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森纳980—1037Avicenna即伊本·西拿。阿拉伯医学家、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学家。塔吉克人,生于古波斯布哈拉城附近。幼年能背诵《古兰经》,了解阿拉伯文法和文学,酷爱医学。在医学上丰富了内科学的知识,把许多新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并重视住宅、衣服和营养卫生。被誉为“医中之王”。在哲学上属于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徘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认为永恒存在的物质不是真主创造的;但也吸收“新柏拉图主义”的说法,主张从真主的源泉中“流”出精神,精神将形式赋予质料,然后形成万物。一生写有九十九部著作,包括哲学、医学、几何学、天文学、教义学、语言学和艺术等。主要著作《医典》为医学百科全书,十二至十六世纪一直被西方医学界视为权威著作。还著有哲学百科全书《知识之书》(一译《治愚书》)和《隐喻故事》等。 阿维森纳 本名伊本·西拿,“阿维森纳”是欧洲人称呼他的拉丁名字。古代阿拉伯著名的医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医中之王”。生于中亚布哈拉附近的阿富沙那镇(今苏联乌兹别克境内)。曾因治愈萨曼王朝统治者的疾病,获准在王家图书馆阅览藏书。他博学多才,通晓天文、哲学、文学艺术,对医学尤其精通。著有《医典》5卷,共约100万字。集古希腊和阿拉伯医学之大成,堪称医学百科全书。12世纪,被译成拉丁文,后来一再重版,成为西方医学的指南。直至17世纪,仍被欧洲大学采用为教材。其哲学思想徘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有《治疗论》等哲学著作。 阿维森纳阿拉伯医学家,属亚里士多德学派。公元980年生于波斯博卡拉,1037年卒于哈马丹。16岁开始写医学论文,18岁在医学界显露头角。32岁完成医学著作《医学原理》。后编写完成巨著《医典》共100万字,分5大卷,对当时所有的医学知识加以整理和注释,12世纪由西班牙人杰拉德译成拉丁文,广为流传于15、16世纪。著述有90多种。 阿维森纳 ☚ 伊本·西拿 直鲁古 ☛ 阿维森纳Avicenna阿拉伯哲学家、医学家、自然科学家、文学家伊本·西拿的拉丁名。见“伊本·西拿”。 阿维森纳 阿维森纳阿维森纳(Avicenna,980~1037年)阿拉伯最有名的医家,还是哲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他被誉为“第二大师”(意即亚里斯多德后第二大师)、“医中之王”等。他的全名为Abû Al al-Hussein ibn Abdallâh ibn Sinâ,拉丁名为阿维森纳,而“ibn Sina”(伊本·辛纳)有“中国之子”的含义。他博学多才。 阿维森纳一生,历经几度兴衰。生于中亚地区布哈拉的阿芙深纳,父亲是一名税吏。他所居住的中亚,封建性的宗教统治开始得较晚,所以,对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他10岁便可记诵《古兰经》,后又学法律、数学、物理、哲学等。16岁学医,约在18岁,已开始在医学上崭露头角。由于治愈曼苏尔王子的病,被允许阅览皇家图书馆的许多珍本书和稿本。21岁时已编写他的第一部除数学以外的百科全书。后被任命为哈马丹王的大臣。由于哈马丹和伊斯伐汗之间的战争,他曾被囚禁,几遭杀身,后因受到伊斯伐汗王子的赏识,被任命为文学和科学顾问,由于生活放荡不羁和过劳,58岁逝世。他除写出20部关于科学、哲学、天文学、语言诗歌的书籍以外,还写出与之等量的医学著述。医史学家列克莱(Leclere)称赞阿维森纳是一个“智慧的化身”,奥斯勒(Osler,W.)称他是“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阿维森纳的主要医著是《医典》(Canon),全书约100万字,共分5卷,卷1总论,卷2本草;卷3论从头到脚的病和治疗;卷4论全身病; 卷5为药学。此书十二世纪时由杰拉德(Cremonaian Gerard)译成拉丁文,更经犹太学者为之注释,很快便流行于欧、亚两洲许多地区,被医家奉为经典。十五世纪内共出版161次,16世纪又再版20多次,并被阿拉伯语国家和欧洲医校采为教本达八百余年之久。例如,十五世纪的莱比锡大学,十五世纪蒙培利埃大学和罗文大学等等,均把它列为必修课程。《医典》中包括对生命,疾病和死亡的各种论述。治疗主要包括养生、药物、手术、水疗、日光疗、空气疗、尿道注药、阴道填塞、口服麻醉等。书中许多论述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诸如精神和生理状态、住房和饮水选择、饮食与年龄、气候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等等,其中不少见解具有深湛的洞察力。他提出传染病是由于肉眼不可见的病原体所致,记述了用疟疾治疗精神病;他对脑炎症状的记述,即使到近代也几乎无需做更多的修正,并把脑炎同其它急性病中的虚性脑膜炎做了鉴别;他记述了两种不同型的面瘫,一种源自中枢,一种源自周围神经。他记述了幽门狭窄、胃溃疡、三叉神经痛、乳癌、肿瘤、阴囊积水等等。还详细地记述了黄痘,注意到黄疸可能是由于血液堵塞或“血液坏腐”,或蛇、虫咬,或摄食毒物所致。他记述了用汞蒸气吸入和汞涂擦剂治疗梅毒。还记述了虹膜的扩大和收缩,记述了眼睛的六块动眼肌肉,以及泪管的功能。他的书试图把当时所有的医学知识都搜罗进去,试图把从基础理论到临床的全部知识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真可说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Sigerist,H.E.)说阿维森纳的著述的价值不完全在于枝节上的临床记述,主要是它给医学创立了系统,更善于把逻辑学应用到医学,使学医的人有所遵循; 卡斯蒂格略尼(A.Castiglioni)说《医典》中的临床诊断之清晰,对症处方之准确,医理阐述之透彻,以及思维结构之合乎逻辑,直到十七世纪末,仍为无可争辩的医学权威之著。饶有兴趣的还有《医典》中的不少记述具有受中国医学影响的线索,例如,其中所记的48种脉象,35种与中医脉象相同; 又如关于糖尿病患者的尿味是甜的,高热病人的循衣摸床征象,以及不少药物的来源等等,颇值得进一步研究。 阿维森纳的著述也存在不少误谬和不妥之处。例如,他在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上主要沿袭盖仑的旧说;他一方面表现了关于世界非神所创造的,自然现象有其规律性的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也有相当浓厚的神秘论色彩,并且在治疗上也采用了不少不合理药物。 ☚ 艾萨·伊本·阿里 纳菲斯 ☛ 阿维森纳 ☚ 伊本·西拿 阿伯拉尔 ☛ 0000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