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阳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阳陵 阳陵汉景帝陵墓。“五陵”之一。“五陵”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每一陵墓附近则设一县,故陵墓名亦为县名。西汉统治者曾多次将富豪之家迁来五陵,“五陵”又地近都城长安,故此地风俗骄奢,多游侠之徒。阳陵故址在今咸阳市附近。张衡《西京赋》:“茂陵之原,阳陵之朱,悍虓豁,如虎如䝙。睚眦虿芥,尸僵路隅。”此言茂陵、阳陵游侠之凶悍杀斗。 ☚ 阳乌 阳春白雪 ☛ 阳陵yangling针灸穴名。见《中兽医针灸学》。牛又名后通膊穴,出《抱犊集》。马、牛位于股部,膝关节后部,胫骨外踝后上缘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刺入股二头肌的肌前、中止腱的间隙内,有股后动、静脉和胫神经的分支分布。以火针或圆利针直刺3厘米,毫针直刺8~10厘米。主治掠草骨痛、脾胃虚弱、结症、后肢风湿、后肢麻木。 阳陵经穴别名。出 《针灸大全》。即膝阳关,见该条。或作阳陵泉之简称。 阳陵 阳陵汉景帝刘启陵墓。位于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肖家村乡张家湾村。《三辅黄图》: “景帝阳陵,在长安城东北四十五里。按景帝五年作阳陵,起邑阳陵山,方百二十步,高十丈。” 《太平寰宇记》: “阳陵城,故弋阳县,景帝改为阳陵县。”陵封土为覆斗形,底部和顶部平面均为方形,底边长170、顶边长50、封土高31米。其东北477米处有景帝王皇后陵,毕沅误以为安陵,故树“汉惠帝安陵”碑一通。 ☚ 霸陵 茂陵 ☛ 阳陵 阳陵汉景帝刘启陵墓。位于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肖家村乡张家湾村。《三辅黄图》: “景帝阳陵,在长安城东北四十五里。按景帝五年作阳陵,起邑阳陵山,方百二十步,高十丈。” 《太平寰宇记》: “阳陵城,故弋阳县,景帝改为阳陵县。”陵封土为覆斗形,底部和顶部平面均为方形,底边长170、顶边长50、封土高31米。其东北477米处有景帝王皇后陵,毕沅误以为安陵,故树“汉惠帝安陵”碑一通。 ☚ 霸陵 茂陵 ☛ 阳陵 阳陵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合葬之陵园。位于市东渭城区正阳乡张家湾北。帝陵在西,后陵在东,相距400米。陵冢均呈四棱台体复斗形。1990年5月,陵园内发现一组大型葬俑坑和陪葬墓。经初步探测,俑坑呈南北向长条状,占地9.6万平方米。其间分布有14排24坑。坑最长者41米,最短25米;宽多为4米,个别宽达10米;坑深7米。坑体总长度2600米。已发掘4个坑,内有陶俑300多个、木车两乘,以及铁器、农具、货币等数百件。陶俑高约62厘米,无臂,均为男性裸俑,除发、须、眉、眼深黑外,通体彩绘橙红色,比例匀称、准确,表情不一,显示出年龄与性格的不同。按其陶俑分布密度推算,全部出土后,陶俑可达十万个以上。其学术研究价值之高,观赏性之强,内涵之丰富,当可与秦兵马俑相比。 ☚ 顺陵 长陵 ☛ 阳陵 阳陵亦称阳陵县,是汉景帝刘启的陵县。《史记·孝景本纪》记载:“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后九月,更以弋阳为阳陵,五年三月作阳陵、渭桥。五月募徙阳陵,予钱二百万。”弋阳是秦时旧县,景帝时改名阳陵。《史记》《汉书》注释阳陵去长安45里。《三辅黄图》记载阳陵在长安东北45里。今咸阳市东北约24公里张家湾西北即汉景帝阳陵和王皇后陵,西距长陵约6公里。据考古调查阳陵县城可能在阳陵东约3公里高陵县米家崖村附近,县城近泾渭之交,东为高陵县,西为长陵县,县境所辖面积有限。东汉时京兆尹樊陵于阳陵县东引泾水灌田。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撤销阳陵县建制。 ☚ 仁里 大犹乡 ☛ 阳陵yánglíng见《针灸聚英》。阳关穴别名。详该条。 阳陵(1)封邑名。《战国策·楚策四》“于是乃以执圭而授之为阳陵君。”为顷襄王晚年之事。其地当在楚国晚期境土,即淮水流域或长江下游一带。又包山楚简193简亦有阳陵,不知是否一地。(2)战国时期楚歌曲名。传唱面介于《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之间。《新序·杂事一》:“客有歌于郢中者,……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阳陵汉景帝刘启的陵墓。是咸阳原上九座西汉帝陵中最东的一个,在今咸阳市秦都区肖家村乡张家湾村,陵园向北伸进泾阳县高庄乡,向东至高陵县马家湾乡。封土为覆斗形,底部和顶部平面近方形,底部边长170米,顶部边长50米,高31米。陵园四面各辟一门,各门距封土均为110米,门外有双阙,东、西、南门外阙址保存较好。东门阙址东西长20米,南北长40米,高4至5米,二阙址间距约12至14米。门道和阙址附近露出墙璧、柱洞、铺地砖、卵石散水等。门两边配有廊,廊道方砖铺地,文化层堆积中有汉代板瓦、筒瓦,瓦当和铺地砖等建筑物。瓦当有云纹和“千秋万岁”、“与天无极”、“长生未央”文字瓦当等。 阳陵西汉景帝刘启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