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大悲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陈大悲1887—1944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陈大悲
陈大悲陈大悲的画片剧 张大年 武汉文化史料(三)第104页 陈大悲 陈大悲1887—1944剧作家。浙江杭州人。早年加入文明戏班,是春柳社的重要成员。随着春柳社解体,开始提倡爱美戏剧。1921年5月,与沈雁冰、欧阳予倩等人组织民众戏剧社。同年11月又发起组织北京实验剧社,从事现代话剧实验及剧艺理论的探讨。曾与人合编《戏剧》月刊,合办人艺戏剧专门学校。著有剧作《浪子回头》《美人剑新剧》《良心》《爱国贼》《忠孝家庭》《维持风化》《幽兰女士》《英雄与美人》《西施》等。另有《爱美的戏剧》《表演艺术》等专著。 ☚ 李六如 郑正秋 ☛ 陈大悲 陈大悲1887.6.15——1944.8.12别名陈听奕。笔名有大悲、蛹公等。浙江杭县人。在苏州东吴大学读书时,经常参加文明戏演出活动。1911年加入文明戏班进化团,是春柳社的重要成员。春柳社解散后到北京,在《白话报》和《晨报》上写文章提倡爱美剧。1914年创作十五幕剧《浪子回头》,1916年创作七幕剧《美人剑新剧》。1920年创作五幕剧《良心》、五幕剧《英雄与美人》。1921年5月,在北京同沈雁冰、欧阳予倩等十三人组织民众戏剧社,接办五四运动后最早出版的戏剧刊物《戏剧》月刊。同年11月,又发起组织北京实验剧社。提出了“爱美的戏剧”的口号,在社会上大力开展非职业的业余演剧,重视戏剧的艺术表现。该年创作哑剧《说不出》、五幕剧《幽兰女士》和独幕剧《爱国贼》。1922年与蒲伯英合办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任教务长,自编讲义,创作独幕剧《假面具》和《平民的恩人》,出版理论著作《爱美的戏剧》。1923年创作独幕剧《忠孝家庭》、五幕剧《维持同化》。1924年创作独幕剧《虎去狼来》和五幕剧《父亲的儿子》。1928年在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任职,参加业余话剧演出。1929年创作五幕剧《五三碧血》、独幕哑剧《真解放》。1930年创作独幕剧《病夫》。1935年任上海剧院乐剧研究所副所长,创作五幕乐剧《西施》,导演《巧克力姑娘》,曾受到左翼戏剧界的批评。1936年在南京组织新华剧社。1940年,在汪精卫组织的伪政府外交部任职,后去武汉举办画片剧讲习会,创作电影剧本《潘巧云》、《西施》、《关云长忠义千秋》。他是我国话剧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对于开创期的戏剧理论、戏剧教育和戏剧创作等方面,都有一定贡献。 ☚ 陈模 陈北鸥 ☛ 陈大悲戏剧家。1887年生,1944年去世。浙江余杭人。1909年开始参加新剧演出活动。善演悲剧,常饰旦角。创作的剧本有《良心》、《英雄与美人》(1920)、《幽兰女士》(1921)等。积极推行“爱美的”戏剧运动,著有《爱美的戏剧》等理论著作。 陈大悲1887~1944Chen Dabeimodern dramatist,advocate of amateur theater,also named Chen Tingyi. Works: Heroes and Beauties,etc.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