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子龙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授绍兴推官。曾参与镇压东阳许都起义,擢兵科给事中。福王时,上疏揭露武臣专权,朝政败坏,不被采纳,遂辞官归家。清军占领南京,他在松江起兵,称监军。失败后,遁匿山中为僧。旋受鲁王官职,欲连结太湖兵起事,事泄,在苏州被捕,乘间投水而死。他与同邑夏允彝皆有文名,曾与允彝及徐孚远等结为幾社相唱和。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文尤精妙。其文学主张与后七子相仿,亦倾向复古。清兵占领北京后,多感时悲愤之作,诗风为之一变。被后人赞为明诗殿军。有《陈忠裕公全集》。 陈子龙
陈子龙chén zǐ lóng(别名)见君贵。 共1首 (词)明· 池上轻阴莺暗度,啼破淡黄烟雾。 一种愁难诉,不禁著意东风处。 千缕青青青半吐,染就满溪花露。 多是三春误,常教断送行人路。 共1首 (词)明· 满阶珠露溢啼痕,閒坐空庭凄绝。 今夜鹃声偏咽,红透花枝血。 自惭虺尹匡持,回首山河残缺。 灯烬乍明还灭,肠断谁堪说。 共1首 (词)明· 晓日深沈画阁眠,银剪閒开半圆。 小屏风上又新年,绮罗香衬落金钿。 思往事,恨绵绵。 怕说梅妆柳烟。 裁成华胜寄谁边,一春常是泪花前。 共1首 (词)明· 雨初晴,风骤起,漠漠一天云堕水。 真似梦,也无愁,撩乱春心何日止。 耐缠绵,空徙倚,此去谁家金屋里。 宁荡漾,莫沾泥,为侬留却轻狂矣。 共1首 (词)明· 绣岭平川,汉家故垒,一抹苍烟。 陌上香尘,楼前红烛,依旧金钿。 十年梦断婵娟,回首处、离愁万千。 绿柳新蒲,昏鸦春雁,芳草连天。 按:【王士禛评】绣岭宫前,乐游原上,不胜开元盛日之思。 共1首 (词)明· 小楼极望连平楚,帘捲一帆南浦。 试问晚风吹去,狼籍春何处。 相思此路无从数,毕竟天涯几许。 莫听娇莺私语,怨尽梨花雨。 共1首 (词)明· 看尽雕梁双燕子,倦倚绿云松。 抛却閒愁入梦中,一半剩眉峰。 强蹙凌波寻蝶路,金缕罥芳丛。 杜宇声声和泪红,洒不遍,落花风。 共1首 (词)明·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捲残红。 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 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骂东风。 共1首 (词)明· 绣帘花散,难与东风算。 拈得金针丝又乱,尚剩檀心一半。 几回黛蹙双蛾,斜添红缕微波。 閒看燕泥欲堕,柳绵吹满轻罗。 按:【王士禛评】此从瑶台金屋中阅历得来,非漫作者。 共1首 (词)明· 九十韶光如梦短,染红搓绿随深浅。 赚得那人肠欲断。 全不管,数声啼鴂风前散。 倚遍玉楼无计款,问春此去谁为伴。 明岁芳菲依旧满。 君莫算,未来先怕难消遣。 共1首 (词)明· 紫燕翻风,青梅带雨,共寻芳草啼痕。 明知此会,不得久殷勤。 约略别离时候,绿杨外,多少销魂。 才提起,泪盈红袖,未说两三分。 纷纷,从去后,瘦憎玉镜,宽损罗裙。 念飘零何处,烟水相闻。 欲梦故人憔悴,依稀只隔楚山云。 无过是,怨花伤柳,一样怕黄昏。 按:汤漱玉《玉台画史》作 柳是 词,题作《留别无瑕词史》 共1首 (词)明· 才过十三春浅,珠帘开也,一段云轻。 愁绝腻香温玉,弱不胜情。 渌波泻、月华清晓,红露滴、花睡初醒。 理银筝,纤芽半掩,风送流莺。 娉婷,小屏深处,海棠微雨,杨柳新晴。 自笑无端,近来憔悴为谁生。 假娇憨、戏揉芳草,暗伤感、泪点春冰。 且消停,萧郎归去(一作矣),莫怨飘零。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闺艳部 共1首 (词)明· 袅袅东风软玉屏,閒摘护花铃。 自薰罗袖,独寻绣线,懒与丁宁。 无端午梦逡巡起,春事已飘零。 只愁又见,柳绵乱落,燕语星星。 共1首 (词)明· 碧云芳草,极目平川绣。 翡翠点寒塘,雨霏微,淡黄杨柳。 玉轮声断,罗袜印花阴,桃花透,梨花瘦,遍试纤纤手。 去年此日,小苑重回首。 晕薄酒阑时,掷春心、暗垂红袖。 韶光一样,好梦已天涯,斜阳候。 黄昏又,人落东风后。 按:【胡允瑗评】只是淡到极处,而一种艳情,反自此传。其故实不可解。 共1首 (词)明·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垆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 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按:【邹祗谟评】缥缈澹宕,全见用笔之妙。 共1首 (词)明· 朱阑清影下帘时,泠泠修竹低。 满园空翠拂人衣,流莺无限啼。 莲叶小,荇花齐,雨馀双燕归。 红泉一带过桥西,香销午梦微。 按:【邹祗谟评】秦黄佳处,有句可摘。大樽觉无句可摘,总由天才神逸,不许他人掎摭也。 共1首 (词)明· 空庭星露暗香消,冷荧荧,烟外飘。 一帘凉影点清宵,明还灭,弄花梢。 多情飞上翠云翘,倩他照,晚妆娇。 更喜玉纤轻拂下,偏不见,落红绡。 共1首 (词)明· 黛角新调,红潮疑泫。 早斜对,菱花半转。 压明波,横翠钿,似巫山不远,朝云初捲。 纤甲匀棱,同心细偃。 叹此地,悲欢未稳。 可浓添,仍淡扫,问愁来几件,乱他深浅。 共1首 (词)明· 黛眉收,翠鬟流。 压损芳波一段愁,愁时梦未休。 山浮浮,水悠悠。 欲问行云何处留,有人天际头。 共2首 (词)明· 十二画屏围楚岫,一缕水沈携满袖。 小桃纤甲印流霞,听玉漏。 人归后,两点横波微晕透。 豆蔻梢头春尚瘦,云腻煖金灯下溜。 镜台斜背解罗衣,芙蓉绣。 丁香扣,宝袜酥温红影皱。 (词)明· 古道棠梨寒恻恻,子规满路东风湿。 留连好景为谁愁,归潮急。 暮云碧,和雨和晴人不识。 北望音书迷故国,一江春水无消息。 强将此恨问花枝,嫣红积。 莺如织,我泪未弹花泪滴。 共2首 (词)明· 寒梅香断满帘风,庭院春无主。 火微红,明灭纱窗里,知有玉人低语。 年时花月相逢处,隔小桥几许。 想今宵、独剔银灯和泪,多了黄昏雨。 (词)明· 碧天拖逗懒悠悠,长短寻无处。 为多情,绕遍閒庭院,牵不住,花飞去。 匆匆烟景催芳树,一缕萦朝暮。 可春心、断也何曾断了,荡尽人间路。 共2首 (词)明· 冷风尖,清梦杳。 柳荡花飞,总为愁颠倒。 钩较断肠无一了。 细雨连天,排演黄昏早。 绣原长,青冢小。 重问幽泉,可照红裳晓。 地下伤春应不老,香魂依旧娇芳草。 (词)明· 晚妆新,罗带绕。 才到黄昏,付与愁多少。 支尽泪痕天不晓。 得傍香云,夜夜金钗小。 绣帏深,银烛杳。 残月疏更,有梦何时了。 一角无情装叠早,连宵枉惹多情恼。 共5首 (词)明· 醽醁宜春瑶瓮,门外青丝云拥。 今夜好思量,总教玉人珍重。 如梦,如梦,满地落红催送。 按:【邹祗谟评】前阕情婉而愉,后阕意深而怆,便知哀乐不同处。 (词)明· 烟景霏微阴洞,堤上紫骝骄鞚。 贪看两鸳鸯,行过金鳌玉蝀。 如梦,如梦,花月十年情重。 (词)明· 天上仙裾无缝,环佩飘飖风送。 倚遍小栏干,咫尺烟迷云冻。 如梦,如梦,瀛海玉箫双凤。 (词)明· 红烛逢迎何处,笑倚玉人私语。 莫上软金钩,留取水沉浓雾。 难去,难去,门外尺深花雨。 (词)明· 绮阁沈沈烟重,倒映绿波风动。 悄立晓寒侵,依旧雕阑画栋。 如梦,如梦,玉树数声残弄。 共4首 (词)明· 罗袂晓寒侵,寂寂飞花雨外深。 草色萋迷郎去路,沉沉,一带浮云断碧岑。 无限暗伤心,粉冷香销憎锦衾。 湿透海棠浑欲睡,阴阴,枝上啼红恐不禁。 (词)明· 小院雨初残,一半春风绣幕间。 强向玉楼花下走,珊珊,飞雪轻狂点翠鬟。 淡月满阑干,添上罗衣扣几番。 今夜西楼寒欲透,红颜,黛色平分冻两山。 (词)明· 却恨艳阳时,妆点蔫红嫁阿谁。 一夜轻狂抛掷也,支离,纵有残花不自知。 盼杀到春迟,才到春前少一枝。 不敢望人伤薄命,堪悲,明岁开时莫更吹。 (词)明· 花发小屏山,冻彻胭脂暮倚阑。 添得金炉人意懒,云鬟,为整犀梳玉手寒。 尽日对红颜,画阁深深半掩关。 冰雪满天何去也,眉弯,两脸春风莫放残。 共3首 (词)明·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 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词)明· 帘捲垂杨,东风罗带吹芳径。 月华初映,人影阑干并。 又怯空房,花下双鬟等。 青灯冷,碧纱烟静,半晌愁难定。 (词)明· 惜别经年,玉阶冷落人消瘦。 海棠春昼,漫倚雕阑久。 愁拂银床,泪湿双红袖。 灯残后,梦回巫岫,淡月疏帘透。 共3首 (词)明· 半枕轻寒泪暗流,愁时如梦梦时愁,角声初到小红楼。 风动残灯摇绣幕,花笼微月淡帘钩,陡然旧恨上心头。 按:【王士禛评】本色当行。 (词)明· 龙脑金炉试宝奁,虾须银蒜挂珠帘,莫将心事上眉尖。 斗草文无知独胜,弹棋粉石好重拈,一钩红影月纤纤(当归,一名文无)。 (词)明· 百尺章台撩乱吹,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淡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按:【王士禛评】不著形相,咏物神境。 共3首 (词)明· 销尽胭脂贴画屏,廉纤望断数风铃。 再有凄凉何处也,总曾经。 白日卸妆支半枕,黄昏和泪悄中庭。 料得满园青草里,雨冥冥。 (词)明· 静掩珠帘透麝兰,黄昏池阁翠眉残。 叶上数声梅子雨,损红颜。 小扇风微云鬓乱,薄罗香衬玉肌寒。 折得一枝新浴后,意阑珊。 按:【王士禛评】柔情俊语,自淮海、漱玉组织而出。 (词)明·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 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綵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共2首 (词)明· 绣幕屏山红影对,两点愁眉黛。 消息又黄昏,立遍苍苔,赚得心儿悔。 一缕博山庭院内,人在秋千背。 夜久落春星,几阵东风,残月梨花碎。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闺媛总部 (词)明· 几遍閒愁都过了,馀得三更少。 转觉碧澄澄,玉枕香绡,相对银釭小。 任他憔悴伤怀抱,尚怕邻鸡早。 倘有梦来时,辜负多情,一夜天涯绕。 共2首 (词)明·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 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 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春宵。 按:【王士禛评】嫣然欲绝。 (词)明· 艳阳深染杏花梢,晓妆初注樱桃。 满堂春思捲红绡,昨夜春消。 拾翠绿云斜亸,斗棋红子閒敲。 无边芳草玉骢骄,人去迢遥。 共1首 (词)明· 剪侧轻风翠尾流。 雨点梨花,捲上帘钩。 叮咛谁语苦匆匆,诉与情人,分得红楼。 垒就新巢自在游。 来便伤春,去又悲秋。 玉窗重见旧娉婷,前岁多愁,今岁多愁。 共1首 (词)明· 红霞绿芷烟波急,欲问西洲。 莫寄东游,千里清江一线愁。 落花乱点湘文皱,昨暮琼楼,今日兰舟,为送多情晓夜流。 共1首 (词)明· 西风料峭黄花暮,斜阳一角红楼。 罗衣添得又还休。 银蝉寒指甲,宝鸭暖藏钩。 忽忆软金杯自捧,重移残烛淹留。 于今玉漏漫悠悠。 不知千里梦,无奈五更愁。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孟冬部 共2首 (词)明· 玉人袅袅东风急,半晴半雨胭脂湿。 芳草衬凌波,杏花红粉多。 起来慵独坐,又拥寒衾卧。 金雀带幽兰,香云覆远山。 (词)明· 廉纤暗锁金塘曲,声声滴碎平芜绿。 无语欲摧红,断肠芳草中。 几分消梦影,数点胭脂冷。 何处望春归,空林莺暮啼。 共1首 (词)明· 琼树红云漉,彩虹低,护花梢泻,腻凉香浴。 珊枕柔乡凝豆蔻,款款半推情蹙。 更小语、不明深曲,解语夜舒莲是药,生憎人、梦醒皆相属。 凤箫歇,停红玉。 娇莺啼破东风独,移来三起阊门柳,馆娃遗绿。 栽近妆台郎记取,年年双燕来逐。 云鬟沉滑藏雅足。 漫折樱桃背人立,倚肩低问麝衾馥。 浑不应,强他续。 共1首 (词)明· 韶光有几,催遍莺歌燕舞。 酝酿一番春,秾李夭桃娇妒,东君无主。 多少红颜天上落,总添了、数抔黄土。 最恨你、年年芳草,不管江山如许。 何处,当年此日,柳堤花墅。 内家妆,搴帷生一笑,驰宝马、汉家陵墓。 玉雁金鱼谁借问,空令我、伤今吊古。 叹绣岭宫前,野老吞声,漫天风雨。 共1首 (词)明· 章台西弄,纤手曾携送。 花影下,相珍重。 玉鞭红锦袖,宝马青丝鞚。 人去后,箫声永断秦楼凤。 菡萏双灯捧,翡翠香云拥。 金缕枕,今谁共。 醉中过白日,望里悲青冢。 休恨也,黄莺啼破前春梦。 共1首 (词)明· 淡淡花梢去,融融翠影流。 碧天无际迥含愁,留得一庭清露上帘钩。 花软飞红定,烟深惨绿收。 为谁相送海西头,应有玉箫吹断凤凰楼。 按:【邹祗谟评】如此咏月,那数珠斗烂斑、银河清浅也。 共1首 (词)明· 思往事,花月正朦胧。 玉燕风斜云鬓上,金猊香烬绣屏中,半醉倚轻红。 何限恨,消息更悠悠。 弱柳三眠春梦杳,远山一角晓眉愁。 无计问东流。 按:【王士禛评】神韵天然,风味不尽,如瑶台仙子独立却扇时。 共1首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 (词)明·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 五更风雨断遥岑。 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 宫人斜外柳阴阴。 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共1首 (词)明· 满庭清露浸花明,携手月中行。 玉枕寒深,冰绡香浅,无计与多情。 奈他先滴离时泪,禁得梦难成。 半晌欢娱,几分憔悴,重叠到三更。 按:【邹祗谟评】词不极情者,未能臻妙如此。朦胧宕折,应称独绝。 共1首 (词)明· 春漠漠,香云吹断红文幕。 红文幕,一帘残梦,任他飘泊。 轻狂无奈东风恶,蜂黄蝶粉同零落。 同零落,满池萍水,夕阳楼阁。 按:【邹祗谟评】情景并入三昧,此譬之画家神品,不应于句字求之。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一字人中,号铁符,又号大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进士。曾与夏允彝、徐孚远等组织“几社”,与“复社”相呼应。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清兵攻陷南京后,曾结太湖兵欲起义,事露被捕,乘隙投水殉国。其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相近。早期诗作多摹拟古人。明末社会危机爆发之后,诗风一变,忧愤念乱,悲劲苍凉,词藻华丽,音调铿锵。七律尤有特色,前人誉为明诗殿军。也工词,绸缪宛转,富于爱国深情。有《陈忠裕公全集》。 ☚ 黄淳耀 张煌言 ☛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轶符,别署于陵孟公。南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崇祯二年(1629)与夏允彝等人结几社。崇祯十年成进士,选绍兴推官。南明弘光时任兵科给事中,见时事不可为,辞职归乡。清兵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事败避匿山中。清顺治三年(1646)与吴易起兵太湖,明年被捕,抗志不屈,乘隙投水自尽。工诗词古文。诗作多发抒忧愤,眷怀故国,感人至深,王士禛谓其“神韵天然,风味不尽”。著有《安雅堂稿》十五卷、《湘真阁集》六卷、《诗问略》一卷;另合辑《皇明经世文编》、《史记测义》、《皇明诗选》。《全明散曲》辑录其套数二套,虽为题像、咏物之作,但隽语连珠,蕴意深长。 ☚ ">王 吴伟业 ☛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字人中,更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词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少。崇祯十年(1637)进士,选绍兴推官。以定乱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乃事福王于南京。以时事不可为,乞终养去。南都失,遁为僧。寻以受鲁王部院职衔,结太湖兵欲举事,事泄被擒,乘间投水死。年四十。乾隆时赠谥忠裕。子龙不唯以风义气节著,其诗词文在明亦称大家。词尤工。王士禛谓其“神韵天然,风味不尽”。沈雄称其“风流婉丽”(《古今词话·词评》)。有《白云草庐居稿》、《湘真阁稿》、《诗问略》、《江蓠槛词》等行世。《陈忠裕公词》一卷有《惜阴堂汇刻明词》本。 ☚ 彭孙贻 魏学濂 ☛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一字懋中,又字人中,号轶符,改号大樽,别号颍川明逸、於陵孟公,一度出家,法名信衷。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陈氏世代耕读,在乡颇有清望;子龙幼承家教,奋志读书,博通经史,十馀岁即有文誉,为东林人士所重。明思宗崇祯(1628—1644)初,加入复社,又与名士夏允彝、徐孚远等结幾社,以古道及诗文互相勉励。崇祯十年(1637),登进士第,初仕绍兴推官,以定东阳之乱擢为兵科给事中。崇祯十七年(1644),北京失陷,思宗自缢,弘光帝即位于南京,子龙连上谏疏,言防江之策,又劝弘光帝励精图治,为权奸所忌。次年,遂乞终养。清兵南下,夏允彝殉国,子龙念祖母年九十,遂遁为僧。后接受鲁王监国之委任,与吴胜兆联络,于太湖结兵起义。事败被俘,抗志不屈,在被械送途中,投水殉国。子龙在诗歌创作上主要受到“后七子”,特别是乡先贤王世贞之影响,倾向复古,早年亦多拟古之作,拟古乐府,拟《古诗十九首》,汉、魏名作,模拟几遍。此期间内也有一些描写江南才子浪漫生活与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前者如《秋夕沉雨偕燕又让木集杨姬馆中》二首是写名姬柳如是与自己的恋情;后者如《小车行》写逃荒亡者的痛苦,从中可见时局的艰危。崇祯以来,国事日非,子龙遂忧国忧边之作,如《壬午除夕》二首表达了诗人对满洲入侵者日益强大的忧虑。两都倾覆后,子龙投身抗清斗争,其诗多表现入侵者的残暴、江南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侵略的战斗精神以及自己以死报国的坚强意志。此期代表作品有《易水歌》、《秋日杂感》十首、《晚秋杂兴》八首等等。子龙诗沉雄瑰丽,慷慨淋漓,在艺术上亦颇有成就。朱雲子言:“卧子五古,初尚汉、魏,中学三谢,近相见辄讽太白诸篇,其才性故与相近。七古直兼高、岑、李颀之风轨,视《长安》、《帝京》更进一格。五律清婉;七律格清气老,秀亮淡逸;绝句雄丽。由其才大,靡所不有,宽然有馀。”(转引自《明诗综》)子龙在乡曾与李雯、宋徵舆相互唱和,诗多忧愤念乱之言,以寄恻隐望治之旨。三人诗曾编为《三子诗选》,时人称为“云间三子”,成为明末清初云间派代表作家。子龙亦工词,其词风流婉转,专学北宋小令,如香车金犊,流连阡陌,在明为空谷绝响。词学久不振,陈词出,开词复兴之先声。一生著述甚富,编有五百馀卷之《皇明经世文编》,又与李雯、宋徵舆编选、评点了《皇明诗选》。其诗、文有《岳起堂稿》、《采山堂稿》、《属玉堂集》、《平露堂集》、《白雲草》、《焚馀草》、《湘真阁集》等多种,其词编入《湘真阁词》、《江蓠槛词》等。清仁宗嘉庆(1796—1820)间王昶编为《陈忠裕公全集》三十卷。有年谱三卷(前三卷为自撰,后一卷为王沄所续)。《明史》卷二七七有传。 ☚ 黄淳耀 方孟式 ☛ 陈子龙1608—1647字人中,一字卧子、轶符,号大樽。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明末文学家、南明抗清将领。云间诗派代表作家。“云间三子”之一。崇祯十年进士,选绍兴推官。以定乱功,擢兵科给事中。因见南明朝廷腐败,乞终养归。清兵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称监军。事败,匿山中,受鲁王部院职,结太湖义军抗清。事泄被捕,投水而死。有《陈忠裕公集》三十卷。 陈子龙 明代诗人。字人中、卧子、号軼符,又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与夏允彝等人结“几社”,与复社相呼应。明亡后,在抗清斗争中被捕,乘机投水死。其诗气势雄伟,被誉为明诗殿军。有《陈忠裕公全集》。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明代重要文学家、辞赋家。《明史》有传。字人中,又字卧子,号轶符、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选绍兴府推官。因招抚许都叛众有功、升兵科给事中,拒不赴职。清兵入关后,福王于南京称帝,陈子龙屡谏朝廷加强水师防御,不被采纳,甚为寒心,遂于弘光二年(1646)弃官归家。南京失陷后,与几社盟友联系反清义军,松江兵败,遁迹深山,削发为僧。因与夏完淳血盟举义事泄被捕,投水而死。善治诗赋、古文与骈文,取法秦汉之高古,魏晋之丽藻,唐宋之格调,复兴古学。其诗高华雄浑。晚年伤时感事,情怀沉郁,悲歌慷慨。存赋20篇,骚辞3篇,赋文4篇。早年赋作,大抵规摹魏晋六朝,重藻饰而乏意蕴。明末时事剧变,赋风趋于悲慨,《拟恨赋》、《释愁文》等讽刺伤时,刺佞悲贤,暴露官场虚矫倾轧,言辞激切,颇见锋芒。著有《陈忠裕公集》。 ☚ 陈元龙 陈维崧 ☛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Chen Zilong明代文学家。字卧子,一字懋中,又字人中,号轶符。晚年自号大樽,易姓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崇祯初,他参加了以张溥为首的复社,后又与夏允彝、徐孚远、周立勋等人结几社,与复社相呼应,以复兴古学相号召,企图挽救明王朝的危机。崇祯十年进士,初仕绍兴推官,擢兵科给事中。后事福王于南都,因为权奸所嫉,辞官归里。南明沦亡后,他积极参与抗清复明活动,事泄被捕,在解送途中赴水殉国。 ☚ 张溥 夏完淳 ☛ 陈子龙1608—1647明末文学家。字人中,又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崇祯进士。曾参与组织“幾社”。南明时任兵部给事中。后参加抗清斗争,失败被捕,投水而死。清乾隆间追谥“忠裕”。工诗,早期作品典重赡丽,有拟古倾向。崇祯以后,诗风沉郁,悲愤苍凉,多为感时伤事之作。骈文亦精,词更突出。有《陈忠裕公全集》三十卷。 陈忠裕全集 ☚ 髻山文钞 陈忠裕全集 ☛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字人中,更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崇祯十年(1637)中进士。曾与夏允彝等组织“几社”。南明弘光帝时曾任兵科给事中。南都失,遁为僧。寻以受鲁王部院职衔,结太湖兵欲举事,事泄被擒,乘间投水死,谥忠裕。其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其文学主张继承后七子传统,有复古倾向。著有《陈忠裕公全集》。 ☚ 傅山 曾异撰 ☛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明代文学家。字人中,又字卧子,号大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早年与夏允彝共结“几社”,以气节相高,名闻海内。崇祯进士,官兵科给事中,曾参与南明朝政。后结太湖军抗清,事泄被捕,投水而死。乾隆时追谥忠裕。有《陈忠裕公全集》。反对“公安派”、“竟陵派”文学主张,提倡继承“前后七子”复古传统。其诗初务典丽,有拟古倾向。崇祯以后,伤时感事,苍凉悲愤,风格一变,有“明诗殿军”之誉。词亦特出,早作风流婉丽,晚作沉痛缠绵,开后来三百年词学复兴之盛。又能骈文,享誉当时。 ☚ 张岱 张煌言 ☛ 陈子龙1608~1647Chen Zilongman of letters of the Ming Dynasty. Works: Complete Collection of Chen Zhongyu,etc.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卧子, 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 见朝政腐败辞职归乡。清军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 称监军。事败,避匿山中,结太湖兵抗清。事泄,在苏州被捕,乘隙投水死。善诗赋古文,尤精骈体,诗与吴梅村齐名,词以妙丽著称。曾与夏允彝等组织几社。其文学主张继承后七子传统,有复古倾向。后期所作诗歌,感时伤事,悲愤苍凉。著有《陈忠裕公全集》。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号大樽。明末松江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进士,选绍兴推官。曾与同邑夏允彝等结“几社”,与栋林、复社相应和。南京陷,他与夏允彝在松江起兵抗清,败后,避匿山中。后受鲁王部院职衔,结太湖兵抗清,事泄被捕,投水死。他作诗赋古文,取法魏晋,工于骈体,有复古派前后七子之传统。有《陈忠裕公全集》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