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陈伯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陈伯吹1906—1997

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
著名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华书局、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中国作协理事等职。著有《畸形的爱》、《阿丽思小姐》、《华家的儿子》、《火线上的孩子们》、《儿童文学简论》等。
原名:陈汝埙
笔名:陈伯吹、伯吹、大孩子、白翠、百川、红孩子、冷翡翠、柏舟、柏翠、夏雷、翡翠

陈伯吹

心,和孩子们贴在一起——访陈伯吹奕听文学报1982年1月21日,文苑掇英第
113页
儿童文学的老园丁
六十年笔耕为儿童——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
伯吹
杨光裕 许光汉
查志华
文汇报1982年2月13日
解放日报1983年5月19日
“童心”未老笔更健——为陈伯吹从事儿童文学
六十周年而作
叔迁文学报1983年5月26日
陈伯吹小传
我和中华书局及《小朋友》
我的创作经历
陈伯吹
陈伯吹自传
叔迁
陈伯吹
陈伯吹
蒋心焕 朱德发
小溪流1980年1期
新闻研究资料1982年11辑
语文学习1983年6期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110页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第406页
小读者的大朋友陈伯吹叔迁编辑记者一百人第12页

陈伯吹

我与散文创作
幼师十年奠宏基——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
吹同志
陈伯吹
叔 迁
人民日报1986年1月22日
学前教育1984年1期
陈伯吹谈他的生平经历和文学生涯许豪炯 袁绍发采
访整理
新文学史料1990年2期
毕生从事儿童文学的陈伯吹
民国人物小传:陈伯吹
儿童文学家陈伯吹被推举为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杨乃藩
刘绍唐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编辑
部编
*传记文学1998年72卷1期
*传记文学1998年72卷3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7)第246页
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在上海逝世
陈伯吹三摇头
李维民主编
叶永烈
中国人物年鉴(1998)第234页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373页
陈伯吹

陈伯吹1906—1997

儿童文学家。笔名夏雷。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1927年出版报告文学《学校生活记》。1930年底主编《小学生》半月刊和“小朋友丛书”。“九一八”事变后创作反映爱国抗日的作品多种。1934年任儿童书局编辑部主任,编辑《儿童杂志》《常识画报》。1943年在复旦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与李楚材发起成立上海儿童文学工作者联谊会。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华书局、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著有长篇小说《畸形的爱》《华家的儿子》《火线上的孩子们》,童话《阿丽思小姐》《波罗乔少爷》《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短篇小说集《中国铁木儿》,诗集《礼花》,论文集《儿童文学简论》等,另有译作多种。有《陈伯吹文集》。

☚ 邵洵美   吴伯箫 ☛
陈伯吹

陈伯吹1906.8.13——

笔名有夏雷、柏翠、百川等。上海宝山人。童年家境贫困,小学毕业后即辍学当学徒。1921年毕业于县立甲级师范讲习所,此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这为他日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924年前后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写了反映乡村小学生活的报告文学集《学校生活记》。1925年后接触到各种进步思潮和书刊,思想逐渐趋向激进。1928年到上海后,发表了书信体小说《畸形的爱》(1929年)等。从1930年主编《小学生》半月刊开始,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大都结合现实,如《阿丽思小姐》(1932年)、《华家的儿子》(1933年)、《火线上的孩子们》(1933年)等,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政局的变化。抗战时期,除了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评论,还翻译了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并编辑《小朋友》等刊物,进行抗日爱国宣传。抗战胜利后,曾在上海组织上海儿童文学作者联谊会。建国后,他的儿童文学创作出现高潮,先后出版童话《一只想飞的猫》(1956年)、《从山岗上跑下来的小女孩子》(1956年),儿童小说《毛主席派人来》、《三千八百坎》,儿童散文集《战士和小八路》,诗集《礼花》等十余种作品集,还有《儿童故事研究》、《儿童文学简论》等著述。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园地上,他是一位重要的开拓者和辛勤的园丁。

☚ 陈纪滢   陈明中 ☛
陈伯吹

陈伯吹1906—Cen Bochui

儿童文学家和理论家。江苏宝山人。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1922年起在乡村小学办校并兼教职,1927年即创作以乡村小学生活为题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学校生活记》。因接受进步思想曾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28年流亡至上海,以写作谋生。1930年底被聘为北新书局的《小学生》半月刊主编,曾编辑《小朋友丛刊》及多种语言课本。“九·一八”事变后,创作童话《阿丽思小姐》和《波罗乔少爷》,前者揭露国民党“不抵抗主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塑造了天真活泼、聪明能干的小姑娘阿丽思的形象;后者通过对奇懒、奇脏、奇馋的波罗乔少爷的塑造,讽刺和嘲笑了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它们是陈伯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代表作。1934年起,他任儿童书局编辑部主任,同时在上海幼稚师范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专事创作与翻译,翻译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绿野仙踪》、《出卖心的人》等世界童话名作。1944年应聘到中华书局编《小朋友》,1946年与李楚材等人发起组织“上海儿童文学工作者联谊会”,1947年兼任《大公报》“儿童副刊”主编,1949年主编了《1948年儿童文学创作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陈伯吹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和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并继续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活动,其创作重心由对旧社会的讽刺批判转向对新中国儿童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先后发表了《中国的铁木儿》、《飞虎队与野猪队》等小说、《一只想飞的猫》、《骆驼寻宝记》等童话,出版了童话集《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散文集《三门峡工地上两少年》、《摘颗星星下来》、小说集《中国铁木儿》、诗歌集《礼花》等。其中《一只想飞的猫》将猫的生理特征与儿童的举止情态相结合,批评了骄傲自负、好高骛远的虚荣心;《飞虎队与野猪队》则反映少年儿童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的新风貌;《骆驼寻宝记》通过骆驼的拟人形象颂扬了埋头苦干、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些作品富于现实性和时代感,在艺术上,作者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素材和表现手法,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形成朴实、凝重、简明、自然的创作风格。
陈伯吹是我国成就卓著的儿童文学理论家,著有《儿童故事研究》、《儿童文学研究》、《作家和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简论》等专著。50年代提出的儿童文学作家应具有一颗“童心”的理论,对我国儿童文学创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伯吹捐款5.5万元,设立“儿童文学园丁奖”,为我国儿童文学事业做出了宝贵贡献。

☚ 科学文艺   高士其 ☛
陈伯吹

陈伯吹1906—Chenbochui

现代儿童文学家,江苏省宝山县(今属上海)人。16岁当小学教师,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27年中篇小说《学校生活记》出版。曾任儿童书局编辑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人民出版社编审、上海儿童出版社副社长等,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陈伯吹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作品主要有《阿丽思小姐》、《一只想飞的猫》、《桔灯的故事》、《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小工程师们》、《安琪儿夜游记》等等。这些作品塑造了众多各具性格特征的儿童形象,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儿童生活,情节生动曲折,使小读者受到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和高尚情操的熏陶。此外他还著有儿童文学理论专著《儿童文学研究》、《作家和儿童文学》等等。

☚ 吴伯箫   吴组湘 ☛
陈伯吹

陈伯吹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散文家。生于1906年。曾用笔名夏雷、夏日葵等。上海人。1924年,陈伯吹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学校生活记》。1928年,创作了书信体小说《畸形的爱》和叙事诗《誓言》。1930年,担任北新书局出版的《小学生》半月刊主编。1934年,主编《儿童杂志》与《常识画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陈伯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小说《华家的儿子》、《火线上的孩子们》等,童话《阿丽思小姐》、《波罗乔少爷》等作品。1942年秋,陈伯吹离开上海,来到四川北碚,旅途中创作了散文集《赣南散记》和杂感集《魔鬼吞下了炸弹》。1943年至1945年,创作了《嘉陵江上的纤夫曲》、《嘉陵江千人大合唱》等作品,还翻译了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童话诗,以及一些有关儿童文学的论著。解放战争期间,陈伯吹的主要创作有:童话《甲虫的下场》、《井底的青蛙》等,小说《亲爱的山姆大叔》,散文《看画廊去》等等。半个世纪以来,陈伯吹曾先后担任过大夏、夏旦、约翰、震旦、华东师大、北京师大等学校的教职,还担任过国立编译馆、中华书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审,以及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以后,陈伯吹出版有短篇小说集《中国铁木儿》、童话集《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散文集《从山冈上跑下来的小孩子》、诗集《礼花》、论文集《儿童文学简论》等等。陈伯吹几十年来辛勤笔耕,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陈白尘   陈残云 ☛
000023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