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a1be2(名)❶上了年纪的父亲。 ❷伯父。 阿伯ābēh丈夫的哥哥(方言一般跟着孩子叫,用于背称。面称叫“阿兄”):恁~真无闲lǐn ābēh zīn bbóyíng(你伯父很忙)。宋·陶岳《五代史补·世宗问相於张昭远》:“[李濤弟]澣娶禮部尚書竇寧固之女,年甲稍高,成婚之夕,竇氏出參,濤輒望塵下拜。澣驚曰:‘大哥風狂耶?新婦參阿伯,豈有答禮儀?’[按]妇人呼夫之兄为伯,唐有之矣。”《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翠蓮就道:‘阿伯三個鼻子管,不曾捻着你的碗。媳婦雖是話兒多,自有丈夫與婆婆。’” ◇ ❶伯父:阮~牵成我成人ggǔn ābēh kānsíng gguǎ zniáláng(我的伯父培养我成人)。 ❷对中年男人的尊称。 阿伯二2989①名祖母。闽语。福建顺昌〖 〗。②名伯父。⑴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⑵官话。福建南平〖 〗。⑶吴语。上海松江。江苏常州。浙江定海、舟山〖 〗。◇ 《海上花列传》第五二回:「我爷娘刚刚死仔三个月,~就出我个花样,一百块洋钱卖拨人家做丫头。」⑷客话。福建永定下洋〖 〗。广东梅县〖 〗、惠州市区〖 〗、东莞清溪〖 〗、中山南蓢合水〖 〗。⑸粤语。广东广州〖 〗、江门白沙〖 〗、台山台城〖 〗、开平赤坎〖 〗。香港新界锦田〖 〗。澳门市区〖 〗。广西陆川〖 〗。⑹闽语。福建浦城石陂〖 〗、福清〖 〗、寿宁〖 〗、仙游〖 〗、沙县〖 〗、永春〖 〗、厦门〖 〗。广东揭阳〖 〗、潮州〖 〗、汕头。台湾〖 〗。③名父亲。⑴西南官话。四川邛崃〖 〗。⑵吴语。上海〖 〗。上海松江。江苏常州、吴江。浙江杭州〖 〗、温州〖 〗、定海〖 〗、宁波。应钟《甬言稽诂・释亲》:「甬人呼父为~。『爸』声促转为『伯』。」独脚戏《黄鱼掉带鱼》:「~,伊铜钿呒没付过。」安徽广德、宁国。◇ 清梁章钜《称谓录》:「吴俗称父为~。」⑶客话。广东梅县。⑷粤语。广东从化〖 〗。④名母亲。客话。董作宾《闽俗琐闻》五:「(客家)母曰~。」⑤名丈人;岳父。⑴吴语。上海松江。⑵客话。广东中山南蓢合水〖 〗。⑥名姑母。吴语。上海宝山霜草墩。江苏吴江黎里。⑦名姨母。吴语。浙江余姚。⑧名大伯子;丈夫的哥哥。⑴吴语。上海川沙。清光绪五年《川沙厅志》:「夫兄曰~。」江苏宜兴。⑵闽语。广东汕头。翁辉东《潮汕方言・释词》:「古有呼夫兄为~者。《五代史补》:李澣曰:新妇参~。」广东揭阳〖 〗。海南琼山。⑨名大爷;老头。对年纪较大的男子的尊称或含亲热意。⑴吴语。上海、上海嘉定。江苏苏州。⑵闽语。福建厦门〖 〗。⑶粤语。广西陆川〖 〗。   男性家属 男性家属与祖父同辈的人:祖(~父;~母) 父亲的伯父:伯公 伯祖 祖父母和父亲:重亲 父的兄:伯(伯伯;伯父;大伯;阿伯) 世父 大爷 父亲的堂兄:从伯 父亲的兄弟:从父 诸父 父的弟:叔(叔叔;叔父;叔郎;阿叔) 季父 对人称自己的叔父:家叔 伯父,叔父:阿父 堂房叔父:从叔 最小的叔父:季父 夫的父母:公婆 公姥 姑妐 翁姑 姑嫜 公公婆婆 阿家阿翁 称夫之父母:舅姑 对丈夫的父母或对别人的公婆的敬称:尊嫜 尊章 夫的父:公(公公) 妐 嫜 舅 翁 兄弟的儿子:侄(侄子;侄儿;小侄;阿侄;子侄) 犹子 从子 阿咸 小阮 犹儿 比儿 同族兄弟之子:族子 能光耀门庭的子侄:谢玉 谢家树 谢家宝树 谢庭兰玉 谢兰燕娃 依庭玉树 玉树盈阶 玉树芝兰 玉树芳兰 庭下兰玉 庭阶兰玉 庭前玉树 ☚ 家属 女性亲属 ☛ 阿伯 阿伯旧时用作对父亲的称谓。属于南方方言。《称谓录》卷一《方言称父·阿伯》: “吴俗称父为阿伯。” ☚ 老父 阿公 ☛ 000047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