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陈亮《水龙吟·春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陈亮《水龙吟·春恨》

陈亮

春恨

闹红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注释】

闹红:一本作“闹花”,形容百花盛开。平莎:平原上的莎草,或说平整的草。茸嫩:形容初生之草十分柔嫩。金浅:指嫩柳的浅淡金黄颜色。迟日:春日昼长,故曰“迟日”。阁雨:把雨止住。阁,同搁,停止。芳菲:芳华馥郁。斗草:古代女子的一种游戏。此处指妇女春游。罗绶:罗带。分香:指解罗带散发出香气分散。翠绡:翠绿的丝巾。封泪:指丝巾裹着的泪痕。子规:杜鹃鸟,鸣啼凄厉。

【鉴赏】

本词别本题作“春恨”,是借春日登楼有感,抒发思念中原失地的怀远之情。

上阕开始,作者以赋的笔法来描绘春光,先是勾勒出一个繁花似锦而又十分幽深的居处。高楼掩映在花开深处,春风轻轻柔柔,画帘半卷半掩。“闹红”百花盛开之意,“深处”二字将层楼与喧嚣的人世隔离开来,词句生动的表达出层楼的隐蔽幽静。接着“春归翠陌”六句,淋漓渲染春光之明媚与气候之宜人:春回大地,小径两旁碧绿伸展,平野上生长出成片的嫩草,杨柳垂满淡淡的浅黄。长长的春日,催放着缤纷的花;淡淡的云彩,刚收住轻飞的雨,天气轻寒轻暖,温和宜人。但至“恨芳菲”末几句,词意来了一个大转折:只恨如此芬芳馥郁、景色迷人的大好春色,却无人欣赏,全都付给了黄莺和飞燕。作者写到这里,仿佛让我们感受到这样一幅画面:闹花深处的一檐红楼,画帘卷处隐现的一个倩影,在明丽的春景中,却是一次次寂寞的凭栏。也有些评论认为,此词写的不是儿女情的“春恨”,而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种“春恨”,它寄寓着对祖国南北分裂,国耻未雪,家仇未报的悲愤。

下阕承上阕之意,写楼上之人思念北方的中原故国。“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寂寞时登高凭栏,勾起的只是对远方的忆念,面向南楼,听着有一声声归雁的哀鸣。“南楼”一典,指东晋元老重臣庾亮镇守武昌,秋夜登南楼的故事!暗取其抵御外侮之意。作者写到这里,感今忆昔。“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春日里,曾与远人抽钗斗草嬉笑,驾着青丝勒马的轻车漫游,但这一切风流的日子都已成过眼云烟。“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你赠与我熏香的罗带,那翠色的丝巾上还有你的泪痕,那里包含着你多少幽怨。“金钗斗草”、“罗绶分香”两句以对比的方式,表现出登楼人离乱前留下的美好记忆和如今的痛苦心情,借男女别情来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怀念与怅恨。最后三句从“念远”回到现实之中,“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意思是子规的一声声鸣啼,将我从幻梦中惊回,眼前看到的还是那一弯初升的淡月,一抹袅袅的疏烟……“又是”二字,加重了“春恨”的分量,写出作者寂寞销魂的凄苦心境,给读者留下无限的幽想余思。

全词意境凄婉,柔丽中蕴含着一股刚劲之气。在这首词中,作者与抒情主人公时分时合,或虚或实,使作品隐约曲折、耐人寻味,艺术效果不在壮怀激烈的言词之下。刘熙载《艺概》认为本词有政治寄托,非一般春怨闺思。


陈亮《水龙吟·春恨》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陈亮《水龙吟·春恨》

陈亮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本词抒写春恨。上片恨今日芳菲世界,游人未赏,付与莺燕;下片恨昔年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

一起用“闹”字渲染花的精神情态,同时总摄春的景象,不输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句,加上东风软(和煦),更烘托出春光明媚,春色宜人。翠陌,翠绿的田野;平莎茸嫩,平铺的嫩草,用茸嫩形容初春的草,贴切恰当;垂杨金浅,浅黄色的垂柳。迟日催花,春日渐长,催动百花竞放;淡云阁雨,云层淡薄,促使微雨暂收;轻寒轻暖,不寒不暖,气候最佳。这些都是春归大地后带来的春景、春色。荟萃如此多样的美好景色,本可引人入胜,使人应接不暇而流连忘返。可是歇拍四句却指出:在今朝,游人未曾赏玩这芳菲世界,只能被啼莺语燕所赏玩。莺燕是“能赏而不知者”(《草堂诗余正集》沈际飞语),游人则为“欲赏而不得者”(同上)。鉴于世情人事如斯,尚有何心踏青拾翠!过片两句,因寂寞而凭高念远,向南楼问一声归雁。从上片看,姹紫嫣红,百花竞放,世界是一片喧闹的,可是这样喧闹的芳菲世界而懒得去游赏,足见主人公的处境是孤寂的,心情是抑郁的。雁足能传书信(见《汉书·苏武传》),于是鸿雁充当了信使,因为征人未回,向南楼探问归雁消息。金钗三句,谓昔年赏心乐事,而今已如风消云散。金钗斗草,拔金钗作斗草游戏。宗懔《荆楚岁时记》:“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蠲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青丝勒马,用青丝绳做马络头。古乐府《陌上桑》:“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罗绶三句,谓难忘别时的恋情,难禁别后的粉泪,难遣别久的幽怨。罗绶分香,临别以香罗带贻赠留念。秦观《满庭芳》“罗带轻分”,亦此意。翠绡封泪,翠巾裹着眼泪寄与对方,典出《丽情集》记灼灼事。几多幽怨,数不清的牢愁暗恨。正销魂三句,有两种断法,一断在“魂”字后,另一断在“又是”后,两者都可,而后者较恰当。因为一结要突出“又是”之意,用“又是”领下面两句,由于又看到了与昔年离别之时一般的疏烟淡月、子规声断,触发她的愁绪而黯然销魂。子规,一名杜鹃,相传古代蜀君望帝之魂所化。(《华阳国志·蜀志》)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动人们别恨乡愁。

这首词上片,作者几乎倾全力渲染春景的无比美好,而歇拍三句,却来一个大转跌,指出人们以不能游赏美好的春景为憾事,以如此芳菲世界被莺燕所占有为惋惜,才领会前面之所以倾全力描绘春景者,是为了给后面的春恨增添气势。盖春景愈美好,愈令人惆怅,添人愁绪,也就是春恨愈加强烈。杜甫所谓“花近高楼伤客心”(《登楼》),“感时花溅泪”(《春望》),即为此种思想感情的反映。下片似另出机杼,独立成篇,其实不然,它是全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上下片有岭断云连之妙。上片因春景美好反而引起春恨,这是客观景物与内心世界的矛盾,而所以铸成此种矛盾的,伤离念远是一个主要因素,下片就是抒写离愁别恨的,因而实与上片契合无间。从赏心乐事的一去不返,别后别久的十分怀念,别时景色的触目销魂,在在刻画主人公的感情深挚。可是作者是一位“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黄宗羲《宋元学案·龙川学案》)的铁铮铮汉子,他写作态度严谨,目的性明确,每一首词写成后,“辄自叹曰,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叶適引陈亮语)。所以很难想像他会写出脂粉气息浓郁的艳词。据此,才知下片的闺怨是假托的,使用这类表现手法在诗词中数见不鲜,大率以柔婉的笔调,抒愤激或怨悱的感情。此种愤激之情是作者平素郁积的,而且与反偏安、复故土的抗金思想相表里,芳菲世界都付莺燕,实际的意思则是大好河山尽沦于对手。为此,清季词论家刘熙载评这几句词:“言近旨远,直有宗留守(宗泽)大呼渡河之意。”(《艺概》)以小词比壮语,不觉突兀,是因其精神贴近之故。

陈亮传世的词七十多首,风格大致是豪放的,所以明代毛晋说:“《龙川词》一卷,读至卷终,不作一妖语、媚语,殆所称不受人怜者欤!”(《龙川词跋》)后来他看到本篇及其他六首婉丽之词,修正自己的论点,曰:“偶阅《中兴词选》,得《水龙吟》以后七阕,亦未能超然。”(《龙川词补跋》)其实毛晋本来的论点还是对的,无须修正。作家的作品,风格、境界可以多样。陈亮词的基调是豪放的,但也出现一些婉约的作品,毫不足怪。苏轼《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辛弃疾《摸鱼儿·暮春》,情调岂不缠绵凄婉,但毕竟与周(邦彦)、秦(观)不同,苏、辛和陈亮的词,和婉中仍含刚劲之气,所谓骨子里还有刚的,关于这一点,明眼人不难辨认得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