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陇南影子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陇南影子腔

陇南影子腔

戏曲剧种。流行在甘肃南部西和、礼县、康县、宕昌和武山等县,原为皮影,20世纪50年代后被搬上舞台。陇南皮影俗称灯调。清代中叶复兴班艺人杨鼎1805~1881抄传的55种剧本中,有从秦腔、汉调二簧、四川高腔等剧种移植的剧本。灯调现知有传统剧目近300种。1958年, 西礼县(今为西和县和礼县)群众业余艺术学校师生用皮影戏腔调创作演出了《一场斗争》,首次将皮影搬上舞台。1959年, 西礼秦剧团创作演出了以皮影戏唱腔演唱的《碧血西城》、《山林血案》两部大戏,分别参加了甘肃省和天水地区的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碧》剧获省级创作奖和演出优秀奖。同年,天水地区五一秦腔剧团以影子腔音乐创作演出了 《雌雄剑》。1960年, 西礼剧团创作演出了 《樊秀才》, 天水专署定名为 “陇南影子腔”,结束了原来的 “西礼戏”、“梅花调”、“民间秧歌戏”、“影子戏”等诸多称谓。陇南影子腔基本属梆子腔系统,有老东调、梅花调、正调等流派。各流派的演唱同中见异,大体一样。人物上场念引子、坐场诗,下场则用 “冒”, 即一唱众和,俗称“满台吼”,故素有“上场引子下场冒”之说。

☚ 玉垒花灯戏   甘肃皮影戏 ☛
000031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