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阴谋与爱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阴谋与爱情》《阴谋与爱情》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德国作家席勒(1759—1805)的代表作,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符腾堡公国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南爱上了穷音乐师米勒的女儿露伊斯,并准备与她结婚。瓦尔特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和讨好公爵,则强令儿子与公爵遗弃的情妇结婚。斐迪南拒不从命,坚持要与露伊斯结婚。瓦尔特企图逮捕露伊斯全家,斐迪南以揭露父亲谋杀前任宰相的罪行相威胁,迫使瓦尔特让步。宰相秘书伍尔牧早想占有露伊斯,便与瓦尔特合谋,制造借口秘密逮捕了露伊斯的父亲,要挟露伊斯给侍卫长写一封假情书,作为释放她父亲的交换条件。露伊斯被迫照办后,伍尔牧故意让情书落在斐迪南手中。斐迪南妒恨交加,毒死露伊斯, 自己也服毒自杀。露伊斯临终前说出了真情,斐迪南后悔莫及。 露伊斯是德国文学史上最卓越的妇女形象之一。她为人正直、善良、重视人的荣誉,具有不畏权势,不以美貌自诩,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高贵品德。她爱上斐迪南并不是想高攀,而是认为他是一个“上帝的杰作”。这个以前“碰到一只蜘蛛便发抖的少女”,为争取婚姻自由平等,也喊出了“等级的限制都要倒塌,阶级可恨的皮壳都要破裂,人都是人”的强音。但她在封建势力和传统观点的面前,只能是葬送自己青春和生命的悲惨结局。露伊斯的形象体现了德国进步青年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平等自由的思想。斐迪南是贵族阶级叛逆者的形象。他要求摆脱封建羁绊和主张个性解放的思想,是在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形成的。正是这种新兴的思想意识,使他在斗争中表现了坚强、勇敢、反抗邪恶,忠于爱情的行动。他爱上平民姑娘露伊斯,不仅是因为她的美貌,更主要还是由于她有一个高尚、纯朴、优美的灵魂,这一行动的本身就是对封建传统的一种大胆挑战。当他父亲要抓露伊斯去站耻辱柱示众时,他毅然拔剑相抗,甚至准备公开揭露父亲罪恶的发家史。可见,他的这种蔑视和对抗封建传统关系的叛逆思想和行动,已大大超越了爱情范围。这样,在封建势力仍顽强存在的社会里,他的人生也只能是以悲剧而告终。米勒是市民阶级的典型。他耿直诚实,有自尊心,可又胆小怕事,只求有个平静的家庭生活。他既体现了市民的力量,也表现了市民的弱点。瓦尔特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他阴险狡黠,奸诈凶狠,蔑视平民,仇恨进步力量。他用阴谋手段夺取高位后,又不惜牺牲儿子的爱情,以便进一步控制朝廷。他对米勒一家,权势威胁在前,阴谋迫害在后,是露伊斯和斐迪南悲剧的罪魁祸首。作品通过阴谋与爱情、贵族与平民的冲突,揭露了贵族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控诉了封建制度的黑暗与罪恶,表达了市民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 作品情节曲折,冲突集中,发展紧凑。全剧紧扣“阴谋”与“爱情”的主要矛盾组织情节,两者既彼此联系,又相互交织,步步深化而趋于高潮。围绕主要矛盾冲突,作品还写了斐迪南与米尔佛特夫人的矛盾,米勒夫妇、父女的矛盾,米尔佛特夫人与公爵的矛盾,使剧情更加丰富生动。从而,在展示了真实深刻的社会背景的同时,使爱情悲剧洋溢着对德国封建制度的挑战和叛逆精神。在人物性格上作品又成功地进行了典型化的塑造。其中尤其是女主人公露伊斯和她父亲米勒的性格是由他们生活环境决定的,他们的思想感情是从作品中的特定情节和场景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因而个性鲜明突出,形象栩栩如生。 阴谋与爱情 《阴谋与爱情》德国戏剧,作者席勒。
☚ 席勒 布莱希特 ☛ 阴谋与爱情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著名作家席勒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它直接取材于当时的德国现实,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优秀作品。 ☚ 浮士德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 阴谋与爱情悲剧。席勒作。1784年上演。通过宰相瓦尔特的儿子菲迪南和穷提琴师米勒的女儿露易丝的恋爱悲剧,反映了德国市民阶级与封建贵族的矛盾。露易斯的性格体现了当时德国青年反对封建制度,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恩格斯说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人物个性鲜明,是德国“市民悲剧”的杰作。 阴谋与爱情 阴谋与爱情话剧。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的代表作。男主人公斐迪南是宰相的儿子,他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蔑视自己的贵族出身,与宫廷乐师的女儿路易丝相爱,并决心同她结婚。该国暴君公爵大人却要求把自己的情妇嫁给斐迪南。宰相为讨暴君获得更大的权势,坚持反对儿子的选择。但是斐迪南不改初衷。宰相便伙同秘书逮捕了路易丝父亲,威逼路易丝给侍卫长写假情书并故意落到斐迪南手中,斐迪南中计,以为路易丝背叛了爱情,用毒酒毒死了路易丝。真相大白后,斐迪南悔恨莫及,也饮下药酒,死在爱人身旁。事发后,宰相归罪于秘书,秘书揭发宰相害死前任的罪行,两人暴露了彼此的真面目。这是席勒在“狂飙突进”时代所创作的最优秀的剧本,它用深刻的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反映出了德国市民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激烈冲突,“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剧中人物刻画深刻,真实可信,从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 阴谋与爱情 《阴谋与爱情》《阴谋与爱情》 是席勒的杰作。席勒(1759—1805) 是德国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他出生在军医家庭,14岁时被强迫送进一所军事学校学习,先学法律,后改为学医。尽管这所学校被称为 “奴隶教养所”,学生毫无自由可言,但学校的大门却挡不住狂飙突进运动的思想影响。席勒偷偷阅读了卢梭、莱辛、莎士比亚和歌德的作品,并开始写抒情诗。1781年他写成了剧本 《强盗》,次年在曼海姆市公演,获得了极大成功。但他却受到当局的迫害,被迫流浪异方。在此期间,他完成了《斐哀斯柯》、《阴谋与爱情》 等著名剧作,同时还写了大量的史学著作和文艺论文。席勒定居魏玛,与歌德进行了亲密合作,为德国的民族文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浮士德 西线无战事 ☛ 阴谋与爱情 《阴谋与爱情》悲剧。德国席勒著。原名《路易丝·米勒》。写德国一封建小公国中,宰相瓦尔特之子斐迪南与平民音乐师米勒之女路易丝相爱,但荒淫的公爵为摆脱其情妇,与瓦尔特同谋,迫使斐迪南与其情妇结婚。受到拒绝后,又逮捕米勒,胁迫路易丝按他们授意写一情书给侍卫长卡尔勒,否则即不释放其父。路易丝被迫同意。瓦尔特故意将信落入其子手中。斐迪南见信大怒,认为路易丝已背叛誓言,在悲愤中先将她毒死,然后自杀,路易丝临死前道出实情,斐迪南在痛苦中大声诅咒宫廷罪恶后死去。悲剧对分裂的德国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也是对平民的尊严与道德的肯定。恩格斯称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 浮士德 狂飙突进运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