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沁园春 丁酉岁感事》·陈人杰
陈人杰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星辰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这是一首抒写爱国情怀的词章。 1234年,蒙古与宋联合灭金。开始,蒙古先约宋攻金,金亡后,蒙古却趁宋收复西京洛阳时,进行袭击,宋军败还,自此揭开了蒙古军侵宋的战幕。两淮、荆襄一带,经常受到蒙古军的侵袭。丁酉岁,即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蒙古兵自光州、信阳进至合肥。战争使人民流离失所,朝廷惊惶失措。面对这一危急形势,作者不禁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激奋人心的词篇。 词上片,写局势的危急。 起首三句,说北宋覆亡已百年有余,中原故土始终没有收复。“青毡未还”,典出《晋书·王献之传》: “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 ‘偷儿,青毡吾家旧物,可特置之。’”这里用以比喻中原故土。“东帝”,在楚地,这里指南宋王朝。“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刘表,汉献帝时的荆州刺史。深源,东晋穆帝时的中军将军、扬州刺史,作者用这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空谈坐观时变或轻易出师北伐,都会使中原恢复的机会失之于弹指之间。“年年冰合,在在风寒”,以气候的寒冷,比喻局势的艰危! 下片,抒发作者自己建功立业、立志报国的豪情。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是说“和”、“战”都不可轻易处之,置身江南(“江沱”)未必能长久地宴安游乐。至于作者自己,“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如大鱼(鳣鲸)失水,空有立功封侯的决心;奸佞(“虎豹”)当道,即使有“平戎”之策,有恢复中原故土之大计,也无法上达皇帝知道。尽管如此,作者并未完全失望,他提出: “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麒麟阁,为汉初萧何所造,汉宣帝为中兴之主,图功臣霍光、张安世等11人于阁上。这里,作者表示,自己虽说是个文人(儒冠),但亦有提剑杀敌、建功立业、做一名留名麒麟阁上的中兴人物的抱负。 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沁园春 丁酉岁感事》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②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③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④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⑤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⑥平戎策就,虎豹当关。⑦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⑧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⑨ 【注释】 ①丁酉岁:理宗嘉熙元年(1237)。②“神州”两句:典出《晋书·桓温传》。西晋时,王衍任宰相,正值匈奴入境。王衍清谈误国,丧失许多国土。桓温责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王衍的字)诸人不得不任其责。”神州,古称中国。陆沉:大地无水而沉,比喻国土为外敌占领。青毡:典出《晋书·王献之传》:“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盗惊走。”后因以“青毡”为封建文人故家旧物之代称。此借代中原失地。③北州:指北方。东帝江山:战国时,齐湣王称东帝,自恃国力,不审时势,后被燕将乐毅所破。此处喻岌岌可危的南宋。④刘表坐谈:三国时,曹操进攻柳城,刘备曾劝荆州牧刘表袭击许昌,刘表不听。后表为坐失良机而懊悔不已。曹的谋士郭嘉说:“(刘)表坐谈客耳!”(《三国志·魏志·郭嘉传》)。深源轻进:典出《晋书·殷浩传》。东晋殷浩字渊源(唐代因避高祖李渊讳,改“渊”为“深”)。殷浩虽都督五州军事,但只善于谈论,徒负虚名。前秦符健死,殷浩想趁机收复中原,用羌人姚襄为先锋。姚叛变倒戈,殷浩仓皇弃军而逃。⑤江沱(tuo驼):代指江南一带。江:长江。沱:指长江支流。《诗经·召南·江有汜》云:“江有沱。”⑥鳣(zhan沾)鲸失水:语本贾谊《吊屈原文》:“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受制于蝼蚁。”鳣鱼和鲸鱼都是体积巨大的鱼。⑦“平戎”两句:平戎策,指抗金条陈。“虎豹”句:语本宋玉《招魂》:“虎豹当关,啄害下人些。”⑧渠:第三人称,他或他们。“更剔”句: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剔:挑。⑨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画功臣霍光等十一人的肖象于麒麟阁上,以表扬其功绩(《汉书·苏武传》)。 【译文】 中原国土沦丧于敌寇之手,已经百年,久久不得恢复,这究竟是谁的过错?可叹北方的众多豪杰如今已寥若晨星,难以相遇;南宋的半壁江山,也如落日西风,危在旦夕。像刘表、殷浩辈或坐谈保守,或用兵冒进,皆常使恢复大业受挫于瞬间。伤心国事,我深感年年如严冰封合,处处似风冽刺骨。那些文武大臣,热衷和战之论,令人难解纷扰。他们耽于宴乐也未必能长久偏安江南。可叹我空有建功雄心,而无用武之地;想上书陈述治国大计,然奸人当道,君子不察。真是小人无谋,难振人心啊!其实国事还可有所作为,所以我夜里常常挑灯看剑,矢志为国杀敌。难道只有武将才能报国立功,而一介书生的肖象就不能在麒麟阁上出现? 【总案】 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蒙古大军举兵南下,进攻蜀、襄江、江淮等地,宋军战多败绩。其时南宋朝廷已腐败不堪,军心动摇,人心惶惶,国政近于倾覆。陈人杰身处国难当头之际,一腔热血有志抗敌。他审时度势,痛恨祖国大好河山沦陷,慨叹有志救国解难的豪杰志士存之寥寥,对当政者或是空谈软弱,或是轻率冒进也流露出极为怨愤之情。作者身为布衣儒冠,却也深夜不寐,挑灯看剑,渴求以身殉国,为国解难。全词格调凝重,气势回旋往复。词人寄慨于现实,既感痛国势危殆,前途渺茫,又不甘沉沦,欲以奋进。词作融古今史事为一体,从深沉而博大的历史反思中,激发起词人不平之情。起首发问,语调低沉;结拍反问,则气势扬起,前后呼应,颇能见出词人的激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