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阳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文化、生活部 > 生活用具 > 夫遂 > 陽燧 陽燧 yángsuì 即夫遂。 阳燧指古时用铜质制成的凹面镜,用以聚集日光,点燃艾炷施灸。《本草纲目》:“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 阳燧 096 阳燧古代利用太阳光取火的铜制凹面镜。《庄子》有“阳燧见日,燃而为火”的记载。将太阳光聚集到凹面镜焦点,焦点处温度升高,可使易燃物体着火。 ☚ 透光镜 撞车 ☛ 阳燧取火用具,铜质,西汉时铸造。直径8.3厘米,重530克。圆形凹面,背面有钮以系绳悬挂。钮外弦纹四道,铭文两周:“五月五,丙午,火燧可取天火,除不祥兮”“宜子先孙,君子宜之,长乐未央。”经测此阳燧的曲率半径为5.8厘米,焦距约为2.9厘米,具备了光学上的聚光功能。关于阳燧的用途,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着物则发火。”传世阳燧有铭文者不多见,此器的器形特征和铭文内容可与记载互为印证。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阳燧 阳燧又称夫遂。周人日下取火的一种用具,亦是世界上最早尝试利用太阳能的工具。据《周礼·秋官·司寇》:“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其具体取火方法:一说系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置于日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置艾绒之类,遇光即能燃火;又说系用铜制的凹境向日取火。以后的《庄子》、《淮南子注》、《论衡》、《礼记》中均有所记载。 ☚ 姜寨黄铜片 大烛庭燎 ☛ 阳燧 阳燧sui亦称夫燧、金燧,即凹面青铜镜。古齐鲁文化典籍中有最早的记载。《周礼·秋官》:“司烜(hui火)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说明周代已使用凹面镜将阳光聚焦取火。它的出现当不迟于公元前4世纪。《考工记》记载:阳燧是以铜锡各半的青铜制造的。《礼记》有“左佩金燧”“右佩木燧”的记述,是说人们打仗、打猎时随身带的取火器,晴天用凹面青铜镜以日光取火,阴天则钻木取火。在西汉以前,以阳燧取火已相当流行。阳燧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最早方法,它的发明和使用是我国古代光学史上的突出成就之一。 ☚ 阳畦 牟庭 ☛ 阳燧yang suibrass mirror (like implement used to get fire from the sun in ancient tim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