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哈达摩崖碑明代碑刻。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郊江南乡阿什大队、吉(林)丰(满)铁路隧道南侧临(松花)江绝壁上。共两方。第一方碑刻在高出江面约10米的悬崖峭壁上,碑为正楷竖行阴刻,字3行,正中一行字体较大 (约12厘米),文曰:“骠骑将军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左右两行字体较小(字径约6厘米),其右行文字为“甲辰丁卯癸丑□□”;左行文字系“大明永乐拾玖年岁次辛丑正月吉□□□记。”第二方碑刻在第一方碑西侧约40米的山脚斜坡磖石上,碑文刻于高1.22,宽0.61—0.62米以阴线勾勒的碑框内。计7行,行字数不一,最多一行21字,最少者一行仅6字,字系阴刻,正书、竖写,字径在4—5厘米之间。其碑文:“钦委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清/永乐十八年领军至此/洪熙元年领军至此/本处设龙王庙宇永乐十八年创立/宣德七年重建/宣德七年二月卅日□□。”第一方摩崖刻于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即刘清第一次领军到此的第二年; 第二方摩崖则刻于宣德七年(1432),即刘清第三次领军到此的第二年。以上两方摩崖碑记叙了明代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于永乐十八年(1420),洪熙元年(1425)和宣德七年(1432),三次领军到此监工造船的史事。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1961年被列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