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陈稜隋末将领。庐江襄安(今安徽巢县)人。字长威。隋炀帝即位,受任骠骑将军。大业三年(607年),拜虎贲郎将。大业六年,与朝清大夫张镇周率兵万人,自义安(今广东潮州)入海至流求(今台湾),以功进右光禄大夫。隋炀帝征辽东,他任东莱太守,参与讨平杨玄感。又击败孟让起义军,封信安侯。杜伏威起义,他率宿卫兵攻打,超拜右御卫将军。炀帝死,他据守江都。武德二年(619年),为李子通所败,投奔杜伏威,被杀。 陈稜?—619隋将领。字长威,庐江襄安(今属安徽)人。开皇中,以父功拜开府,领乡兵。大业初,授骠骑将军。三年(607年)拜武贲郎将。五年,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渡海,击流球国(今台湾省),月余而至。琉球人初见船舰,以为商旅,纷纷至军中贸易。及率兵登岸,其主欢斯渴刺兜遣兵拒战,命镇周击破之。进军至低没檀洞,其小王欢斯老模率兵拒战,击败之,斩老模。又分为五军,攻其都邑,渴刺兜率众数千拒之,遣镇周与先锋军击走。乘胜北逐,尽锐击之。从辰至未,苦战不息。攻破其栅,斩渴剌兜获其子岛槌,掠男女数千而归。因功进右光禄大夫。辽东之役,以宿卫迁左光禄大夫。二次征辽东,以为东莱留守。杨玄感起兵,率万余人击破黎阳,斩玄感将元务本。寻奉诏于江南营造战舰,至彭城,遇孟让起义军据都梁宫,阻淮不得前进。他引军于下流渡江,至江都,率兵袭让,破之。以功进位光禄大夫,赐爵信阳侯。江淮杜伏威义军屯六合,李子通义军据海陵,左才相义军据淮北。奉诏率宿卫镇压起义军,超拜右御卫将军。十三年,于历阳被杜伏威义军击败。义军侮其不战,呼为“陈姥”。及炀帝被弑,宇文化及令其守江都。遂集众衣缟素,为炀帝发丧,改葬于吴公台下。次年,被江淮义军李子通击败,奔杜伏威,被杀。 陈稜?~619隋代将领。字长威,襄安(今安徽巢县)人。大业三年(607年),任虎贲郎将。六年,与朝清大夫张镇周率万余人,由义安(今广东潮州)渡海至流求(今台湾),因功升任右御卫将军。十二年,领兵镇压农民起义军。次年,被义军杜伏威大败。炀帝死后,割据江都。唐武德二年(619年),为占据海陵(今江苏泰州)的李子通击败。投奔杜伏威,被杀。 陈稜隋将领。字长威。庐江襄安(今安徽巢县)人。炀帝时,任骠骑将军。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任虎贲郎将。六年,与张镇周率万余人,由义安(今广东潮安)入流求(今台湾)。十三年, 任右御卫将军,统禁军八千人攻杜伏威起义军,大败。炀帝死后,据江都。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为李子通所攻,投奔杜伏威,被杀。 陈稜字长威。隋庐江襄安(安徽巢县)人。大业三年(607),拜虎贲郎将。六年,与朝请大夫张镇周率万余人由义安(广东潮州)入流求(台湾)。后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及镇压翟让、杜伏威等起义军,被杜伏威所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