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陈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陈衍1856—1937

福建侯官人,一作闽侯(皆今福州)人
文学家。曾任官报局总纂、学部主事等职。主张中国设立洋文报馆,介绍西方工农商学等情况。著有《石遗室诗话》、《石遗室诗集》、《石遗先生集》、《伦理精义》、《诗学概要》等,另有《闽侯县志》、《福建通志》等。
幼名:尹昌
字:伯伊、叔伊
号:石遗
晚号:石遗老人
笔名:匹园、匹远
别名:陈侠、迟园、拾遗、醉石

陈衍

侯官陈石遗先生年谱(八卷)
(侯官)陈石遗先生年谱(七卷)
王真编
陈声暨编 王真
续编 叶长青补
1960年油印本
(台湾)广文书局1971年版366页,(台湾)
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资料丛刊第二十
八辑(总277)影印本366页
记陈石遗
陈石遗先生八十寿序
陈衍(1856—1937)
陈衍
农盦
钱基博
关志昌
汤志钧
*新闻报1963年5月11日
国专月刊1935年1卷1期
*传记文学1985年47卷1期
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增订本·上册)第375
陈衍邵镜人*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九十五辑(总
950)·同光风云录第233页
陈衍(1858—1938)
陈衍(1856—1937)墓志铭
北京大学中文系
唐文治
近代诗选第393页
茹经堂文集四编卷八

陈衍

鲁迅与陈石遗
陈石遗先生二三事
陈石遗先生与无锡国专
陈衍传记资料索引
陈衍著作目录
王德林等
许莘农 陈松英
宁 友
绍兴鲁迅研究1986年4期
文教资料1986年6期
文教资料1986年6期
文教资料1986年6期
文教资料1986年6期
试论陈衍的诗学理论体系
陈石遗先生墓志铭
周颂喜
唐文治
福建论坛1988年1期
广清碑传集第十七卷第1166页,民国人物
碑传集第679页
陈 衍(1856—1937)傅 朗近现代福州名人第125页

2

(词)清·陈衍

竟有吞声别。

怪连宵、风房露槛,云旗明灭。

十载回肠无一语,已透中边洞彻。

却不道、催花时节。

纵有鹃声啼不断,顿西楼、月黑天如铁。

曾不见,鹃之血。

百身莫赎三良穴。

甚池塘、荆榛栉比,都无磨折。

拚却晓风残月苦,英发雄姿休说。

况细数、灯光香热。

耿耿当熊占鹊感,总星辰、昨夜明河澈。

又岂啻,牙琴辍。

(词)清·陈衍

朝雉飞鸣鷕。

是一双、南来翡翠,西来青鸟。

几度灵均媒不好,痴汉欲驮騕袅。

算判牒、氤氲分晓。

七宝楼台三万户,看枕边、玉斧工夫巧。

待比翼,伽楞了。

梢头豆蔻娉婷袅。

压春风、珠帘十里,善容为窕。

展眼千重石榴吐,领取一枝生小。

想花下、樱桃多少。

浅紫纶巾颜色称,羡座中、夫婿舒同佼。

奈望眼,穿天杪。


3

(词)清·陈衍

药香细袅。

共病魂断续,帘波萦绕。

漫说护持,悔煞淹煎已多少。

谁遣朝占夕卜,惊心处、都非佳兆。

镇夜起、步绕床前,窗纸色将皎。

谁晓。

思悄悄。

算赎与百身,难问幽杳。

有如日皦。

曾较彭殇定谁夭。

流水华年自古,好趁着、蔫花娇袅。

怕杜宇,啼血也、一春未了。

(词)清·陈衍

髻鬟未整。

已十旬镜槛,流黄尘冷。

夜夜迟明,乍可甜乡去俄顷。

金斗沈香熨尽,和绉坐、更衣全屏。

漫打叠、比瘦黄花,帘押卷秋影。

曾省。

旧斗茗。

指断臂海棠,续了圆颈。

算天尚肯。

教免蘅芜梦惊醒。

持匕留裙无恙,回首处、还应悽哽。

算苦少,来日也、夜游烛秉。

(词)清·陈衍

者番物色。

算水嬉结网,柯亭评笛。

报道芙蓉,叶叶花花近攀摘。

金屋安排渐稳,单欠我、催妆词笔。

正怪汝、打桨迎来,耽搁挂蒲席。

汧国。

笑寂寂。

漫记与绣襦,旧恨眉积。

著人欲泣。

揉损缭绫夜深忆。

繁掾香囊叩叩,应不数、香车油碧。

更待我、平视也,洛神赋得。


3

(词)清·陈衍

花前见,半臂不曾添。

拂了衍波笺一帧,晓寒欲赋吮毫尖。

回首唤钩帘。

(词)清·陈衍

灯前见,珍重眼波斜。

墨吮绛唇脂不管,茶斟绿脚黛差些。

知否那人家。

(词)清·陈衍

蓦然见,底事费寻思。

浅碧袜帮黏草色,退红裙衩罥花枝。

护惜不曾知。


3

(词)清·陈衍

黄昏又近。

这疏疏密密,抛撇谁领。

无限斜阳,上尽帘钩,帘卷西风人静。

诗人见说如伊淡,怎淡到、烟痕都暝。

就个中摸索渠侬,孤袖暗香齐冷。

慰藉消魂瘦损,暮云破一角,漏泄清景。

压帽欹斜,依样朝来,只有寒温差省。

范围约束疏篱管,管不住、周遮三径。

恰小窗、落墨徐熙,一幅折枝相映。

(词)清·陈衍

疏灯一点。

又遮遮掩掩,秋满栏槛。

次第看来,如此萧疏,那有一分明艳。

水仙祠下寒泉荐,冷落语、酒旗茅店。

到不如梦醒纱幮,约略梨花云冉。

谁话餐英旧事,美人怨迟暮,初服清感。

止水盈盈,古镜精神,总怨烟消香暗。

画图若写西风照,莫孟浪、秋容增减。

算夜凉、蝶瘦螀寒,只有个萤还闪。

(词)清·陈衍

柴门小启。

甚重重叠叠,堆入帘底。

柳不成痕,桐不成阴,竹又个无成字。

水边篱落横斜见,又不似、罗浮妆倚。

倩阿谁问答形神,除和陶诗无计。

非复三人对影,举杯邀月色,岑寂恁地。

衣白衣黄,大袖疏襟,黯黯酒痕难洗。

争妍仿佛佳人背,顾好处、自怜无坠。

趁早些、收拾横陈,玉骨枕函留翠。


4

(词)清·陈衍

杜宇千山不可闻。

桃花憔悴墓田春。

英台蝴蝶旧罗裙。

酸到杨梅浑不耐,石家醋醋又含颦。

者番天气者番人。

(词)清·陈衍

过雨苔痕玉不如。

紫藤亭馆闭门居。

可怜闲煞七香车。

燕子不将春爱惜,落花那管客踌躇。

个侬曾见海棠初。

(词)清·陈衍

一桁衣香晒晚晴。

几生修到夕阳明。

那人梦向玉山行。

纱眼尚知人意思,帘钩不解汝心情。

呢喃燕语作么生。

(词)清·陈衍

北宋词坛最擅场。

有如诗律盛三唐。

竹垞怎似玉田张。

孤雁茗柯仍入选,太鸿开卷是天香。

彊村衣钵晚年强。

按:铁夫词家以抱香室填词图属题。其自题调寄天香,余论调主张北宋,南宋惟白石梦窗,谬说如右,不倚声且五十年矣。衍。

1

(词)清·陈衍

破帽疲驴剧可怜。录就吴船。

录就湖船。富阳沈碧好山川。

梅尉祠边。梅子词边。

暗香疏影阻归田。江国今年。

槐府明年。袁安高卧正陶然。

不出门前。况出门前。


1

(词)清·陈衍

夜夜凉蟾,偏照离人色。

者山水登临佳日,难道淹迟。

两度湖心,湖里小艇惯飞飞。

云林一遍,云栖一遍,此外何知。

分明尔我,吟红才调,拾翠年时。

全不许、香车并辔,柔橹双枝。

倚遍雕栏,柳丝鬓影共清池。

扁舟归去,五湖烟水,他日来思。


1

(词)清·陈衍

忒侵寻,一年时序,愁肠直共萦回。

正半晌惊心鸟语,霎时溅泪花枝。

记春暗来。

无端幽梦难谐。

此水纵非衣带,何曾缥缈蓬莱。

当送我、乘风镜湖飞度。

梦游人近,梦鞋人到,那堪此际谁敲绣户。

声声残雨空阶。

待安排。

银釭乍明镜台。


1

(词)清·陈衍

尽乘船骑马,甚客里、光阴虚掷。

无多薄游,真飞鸿过翼。

雪爪留迹。

且住为佳耳,尚梅花千百,湖山香国。

离居纵遣伤兰泽。

今日桃蹊,明朝柳陌。

春来更当追惜。

奈镜台病后,遥念窗槅。

酒阑人寂。

望江天空碧。

鱼雁沈沈,忒无信息。

布帆明日行客。

似前月浮梁,迢迢何极。

蒙头睡、不掀巾帻。

浑不管、重利商人轻别,鼾声床侧。

离魂共、上下潮汐。

只景纯、未取文通笔,差能赋得。


1

(词)清·陈衍

一肩行李。依旧听风还听水。

枉惹相思。尽可看山共画眉。

梅花落早。溪上梅鱼风信好。

溪水悠悠。侬饮溪头汝饮流。


1

(词)清·陈衍

春水载侬舟,问闲愁几斛,称量应晓。

蓦见远山青,斜阳外,犹似妆楼才扫。

出门长记,眉心皱比眉弯小。

作达偏为潇洒语,伫看牛腰诗草。

眼前寒食清明,道思家作客,将焉过了。

送汝短长亭,长亭外,依旧梦魂难到。

烟波浩渺。

愁人同调寻孤悄。

点点梨花春雨滴,垂泪替伊多少。


1

(词)清·陈衍

旧巢在否,甚来寄漂流,玳梁重觅。

衔泥倦矣,试听井桐萧槭,错认柯亭品笛。

抚锦幕,虚凉羃䍥。

分明软语商量,说与旁人争识。

回首,重门翠掩,正香梦酴醾,嫩寒四壁。

睃花捎尾,懊恼不堪攀摘。

都为将离故国,过春社、帆樯开鹢。

知得瀚海双栖,尚耐几时寂寂。


1

(词)清·陈衍

喔喔荒鸡浮客听。

不许愁人眠不醒。

此时遥想绮窗前,临晓镜。

伤流景。

往事停妆重忆省。

坐尽栏干天未暝。

衰柳斜阳双瘦影。

夕阳收去影还单,立不定。

行又静。

落叶萧萧堆满径。


1

(词)清·陈衍

六扇碧纱轻茜。

袅袅炉烟如线。

灭烛又停琴,恰贮月儿深院。

相见。

相见。

松罅替伊方便。


1

(词)清·陈衍

天涯秋燕都如客,寒烟黯然平楚。

缥缈见云车,是蓬莱归处。

萋萋春欲暮。

旧曾劝、王孙无渡。

一霎萍踪,乍圆吹散,满城风絮。

明岁去衔泥,知何处。

修椽觅巢辛苦。

春草恋斜晖,怕东风无据。

班生谁复妒。

喜犹趁、芜城秋雨。

只除却、会合联吟,珍重临歧语。


1

(词)清·陈衍

南浦残红,西山冷翠,一舟怎去温存。

自江郎赋别,此恨算重论。

望烽火、乡关照澈,酒旗歌扇,消歇芳尊。

已全家儿女,片帆来挂荆门。

自来俊赏,总牵缠、哀感余根。

把白练裙题,紫罗囊佩,并与销魂。

寂寞鸥波门馆,花无主、蝶梦黄昏。

有溪流和泪,潺湲都到江村。


1

(词)清·陈衍

一碧茶烟染不成。

竹炉松子坠零星。

风做松声茶亦响,不分明。

雨过楼台帘影翠,月来栏槛簟纹青。

团扇夜凉无用处,伫流萤。


1

(词)清·陈衍

又金棺闭了,全凋孝绰三人。

是曾祭徐君,摧藏掩抑,独倍伤神。

禁他五年肠断,已卷葹、不死是前身。

到底山丘华屋,生前遗迹陈因。

人琴恸况牙琴。

同调话频仍。

数茗碗炉香,书签药裹,月夕花晨。

如今济尼重问,怆谢家、林下渺音尘。

看取童牙孤露,他年头角嶙峋。


1

(词)清·陈衍

一片飞花,搀着柳绵,摇荡新燕。

春光几度飘扬,客里出门初见。

久疏步屧,准拟访友宣南,偷闲半日逢僧院。

枨触旧游来,却寻春情倦。

回旋。

丁香花底,芍药阶前,踏青曾遍。

前度刘郎,不是空怀人面。

再来何日,待作索米东方,从容割肉金銮殿。

门馆觅鸥波,看车停双钿。


1

(词)清·陈衍

昨宵风露泠泠,海棠上、月钩西坠。

苍苔立尽,不管冰寒,那是情思。

金缕兜鞋,红蕤欹枕,帷开还闭。

怪传杯选事,纱窗低报,却偷被背侬起。

帘外碧桃芳讯,等些时嫩英都缀。

匆匆可惋,人间春色,只除在碎。

试问于卿,干将何事,皱伊池水。

但云鬟玉臂,清辉香雾,有盈盈泪。


1

(词)清·陈衍

一发江山,何人占断,归去来处。

比向潇湘,谁教我、掉首向秦而去。

杏花春雨,绿杨城郭,同不是、乡关路。

怎蓬莱、回车指点,谪居独得家住。

江潭自古。

容行吟骚客,写怨朝朝暮暮。

谁识年来,不生兰芷,润色牢愁句。

小山丛桂,不来招隐,便合招魂共语。

相望久,芙蓉浦上,尚盈坠露。


1

(词)清·陈衍

怪春江、许多油碧愁痕。

重问人面桃花,依旧是朱门。

能几渡江桃叶,已有人迎接,剩得桃根。

更替人指点,珠宫旧榜,题字犹存。

江皋解佩,惊鸿照影,沈醉天昏。

拥髻银灯,何苦共、落红惆怅,同调伤春。

窥江胡马,望眼烽烟,早销魂。

待不去,向花丛、取次低头,只合除却巫云。


1

(词)清·陈衍

山断钱塘,波遥申浦,襆被出武林门。

犯寒孤棹,有酒懒携尊。

蓦地归心似箭,甫能届、霜霰纷纷。

停桡处、无多灯火,寂寞傍荒村。

销魂。

真底事,寒衣漫理,裙带轻分。

杳题帕,迢迢一字温存。

此去轻舟一叶,看水面只载书痕。

邮签报,前途水驿,还耐几黄昏。


1

(词)清·陈衍

涂抹川红,一弯獭髓珊瑚准。

斗茶沾吻。

颜色微微损。

纤手偎寒,书叶轻轻吮。

残霞宛。

指痕留粉。

不及伊难抆。


1

(词)清·陈衍

簇蝶裙腰,钿蝉鬓影,前度嬉游春时节。

绮陌香泥,昨夜初飘春雪。

妆点出、夹岸琼楼,映灯火、繁星明灭。

那知他、瓦冷圆月,栏干偎罢被池热。

匆匆骊唱又发。

谁向青青客舍,垂条攀折。

淡粉轻烟,珍重泰娘留别。

邀顾曲、檀板梨园,约载花、玉骢金埒。

总今日、回首音尘,个侬先愁绝。


1

(词)清·陈衍

落花风景春衫薄。薄衫春景风花落。

池水碧些些。些些碧水池。

偶耽佳句有。有句耽佳偶。

难道不看看。看看不道难。


1

(词)清·陈衍

更耽搁、芦花偎絮。

燕子楼台,柳条门户。

暮雨宵小,那是才唱,奈何许。

劝君行矣,莫怅暮天云树。

树解甚么来,会做出、多情如此。

日暮。

征鸿不见,只见鹧鸪无数。

难行得也,算多谢、这番分付。

汝也不合出山来,替人去、声声为主。

剩只有蛮笺题字,言愁覼缕。


1

(词)清·陈衍

愁惺惺。惜惺惺。

昨夜灯花结不停。今朝山有苓。

名宁馨。色宁馨。

春风把酒祝亭亭。变伊双粒星。


1

(词)清·陈衍

虫声低切。

正兰舟向,沙际初歇。

谁知乍暖春气,先知道了,草根偷发。

漫说篷阴细透,胜流水呜咽。

早惹起,池馆相思,一绿窗纱别来阔。

人间若个春来别。

尚不教、孤负花时节。

看看百花生日,无恙是、好花圆月。

且自商量,裙幄花凐,琐碎都设。

肯等到、天际归舟,早共加餐说。


1

(词)清·陈衍

锦瑟年华,黄骢客子,一春同搁刀环。

曾几番游,匆匆烛灺歌残。

分明故唱贞元曲,忆当时、朝士衣冠。

自依然。

别去春明,出去阳关。

诸君不少何戡在,更旗亭贳酒,赌取双鬟。

急管繁弦。

无端枕簟先安。

江南倦客归欤未,唱玲珑、让我孤还。

没心情,白下莺花,白下江山。


1

(词)清·陈衍

拨愁几度拈吟笔。

愁多笔难料理。

逝水华年,看天白眼,掩抑低徊如此。

此间秾李。

有十索丁娘,李波妹子。

取次花丛,懒将回顾有如此。

无端天与臣里。

恁春光晼晚。

娇姹红紫。

锦幕虚凉,朱幡黯淡,蜂蝶也知徙倚。

卿卿尔尔。

尚百日清斋。

太常如水。

一任花枝,笑人眠共起。


2

(词)清·陈衍

早安排折柳唱阳关,送君挽征衫。

竟里亭斜月,重门上钥,细雨春帆。

翠被薰香拥处,汝手执掺掺。

罗帐灯昏际,离思难缄。

此去闺中风暖,已绿波人远,草长江南。

更遥遥青翰,何以报瑶函。

只春风、白铜堤上,与黄河、远上共矜严。

好依旧、临风杨柳,万缕长搀。

(词)清·陈衍

便重来唱彻后庭花,此愁奈君何。

待斑骓骄赭,琼枝璧月,春影婆娑。

携手神仙眷属,挟弹走三河。

抖擞衣尘去,相对颜酡。

一霎梦梦天醉,恶东风刬地,吹断横波。

把琼思瑶想,收拾任蹉跎。

枉殷勤、缄书三四,较细君、珍重意还多。

只将遍、填膺烦恼,付与悲歌。

陈衍

陈衍1856—1937

诗人、诗论家。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人。1882年中举人。1905年曾提倡维新。变法失败后,到武昌湖广总督张之洞处任官报局总编纂。后任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入民国后,历任京师大学、厦门大学文科教授。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等创立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他是晚清宋诗派的理论家和同光体诗人,与郑孝胥同为闽派诗的首领人物。他通经史训诂之学,特长于诗。著作很多,主要有《石遗室丛书》116卷、《辽诗纪事》12卷、《金诗纪事》16卷、《元诗纪事》24卷、《石遗室论文》5卷、《石遗室诗话》32卷。后者是同光体的重要理论著作,在民国影响不小。另辑有《近代诗钞》《宋诗精华录》等多种。

☚ 严复   朱孝臧 ☛
陈衍

陈衍1856—1937

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光绪举人。张之洞幕僚。曾任官报局总编纂、学部主事等职。颇注意“洋务”。受维新变法思潮影响,撰《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戊戌政变后,仍入参张幕。后任京师大学堂、厦门大学文科教授。辛亥革命后所撰《石遗室诗话》,是同光体诗派的主要评论著作。能诗,失于枯淡迂缓。为晚清同光体诗派的诗人和评论家,与陈三立、郑孝胥齐名。另有《石遗室诗集、文集》、《闽侯县志》。辑有《近代诗钞》、《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等。

☚ 韩邦庆   文廷式 ☛
陈衍

陈衍1856—1937

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戊戌变法后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后又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曾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陈衍精通经史训诂之学,尤擅于诗,为闽派首领人物,亦“同光体”开创者之一。编著有《近代诗钞》、《石遗室诗话》等。亦善词,著有《朱丝词》二卷。其词清腴,不作套语。

☚ 郑文焯   宋育仁 ☛
陈衍

陈衍1856—1937

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九岁习唐诗,十岁习举子业。清德宗光绪八年(1882)举人。光绪十一年,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光绪二十四年,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幕。从日人河濑如侗学日语、经济学及数学。编《商务》杂志,译日本著作。著《戊戌变法榷议》,主张各省设陆军学堂,实行印花税,发展农业,翻译西方著作。光绪二十七年,著《货币论》,译日本《商律》。次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光绪三十三年任官报局总编、学部主事。晚年曾任厦门大学、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教授。是“同光体”诗派的主要提倡者与理论家。论诗提倡“三元”说,即以唐玄宗开元时期、唐宪宗元和时期、宋哲宗元祐时期为诗歌发展史的三个高潮。以“清苍幽峭”与“生涩奥衍”为中国诗史的两大主要派别。以为诗歌是荒寒之路,无关乎利禄,提倡诗歌的非功利主义。论诗歌风格往往取折衷态度,如主张诗贵风骨,然要色泽;诗贵淡荡,然亦贵浓至;诗贵疏野,亦贵精微。诗须骨力坚苍,但其弊也窘;须才思横溢,但其弊也滥;须句法超逸,但其弊也轻纤,故必须济之以兴味高妙。其诗多为纪游写景之作,间亦有咏史怀古之作。平实质朴,极少用典。李肖聃评曰:“石遗论诗甚精,而自为诗则拘于才气,而以格律自苦。”(《星庐笔记》)著有《石遗室诗集》三卷、补遗一卷,《石遗室诗续集》六卷,《石遗室诗话》三十二卷。生平事迹见陈声暨《陈石遗先生年谱》等。

☚ 许南英   文廷式 ☛

陈衍1856—1937

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光绪举人,任学部主事。民国后曾为大学教授。他是清末“同光体”的权威理论家。主要著述有《石遗室文集》、《石遗室诗集》、《石遗室诗活》等。
“同光体”诗人们以学宋诗为主,因此陈衍论诗“不专宗主盛唐”,他主张学诗不必盛唐、不废盛唐,把学诗的对象扩大到中唐和宋代。他认为“诗莫盛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佑也。”(《石遗室诗话》,下同)他所说上元即代指杜甫,中元代指韩愈,下元则指黄庭坚。他推崇这几位诗人,并不是由于他们作品的神韵和气度,而是因为他们的诗作都显示出了卓越的才识和学问,所以他尖锐地批评了严羽、王渔洋的神韵之说,他在比较李杜诗风时指出:“严沧浪云:‘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殊为得之。孙吴有实在功夫,李广则全靠天分,不可恃也。渔洋于沧浪不取此二语,而取羚羊挂角之说,盖未尝学杜也。表圣(司空图)之‘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已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羚羊挂角是底言乎?”这种注重“实在功夫”的作风与江西诗派学韩杜之诗是一致的,所以他论杜甫诗云:“唐之诗莫盛于杜子美。子美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子美之言信,则严沧浪诗有别才、非关学之言误矣。”与神韵派诗论家不同,陈衍及“同光体”诗人并不反对宋诗,他从唐宋诗歌的发展实际,分析了唐宋诗歌的师承关系,他认为,“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耳。”正是着眼于“破”字,所以他从变化的角度总结了宋诗与唐诗的联系,他认为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人的诗歌都是李、杜、韩、孟、刘、白之变体;陈与义、严羽、永嘉四灵等,则是王、孟(浩然)、韦、柳、贾岛、姚合诗之变体。他们看准了唐诗之“余地”而大力发展,结果继承唐诗而又突破了唐诗,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宋诗。陈衍的观点明显表现了“同光体”宗主宋诗的倾向,虽然不无偏激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纠正了神韵派排斥宋诗的弊病。

陈衍

南宋医家。字万卿。黄岩(今浙江黄岩)人。习儒学。兼通医学,1228~1233年(绍定年间)著《宝庆本草折衷》,已佚。

陈衍1856—1937

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光绪举人,任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曾为刘铭传、张之洞幕客。致力宣扬同光体,对近代旧诗坛影响颇大。有《石遗室诗话》、《石遗室诗集》、《石遗室文集》。辑有《近代诗钞》、《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

陈衍1856~1937Chen Yan

modern critic and poet,also called Shiyi. Works: Collected Books from Leftover Stone Room,etc.

陈衍1856—1937

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光绪举人,任学部主事。曾为张之洞幕客。是同光体诗派的评论家。以为诗在唐代开元、元和和宋代元祐时最为兴盛,反对唐宋门户之见。评诗多着眼于艺术形式。著有《石遗室诗话》, 《石遗室诗集》、《石遗室文集》。辑有《近代诗钞》、《辽诗纪事》等。

陈衍1856—1937

字叔伊,号石遗。清末民初福建福州人。清光绪举人。张之洞幕僚,任官报局总编纂。主张中国宜设洋文报馆,延聘贯通中外时务者数人为中文主笔,介绍西方国家的“务材、训农、通商、兴工、敬教、劝学、使贤、任能各要务”;同时译述“西人向来之欺我者”,刊之报端,以醒国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春入北京,在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下,作《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戊戌政变后,仍入张幕。是晚清宋诗派诗论家和诗人,与陈三立等齐名。著有《石遗室集》、《石遗室诗话》等,并纂《闽侯县志》 106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