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附肢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附肢appendage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体节侧面成对的分节管状物。各附肢的两个相邻环节间有关节及关节膜相连,整个附肢及其各节都靠肌肉活动。原始的附肢是运动器官,但在各类群中或在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附肢已转化成不同功能的器官。昆虫胚胎期除头前叶和尾节外,每个体节都可能有一对附肢(图1)。孵化前或在胚胎期,一些附肢消失。附肢一般不超过7节,多数为6节。每节都有一定的名称。昆虫学中,昆虫附肢采用了与节肢动物不同的名称,以足为例,按其同源关系,可对照如下表:
基肢节在基部和体壁相连,其余部分统称为端肢节; 基肢节的内叶为基内叶(basendite),其外叶为上肢节(epipodite)(图2)。
按各附肢所处体段,可分为头部附肢、胸部附肢和腹部附肢三类。 头部附肢 演变为感觉及取食器官,包括: ❶触角(据头部组成的六节学说); ❷上颚,为附肢的基肢节,端肢节已消失; ❸下颚和下唇,仍保留着原始基肢节与端肢节的构造。下颚的轴节、茎节与下唇的后颏、前颏同源于附肢的基肢节。下颚的内颚叶、外颚叶与下唇的中唇舌、侧唇舌同源于附肢的基内叶。下颚须、下唇须为附肢的端肢节。 胸部附肢 见胸足。 腹部附肢 一般包括行动器官,外生殖器和尾须。 在无翅亚纲中,缨尾目石蛃科第2~9腹节各有一对,包括一块位于腹侧面的肢基片(coxite)及其后端外侧着生的一根可活动的刺突,内侧有1~2个伸缩泡(图3)。刺突相当于附肢 的上肢节,用以支持腹部,可辅助行动。伸缩泡的来源尚不明确,雌虫第八、九腹节无伸缩泡,但在肢基片的内角有一根细长的生殖突,两节的4个生殖突合成一个产卵器(图4a)。生殖突可能代表基内叶或端肢节;雄虫第八、九腹节包括一个大的肢基片和一个刺突。阳茎是第九腹节后面的膜向外的突出物,不是附肢,而基部常围有一对生殖突(图4b)。弹尾目腹部有三对附肢,即粘管、握弹器和弹器,分别位于第一、三及第四或五节上。
1.基肢节;2.基内叶;3.上肢节;4.端肢节;5.底肢节;6.坐肢节;7.股肢节;8.胫肢节;9.跗肢节;10.趾肢节 (仿R.E. Snodgrass)
1.腹板;2.肢基片;3.刺突;4.伸缩泡(仿R.E. Snodgrass)
(仿Snodgrass) 有翅亚纲成虫除外生殖器及尾须外,一般无附肢,但在幼虫期有行动用的附肢,如蜉蝣目、广翅目、脉翅目、鞘翅目、鳞翅目、长翅目、膜翅目等的幼虫。鳞翅目幼虫通常有5对腹足,着生在第三至六和第十腹节上,第十腹节的腹足又称臀足。腹足筒状,末端有能伸缩的泡,称跗掌或趾。跗掌末端有成排的趾钩,它的数目和排列形状是幼虫分类常用的特征。 附肢appedixes附属于动物躯干部成对的器官。具有运动、呼吸、捕食、咀嚼、感觉等功能。如脊椎动物(除圆口纲外)具附肢两对,鱼类为胸鳍、腹鳍;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为前肢、后肢。无脊椎动物常有附肢多对,如多毛类的疣足;节肢动物附肢的形态、功能多样化,常特化成口器、触角、胸足、腹足等。 附肢 附肢fuzhi一般指着生在动物身体上有运动或其他功能的器官。如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动物身体两侧的疣足,节肢动物门各纲动物的触角、胸足、腹足和脊椎动物的胸鳍、腹鳍与前肢、后肢,均可称为附肢。 ☚ 体温 前肢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