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阮镜清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阮镜清
阮镜清博士生导师阮镜清教授 本刊编辑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2期 阮镜清 阮镜清1905—Yuanjingqing中国现代心理学家,专长教育心理学。193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系并留学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专攻教育心理学,并对儿童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进行过探讨。研究是在该校文学院长兼心理系主任桑田芳藏教授指导下进行的,观点略偏于格式塔心理学。1937年回国,从1946年起任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心理学会方面等诸多职务。阮镜清在中国教育园地上耕耘50年,早在1932年就在《教育论坛》上发表了《心理现象的发生问题》,试图用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来阐述人的心理问题。1943年出版的专著《学习心理学》,也试图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批判地论述美国机械主义的学习理论。1944年在另一本专著《性格类型学概观》中,有批判地介绍了心理学中关于性格类型方面的重要学派,并提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今后用暗示来研究人的性格,应该着重在人的社会实践中,结合社会生活条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而进行。近年来,阮镜清致力于从教育实践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中,研究青少年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他们智能的开发等问题。他认为,目前青少年中蕴藏着巨大的智能财富,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指出“青少年的心理智能的发展和培养,其可能性固然是在于遗传和客观环境, 但要把这些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则主要取决于教育实践”。1981年,在《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促进高等学校质量的提高》一文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这种见解。已发表的论文还有:《默读速率与理解的关系之实验》(193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批判》 (1933)、《心理发展的衰退方面》 (1946)、《心理的发展性及其研究》、《经济环境对于心理发展的影响》(1946)、《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集体主义教育》 (1963)、《冯特在民族心理学上的研究方法述译》(1980)、《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践基础》(1981)等30余篇。 ☚ 刘世熠 丁祖荫 ☛ 阮镜清 阮镜清1905—1993中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广东中山人。193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34年留学日本帝国大学,专攻教育心理学。1937年回国后,曾任广东教育学院、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广东外国语学院等多校教授,华南师范学院教授、副院长,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说明心理现象,致力于青少年智力开发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心理现象的发生问题》(1932年)、《学习心理学》(1943年)、《性格类型学概观》(1944年),论文编为《阮镜清心理学论文选》(1986年)。 ☚ 胡寄南 朱智贤 ☛ 阮镜清 阮镜清1905—1993中国心理学家、教育家。中国民族心理学开拓者之一。广东中山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后留学日本帝国大学。回国后,曾任广东教育学院、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广东外国语学院等多校教授,华南师范学院教授、副院长,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说明心理现象,致力于青少年智力开发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学习心理学》、《性格类型学概观》等,还有《阮镜清心理学论文选》。 ☚ 胡寄南 朱智贤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