、陈述、于飞
陈 述
光 裕
蓝 澄
陈朝玉
新体育1982年9期
中国电影演员百人传第228页
影坛人物录第89页
影事春秋第1辑第163页

陈述

 源于法文énoncé。énoncé来自动词énoncer(拉丁文enuntiare),原义即有条有理地说明、叙述一事物一思想。1969年,福柯发表了《知识考古学》一书,系统地在考古学意义上阐述了其陈述观。考古学陈述构成一个话语场或话语网,因此,它不同于逻辑命题、语法语句和简单的话语单元,而是考古描述的功能和构成话语对象的实践,是话语网中的一个较复杂的结子。陈述是一种话语事件,陈述的对象是历史先天性和档案(纪念物、知识型)。陈述具有三大特征:罕见性、外在性与并合性;它服从四条考古分析原则:新颖叙述、矛盾分析、比较描述和转换标记;它必须符合四条标准:对象形成标准、陈述形式的形成标准、概念形成标准及策略形成标准。陈述必须摆脱认识主体和心理特征,是话语存在的形式。

陈述,陈说,述说的意思|造句|区别和辨析,陈述,陈说,述说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词语大全 > 同义词反义词 >

陈述,陈说,述说


 【同】 都是动词;都可表示有条有理地说出;都能带宾语;都不能重叠。
【异】 “陈述”强调把要说的内容清楚地摆出来,侧重于客观地表述;有郑重的色彩;陈述的形式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陈述的内容多为看法、问题及事情的经过等;常与“理由”、“意见”、“看法”、“经过”搭配;可构成合成词“陈述句”。[例]他曾经多次向部里领导~自己的意见,但未引起领导的重视。“陈说”侧重于口头说出,容许带上说话的主观意向或看法;无郑重的色彩;用于一般场合;陈说的内容多为事情、道理、理由、意见等;常与“利害”、“意见”、“道理”、“理由”、“事情经过”等搭配。[例]当着全体职工的面,他~了自己的意见。“述说”侧重于客观地表述;述说的形式,采用口头的方式;无郑重的色彩;述说的内容多为事迹、看法等;常与“事迹”、“情况”、“看法”、“理由”等搭配。[例]冰心《樱花赞》:“她一路上滔滔不绝地向我~着内滩妇女英勇斗争的事迹。”
  • 上一篇:陈列,罗列,排列
  • 下一篇:晨光,晨曦

陈述;陈说;述说chénshù chénshuō shùshuō

【同】 都是动词;都可表示有条有理地说出;都能带宾语;都不能重叠。
【异】 “陈述”强调把要说的内容清楚地摆出来,侧重于客观地表述;有郑重的色彩;陈述的形式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陈述的内容多为看法、问题及事情的经过等;常与“理由”、“意见”、“看法”、“经过”搭配;可构成合成词“陈述句”。[例]他曾经多次向部里领导~自己的意见,但未引起领导的重视。“陈说”侧重于口头说出,容许带上说话的主观意向或看法;无郑重的色彩;用于一般场合;陈说的内容多为事情、道理、理由、意见等;常与“利害”、“意见”、“道理”、“理由”、“事情经过”等搭配。[例]当着全体职工的面,他~了自己的意见。“述说”侧重于客观地表述;述说的形式,采用口头的方式;无郑重的色彩;述说的内容多为事迹、看法等;常与“事迹”、“情况”、“看法”、“理由”等搭配。[例]冰心《樱花赞》:“她一路上滔滔不绝地向我~着内滩妇女英勇斗争的事迹。”

陈述chénshù

有条理地叙述
 △ ~看法。
【同】叙述
★陈放 陈迹 陈粮 陈述句 陈陈相因
陈景润(1933-1996年)福建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被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

陈述chénshù

【释义】
有条理地说出来。

【色彩】
中性。

【近义】
叙述︱讲述。

【扩词】
陈述理由︱陈述清楚︱进行陈述。

【造句】
 ❍ 辩护律师充分~了理由,维护了当事人的利益。
 ❍ 不急,你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陈述

(同)叙述 讲述

陈述chén shù

述说:贾政先到了贾母那里拜见了,~些违别的话。(一○四·1326)

陈述/陈述事情/陈述意见/陈述方式/向皇帝陈述/陈述的程度

☚ 传说   陈述 ☛

陈述

陈述

陈(陈说;陈告;陈具;陈道;开陈;说陈;启陈;布陈) 开(开辞) 白(启白;谘白) 矢 胪 状 摆(摆列;~情况) 展(展布;展叙) 披(披述;披陈;披告;披露) 绎(铺绎) 具(条~时弊) 叙 启述 述奏 开说 敷说 称说 指申 敷述
表示陈述的语气:也(~好;~罢) 矣 焉 吧 哩 啦 嘛 的 呢 喽了(罢~) 么 哉 乎 邪
陈述大义:陈义
自己陈述:自陈 自白 自述 自列 自状
代人陈说:关说
 沟通,关说:疏通
冒昧陈述:敢言
(陈说叙述:陈述)

另见:叙说 叙述 讲述 进言 上书

☚ 陈述   陈述事情 ☛
陈述

陈述presentation

被保险人在磋商合同时向保险人作出的口头的或书面的通知(communications)或说明(statements)。《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20条规定:合同磋商期间以及合同签订前,被保险人或其代理人向保险人的每一项重要陈述,必须真实。如不真实,保险人即可宣布合同无效。陈述的内容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一种期望(expectation)或信赖(belief)。对事实的陈述只要实质上准确即为真实;而对期望或信赖的陈述只要是出于诚信作出的,即为真实。

☚ 诚信原则   保险披露 ☛
陈述

陈述Representation

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陈述是最大诚信原则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经济合同法》规定:“投保方如隐瞒被保险财产的真实情况,保险方有权解除合同或不负赔偿责任”。因此,保险合同的签订必须以当事人的诚信为基础,特别是被保险人在签订合同时,对其知道的有关保险标的的有关情况要向保险人做确切的、详细的、全面的说明。被保险人办理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转嫁保险标的的风险,由于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情况了解甚少,而被保险人对标的的有关情况最为了解,对保险标的可能发生的风险也最清楚,因此,被保险人对与风险有关的重要事实所作的陈述是否真实、完全和准确,对保险人关系极大。因此,在投保时,就要求被保险人必须把他所知道的有关保险标的的情况如实地向保险人陈述,不得有任何隐瞒或不真实。

☚ 不告知   错误陈述 ☛

陈述1911—1992

中国现代契丹女真史专家。河北省乐亭县人,字玉书。1935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入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工作,专攻辽金史。1939年任研究员。1940年被借聘到内迁至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史地经济研究室任教授。1946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兼暨南大学教授。1947年任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燕京大学和中法大学教授。解放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1952年调入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1957年调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任三级研究员。1978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后兼博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退休。1982年发起,筹备组创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并历任会长。著有《陈范异同》、《契丹史论证稿》、《契丹社会经济史稿》、《契丹政治史稿》、《金史拾补五种》、《辽代史话》、《中朝关系100年》等书,并辑有《辽文汇》、《全辽文》等史料。以毕生心血完成的《辽史补注》尚待付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