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陆志韦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陆志韦1894—1970浙江吴兴(今湖州)人 陆志韦
陆志韦
陆志韦 陆志韦1894.2—1970.11.21曾用名陆宝琦。浙江吴兴人。1910年考入东吴大学学习。1913年毕业后在该校附中任教。1915年赴美国留学,在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燕京大学教授、系主任,后任燕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1920年开始新诗创作,曾自印诗集《不值钱的花果》。1923年7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诗集《渡河》。尔后又自印诗集《渡河后集》(1932年)、《不酉小唱》。他是中国“第一个有意实验种种体制,想创造新格律的”诗人(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他认为长短句最能表达感情,主张舍去平仄自采抑扬,主张“有节奏的自由诗”和“无韵诗”。他在这种理论主张指导下创作的诗歌,风格清淡,别具一格,但未受到当时诗坛的重视。只有朱自清1935年在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时,选了他的《小船》等诗7首,并在《诗话》一文称赞他“实在是徐志摩氏等新诗格律运动的前驱”。以后转而专攻心理学和语言学。抗战期间,在北平因同情和支持爱国学生运动,被日寇逮捕入狱。建国前夕为保护校内进步学生和地下党员。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坚决斗争。1949年后从事语言研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等。并出版语言学著作《北京话单音词词汇》(1951年)、《汉语的构词法》(1957年)等。 ☚ 陆华柏 阿垅 ☛ 陆志韦1894~1970年又名陆保琦, 浙江吴兴人。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15年留学美国,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后任燕京大学校长。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1955年任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陆氏一生研究汉语音韵、 语法和心理学。 音韵方面的著作有《古音说略》、 《诗韵谱》, 论文 《征广韵五十一声类》、《释中原音韵》等。其他方面有 《汉语的构词法》、《北京话单音词词汇》、 论文 《对于单音词的一种错误见解》 等。 陆志韦 陆志韦1894—1970别名陆宝琦。浙江省吴兴县人。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15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汉语史研究组组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他一生勤奋治学,著述颇丰。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著有《北京话单音词词汇》、《汉语的构词法》(主要执笔人)两部专著及一些论文。《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一书,体现了作者对汉语语法的新颖见解。书中提出了“同形替代法”的原则。提出一个语言成分是不是词,“要用这 ‘同形替代’ 的原则来把它分析。分析到不能再分析了,所得到的语音符号叫做‘词’。‘词’ 是同形替代的法子的最后产品”。同时,书中还说明 “互相替代的成分不单要属于同一个词类,并且意义要相仿佛。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说,它们在整个格式里占有同等的地位”。在词类问题上,作者认为汉语词的分类不能一味摹仿西方语法,要根据汉语的实际; 认为汉语分别词类最重要的标准应当是一个词在句子里最普通的地位,其次是它自身的意义。这些看法对汉语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汉语的构词法》一书,是现有的对构词法和分词标准研究得最为深入的一部专著,在语言学界影响很大。书中使用了结构分析方法——扩展法作为确定汉语词的界限的形式标准,摆脱了传统语法中 “词义”“概念”等意义尺度的束缚,提出了并列、重迭、偏正、后补、主谓、动宾、前置成分、后置成分等汉语构词法的基本结构类型。对汉语构词法的研究和汉语构词学体系的建立,都有很大的贡献。除语法外,在音韵学、心理学以及文字改革等领域也有不少著述,并有一定的建树。参见“汉语的构词法”。 ☚ 郭绍虞 周迟明 ☛ 陆志韦中国语言学家。浙江省吴兴(今湖州市)人。生于1894年2月,卒于1970年11月。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13年任中学语文教师。1915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大学校长。1937年任中国心理学会主席。1929年、1936年两次修订比奈—西蒙智力测验。1949年后继续主持燕京大学工作。1952年调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后属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在语言学方面的贡献涉及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其主要著作有:《遗忘的条件》(1922)、《中国儿童的无限制联想》(1932)、《证广韵五十一声类》(1939)、《三四等及所谓“喻化”》(1939)、《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1940)、《古音说略》(1947)、《诗韵谱》(1948)、《释中原音韵》(1946);《北京话单音词词汇》(1951)、《汉语的构词法》(1957)。 陆志韦 187 陆志韦1897—1970语言学家、教育家。浙江吴兴人。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15年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教授、燕京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中国科学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语言学研究,任一级研究员、汉语史研究组组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杂志社编委等职。他学识渊博,在语言学研究上造诣很深,对汉语音韵史、汉语语法、文字改革等方面均有建树。著有《古音说略》、《诗韵谱》、《〈说文解字〉读若音订》、《古官话音史》、《北京话单音词词汇》、《汉语的并立四字格》、《汉语的构词法》等。 ☚ 赵元任 罗常培 ☛ 陆志韦 陆志韦1894—1970Luzhiwei中国心理学家、语言学家。1913年任中学语文教师。后留美专攻心理学,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心理系教授。1925年任燕京大学心理系主任兼教授,1936年任该校校长兼心理学教授。1952年转而研究汉语音韵学并从事汉字改革工作,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 艾伟 萧孝嵘 ☛ 陆志韦 陆志韦1894—1970中国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15年留学美国,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校教授,燕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校长。1937年任中国心理学会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一生从事心理学和汉语音韵、语法的研究。前期致力于实验心理学、系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曾改进艾宾浩斯曲线,两度修订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主要论著有《遗忘的条件》(博士论文,1920年)、《社会心理学新论》(1924年)、《中国儿童的无限制联想》(1932年),译著有《教育心理学简编》(桑戴克著,1926年)。 ☚ 吴南轩 郭一岑 ☛ 陆志韦 陆志韦1894—1970中国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留学美国,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校教授,燕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校长。1921年任中华心理学会研究股主任,1937年任中国心理学会主席。前期致力于实验心理学、系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曾改进艾宾浩斯曲线,两度修订比内-西蒙智力测验。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文改会委员,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一生从事心理学和汉语音韵、语法的研究。主要著作有《社会心理学新论》、《遗忘的条件》、《中国儿童的无限制联想》、《古音说略》、《诗韵谱》等。 ☚ 汪敬熙 郭一岑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