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阴阳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阴阳毒

出《金匮要略》。是一种疫毒内蕴咽喉,侵入血分的重证。又有阴毒和阳毒之分。阳毒者,因热壅上焦,以面赤咽痛,吐脓血为主症; 阴毒者,因毒邪痹阻经脉,以面青、身痛、咽痛为主症。

阴阳毒

阴阳毒

阴阳毒是指外感疫毒之邪,内蕴咽喉,侵入血分而猝发的一种急重病证。
病名考证
阴阳毒名出《金匮要略》。在其《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曰:“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仲景伤寒补亡论》分别称之为“阴毒伤寒”、“阳毒伤寒”。
病因病机
本证均为外感疫毒。阳毒外袭,侵入血分,营血内燔,热毒沉重,外透于肌毒,上灼于咽喉,而见一派火热炽盛之证;阴毒侵袭,血络瘀滞,经脉阻塞,疫毒上结,故周身可呈热毒蕴蓄之证。本证初起时,有认为可视其手指足趾,冷者为阴毒,不冷者为阳毒;脉弦而数者为阳毒,脉沉细而弦急者为阴毒。可供临床参考。
辨证施治
简述如下:
阴毒伤寒:证见面目色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手指足趾皆冷,脉沉细而弦急。为阴毒之邪,蕴结营血,阻滞经络所致。治宜解毒活血散瘀。方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治之。药用升麻、甘草宣邪解毒;当归、鳖甲入阴分,活血散瘀。去蜀椒、雄黄则恐其温燥劫阴;亦有一说认为阴毒不必去此二味。若唇青面黑,四肢厥冷者,宜温阳解毒,用阴毒甘草汤。若阴毒深结,唇青面黑而脉沉细者,宜速灸关元、气海各二、三百壮,救急回阳。若证见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身痛如被杖击者,多由暴中寒邪,或内伤冷物,或肾气素虚,复感寒邪所致。治宜回阳通脉。用四逆汤加葱白治之。
阳毒伤寒:证见面赤发斑如锦纹,色泽鲜明,咽喉痛,吐脓血,手足温热,脉多洪数。为阳毒之邪,燔灼血分,热壅于上所致。治宜清热解毒散瘀为主。方用升麻鳖甲汤。方内用蜀椒与雄黄,尤在泾认为“以阳从阳,欲其速散也。”另一说主张去之。若证见腰背痛,烦闷不安,面赤狂言,下利,脉浮大而数者,为正虚邪盛。宜益气解毒。用阳毒升麻汤。若证见发斑狂乱,牙关紧闭等,为热毒至极所致。治宜神犀丹或化斑汤。
本证的预后,《诸病源候论·伤寒阴阳毒候》指出:“若发赤斑,十生一死;若发黑斑,十死一生。”可资参考。《金匮》对本证有“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之说,提示了早期积极治疗的重要意义,不可执泥于日数以辨吉凶。

☚ 伤寒兼证   温病 ☛
000089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