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元和令】我吃的是千家饭,化半瓢; 我穿的是百衲衣,化一套。似这等粗衣淡饭且淹消,任天公饶不饶。我则待竹篱茅舍枕着山腰,掩柴扉静悄悄,叹人生空扰扰。 【上马娇】你待要名誉兴,爵位高,那些儿便是你杀人刀。几时得舒心快意宽怀抱,常则是焦蹙损两眉梢。 【胜葫芦】你则待日夜思量计万条,怎如我无事乐陶陶。我这里春夏秋冬草不凋。倚晴窗寄傲,杖短筇凝眺,看海上熟蟠桃。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 第四折写吕洞宾度陈季卿人道,八仙摆对相迎,共赴蟠桃仙宴。全折有【正宫·端正好】 套十曲,其前是套外四曲。这里全折套数非同一宫调,也许是前四曲因剧本明确写所唱为“道情曲儿” 所致。 列御寇、张子房、葛仙翁先上场,念诗云: “昨日东周今日秦,咸阳灯火洛阳尘。百年一枕沧浪梦,笑杀昆仑顶上人。” 这里以道仙的眼光看待尘世的风云变幻。他们知道吕洞宾度陈季卿,也知吕显其法力,另做境界,必然成功。吕、陈尚未到,三人商议,暂上街市,唱些道情曲儿,以警醒世人。 道情曲儿是列御寇唱出。【村里迓鼓】 为散套首牌,表现的是仙人们的优裕处境。洞天深处,世人不到,远离红尘,因而 “无荣无辱,无烦无恼”,脱离了是非的漩涡。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呀! 在世间众生为蜗角名、蝇头利而争争斗斗的时候,仙人们夜睡到明,明睡到夜,连时光的流逝都不觉得,哪还有什么忧愁和烦恼呢? 【元和令】 细诉得道成仙者的生活。虽然吃的千家饭,不是山珍海味,穿的百衲衣,并非绫罗绸缎,而且都是化来的,用不着亲手劳作去生产,不用受那份辛苦,况且 “粗衣淡饭” 足以悠闲地度过时光,天公也没有什么可怪罪的。竹篱茅舍,所居虽陋,但柴扉静掩,酒足饭饱,快活逍遥,只好感叹世人为何要整日间为衣、食、住、行、名、利而终日劳碌。 【上马娇】 与 【胜葫芦】 主要是唱给那些一心要博取功名,争名誉、谋爵位者听的。因为本剧要度脱的陈季卿就是这样一个读书人。封建时代比较优秀的知识分子,大都寄希望于科举考中,除官授爵,不少人还抱有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信条。且不说中举理想能否实现是一回事,就是实现以后能不能以一贯终那还是另一回事。元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绝大多数人仕途无望,他们将心中的苦闷与不平倾诉于笔端,在文学创作上反映出来,一些人在思想上则转而对道家学说产生浓厚的兴趣。范康创作此剧也可能与此种现象不无关系 【上马娇】 告诉那些热衷于功名者,“名誉兴,爵位高” 并非完全是好事,因为可能那些都是杀人刀。富贵之后,也多有进退维谷、难以处理的人和事,所以 “舒心快意” 的时候不多,“焦蹙损两眉梢” 的日子倒会不少,对功名富贵不要太过于痴情了。正如 《红楼梦》 里所说的 “大有大的难处”,人到了一定的地位,处理的事情太多,须要日夜思量。封建社会,政治清明时,廉洁的官吏要为人民办点好事尚且不易,朝政衰败时,歪风盛行,官场混浊,好人难以立足,要想做点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更加困难。不攀附权贵,难以得到名誉、爵位,正直的人不屑于做,奸邪小人却正得其时、正得其道。即使入了仕途的,还须 “日夜思量计万条”。诚如俗语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官场中的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曾使多少忠贞之士翻身落马,有的竟死于非命。【胜葫芦】以“倚晴窗寄傲,杖短筇凝眺,看海上熟蟠桃” 的道家仙人悠闲逍遥的生活,奉劝读书人放弃功名幻想,步入到这神仙世界中来。 这四支曲出自道仙之口,从整体上说,前两支曲主要是渲染得道成仙者的生活境界,以及从生活到精神的优越感,后两支曲子重点在劝告读书人不要对功名利禄抱有太多的希望,以形成对照。实际上每支曲文里也都存在着对比手法的运用。曲词本色中蕴含古朴,虽不追求华丽却不乏文雅。由于是一人所唱,无夹白,曲子间也无宾白,紧密连贯,无有间阻,可给听众一气呵成之感,再加上同台张子房与葛仙翁必然执渔鼓、简板从旁予以伴奏,当是很活跃的场面,会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但说到底,剧作者所宣扬的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在封建时代可能会对喧嚣世界中的芸芸众生给予一点期盼,产生一丝慰藉,在今天这个进步了的时代里,人们会有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认识。 《竹叶舟》 是一部神仙道化剧,系根据唐宋间传说敷演而成,本事见唐代薛照蕴《幻影集》和《太平广记》卷七十四 《陈季卿》,内容与马致远的 《黄粱梦》 有相通之处。在度脱的故事背后,分明寄托着元代知识分子的苦闷、愤懑和牢骚。如果剥去度脱的外壳,就不难发现本剧与多数元杂剧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心态和情绪。此剧结构佳妙,紧凑生动。从本书所选的曲文即可见范康曲词的基本风貌。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梁州第七】管什么有程期夕阳西下,一任他没心情江水东流。常则是淡烟疏雨迷前后,经了些村桥野店,沙渚汀洲。俺自有蓑衣斜挂,箬笠轻兜,从来这打渔人少闷无愁。相伴着浴鹭眠鸥。恰离了陶朱公一派平湖,抹过了蜀诸葛三江渡口,早来到汉严陵七里滩头。你道那几个是咱故友?无过是沧波老树知心旧,楚江萍胜肥肉,还有那缩项的鳊鱼新上钩,吃的不醉无休。 【骂玉郎】 则被一天露湿渔蓑透,摇短棹下中流,过得这横桥独木龙腰瘦。见轻鸥,厮趁逐,妆点秋江秀。 【感皇恩】 云影油油,风力飕飕,转出这绿杨堤,芳草岸,蓼花洲。(陈季卿云)渔翁,这是那里? (正末唱)行尽了秦淮界首,不觉的吴越分流。可早则近乡闾,临故里,莫停留。 (陈季卿云) 好奇怪,早到家门了也。(做听更鼓科,云) 这些时才打三更哩。(正末唱) 【采茶歌】 你不索问更筹,则看这水云收,半轮明月在柳梢头。(做住船科,云) 秀才,我这船只在此等你,见了你父母妻子,你可便来。(唱)我这里将半橛孤桩船缆住,则听得汪汪犬吠竹林幽。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 也称 《陈季卿悟道竹叶舟》。剧写陈季卿科考落第,留居京师,满腹怀才不遇的苦闷。一日,于终南山青龙寺遇仙人吕洞宾。吕劝其出家,陈功名心未泯,坚执不肯。吕用一片竹叶贴于墙上,化为一只小船,送思亲心切的陈归乡。这里选的是第三折中的五支曲子。 【一枝花】 曲牌又名 【占春魁】,例用为 【南吕宫】 套数首曲,【梁州第七】 曲牌又简称 【梁州】,为套数次曲,紧联其后。曲子前有吕洞宾所扮渔翁的上场诗: “江上撑开一叶舟,竿头收起钓鱼钩。箬笠蓑衣随意有,斜风细雨不须忧。” 身着 “箬笠蓑衣”,于斜风细雨中钓鱼,是渔家生活的写照,曲词即着意描述、表现这种生活给人带来的快活。“这矮篷窗新织成”,是说简陋的船篷稍有新气象,“细网索重编就”,言其劳动工具 有了些许更新,字里行间、韵律之中都透露出一种满足。“恰才个背西风收丝钓,又蚤则对明月棹扁舟”,是渔人随遇而安的情怀。更让他得意的是提着亲编的滤酒器,饮着自酿的黄花酒,醉里看乾坤,管它“斗转参横”。这份酒兴与惬意,简直不下五柳先生陶渊明,也大有《三国演义》卷首词中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的气韵。曲词除第五句外,均作对句。末句“也那” 一词,为句中衬字,在长句中起舒缓音律的作用。【梁州第七】 曲子则具体描述渔人的闲散与适意。太阳东升西落,是有 “程期” 的,这完全可以不管它,只要高兴,白天可以撒网,月夜也可以垂钓,江水日夜东流,在他看来,也是古来如此,没有什么不同。首两句为律句对。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替,与一个打渔人有多大关系呢?他更乐于在淡烟疏雨中,行走在村桥野店的路上,流连于沙渚汀洲之旁。斜披蓑衣,头戴箬笠,一幅与世无争,因而也“少闲无愁” 的派头。第三句是单句,四、五两句对偶。“恰离了陶朱公一派平湖,抹过了蜀诸葛三江渡口,早来到汉严陵七里滩头。” 三个七字句为“鼎足对”。这几句曲词内容上与上下句联系显得并不十分紧密。字面上好象送陈还乡时途经的地方,但此时陈还未上船,又似乎是吕洞宾以道家仙人的身份,想象要送陈归家与亲人相见,虽距离遥远,仗着自家的法力,也并不困难,故令人读起来有一时间 “轻舟已过万重山” 之感。末几句明显是渔翁口吻,谓闲钓日月,只有老树知心,江萍肥,鳊鱼鲜,每次都是一醉方休。【梁州第七】 字句不拘,可以增损。这两支曲子,既是对渔人自由、闲散生活的描述,也可以理解为是对道家人无拘无束,洒脱而可以任意往来行踪无定的再现。因为本剧中吕洞宾就是要以此来与尘世的功名羁绊、辛苦劳碌相比较,度脱陈季卿。 此两曲后,是三段宾白,中间两支曲牌。【隔尾】 亦是套数。《南北词简谱》称: “此实南吕尾正格,所以云隔尾者,盖用此尾后,尚连接他曲,故云隔; 若此后别无它曲,便直述【尾声】 矣。” 本剧中 【隔尾】 后就连 【贺新郎】 等曲。内容述陈季卿来到渡头,见守着船的渔翁,要求送他回乡省亲,然后再返回京城应举。曲文中陈季卿急着回家,吕洞宾扮的渔翁仍然不失时机地予以点化,连用晋大将温峤、鼓瑟之湘灵、投江的屈原、复仇的伍员、醉堕江中的李白、遇艳的郑交甫等六个典故给予旁敲侧击。二人谈好之后,陈季卿上船,遂向武林余杭进发。 【骂玉郎】 又名 【瑶华令】,不管小令还是套曲都不能单用,必须带 【感皇恩】与 【采茶歌】,合为带过曲。江雾轻笼,露水渗透了渔翁的蓑衣,摇船击水中流,舟行如飞,这是乘船及摇橹者的感觉,所见到的是 “轻鸥厮趁逐,妆点秋江秀”。举头云彩流动,耳旁风力飕飕,轻舟先后经过“绿杨堤、芳草岸、蓼花洲”。第三、四、五三句是“鼎足对”。渔翁果然了得,正如吕洞宾在前面 【梁州第七】 中所唱的,不多时候便来到了陈季卿故里。为了渲染江水湍急,舟轻行疾,以及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骂玉郎】 与 【感皇恩】 多用短句,想唱时亦会给听者轻捷跳跃的感觉。 来到陈季卿门前时方是半夜时分,云敛水收,柳树梢头悬挂着半轮明月。渔翁将小船在孤桩上揽住,竹林幽处,犬吠之声传来。【采茶歌】 与上两曲相比音律上舒缓许多,说明剧情发展告一段落,所展现的已不再是湍急的江流飞舟,而是江南的风物了。 第三折中此后还有大段的宾白及六支曲子,写陈季卿回到家中,见到久别思念的父母,告诉二老时运未通,不曾得官,因而羞归,有缺孝养,可科场又开,还须再去一战。在旁的渔翁再次棒喝: “则你个不聪明愚拙汉,枉教做疾醒悟俊儒流。”陈季卿留诗作别,重上渔舟。来到大江后,天气突变,“雪浪拍天浮,更月黑云愁”,电闪雷鸣,江涛怒卷,惊慌之中坠下水来。惊叫醒后,发现自身还在青龙寺,知是一梦,看到荆蓝及留诗,幡然醒悟,知吕洞宾为仙人,遂急忙追去,拜求度脱。 这里所选的五支曲子,前两支曲是吕洞宾所扮的渔翁对其闲淡舒适、随遇而安生活情景的描绘,人物心境平和,曲文意境开阔,可以说是对处在世外桃源中渔人生活场景的素描,也可认为是道家仙人为度脱凡人所描绘的尘世外的风情。我以为从剧作者思想根源探究,是否还可以理解为是元代知识分子处世艰难,多怨生不逢时,难以伸展抱负,因而在文学创作上反之追求,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叹息、无奈和惆怅?后三曲写舟行江中,很快就到了陈的家门口。尽管剧本如此写,舞台上如此演,实则是陈季卿梦境中的情状。【骂玉郎】、【感皇恩】 二曲充满动感,【采茶歌】 乃激荡后的幽静,动静交错,摇弋多姿。五支曲子用语清奇俊爽,古朴流利,简洁精警,画面感强烈。通览全剧,《录鬼簿》 称范子安 “下笔新奇”,确是的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